大明第一奸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科举新政,八股取士

朱元璋将宋慎漱润好的文章放下,对宋慎说道:

“八股取士,所言不假,朕以为,八股取题,仍需要以四书五经为主,自宋理学兴盛到如今,天下儒者皆习理学矣,八股文对他们来说,写作起来并非难事。”

八股文,说到底,了解了步骤以后,无非就是再添墨一些古人的语气词罢了,朱元璋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新古文”。

“微臣谨遵陛下所言。”

不出宋慎所料,八股文一出,朱元璋果然将其运用在科举之中,进而引出了“八股取士”。

而“八股取士”的思路,比原史整整提前了两年。

宋慎离开奉天大殿,到刘基府邸看望老刘。

说实话,自从那日致仕请求失败后,刘伯温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迷,就连昔日的政敌李善长都来劝说了刘基两句,不过指定也没好话。

“子畏,你来了。”

刘基为宋慎倒了一杯茶水。

而宋慎环顾四周,询问刘伯温:

“夏启伯人呢?”

“不用管他,那老顽童应该是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清早出府后,一到晚上就回来了。”

哎呦,那也是早出晚归起来了。

“给。”

老刘将那杯倒满的茶水递给了宋慎。

“我宋子畏也真没想到,先生竟然会突然想要致仕。正如吾皇所言,天下虽然一统,但是新朝正要增砖添瓦,修筑屋顶,先生岂能现在弃陛下离开?”

宋慎明知故问。

“我已助我主成就帝王大业,心愿已了,再加上年岁已高,是时候该离开了。”

刘基摇摇头,闷头饮了一杯。

“先生致仕回乡,不是想要图个清静,而是担心秋后算账吧。”

宋慎笑道。

“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小子,你小子现在是鬼精鬼精的。”

刘伯温失笑,摆摆手。

“陛下不会放先生走的,先生还是安心在陛下手里做事便好。”

“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料吾虽能运筹帷幄,却仍自知不如子房,哀也,悲也。”

刘伯温呐呐自语,又是一杯茶水下肚,浑然不知烫嘴。

他知道宋慎能听懂。

从卜筮那次以后,刘伯温就再未将宋慎当做孩童,而是以同龄人相礼。

宋慎也沉默了,如今鞑子终于被赶走了,反而大家都没了笑容。

“我等还是不要再想这些难过事了,还是聊聊科举一事吧。”

宋慎在刘府坐了一下午才离开,他们大致对科举制规划了一二。

作为大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中各种名目,仍然沿袭厦、塞的旧规。

当然,也略微变更其考试士人的方法。

刘基,宋濂与宋慎专门取其四子书纵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准备科考士子。

刘基猜测八股文会受到重视,却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决定以后采用八股文答题。

“八股文虽然有弊端,但是却也适合明初文风肃整,不过久用多变,常用八股文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至少这数十年无碍,我准备以八股文发展数年,慢慢过渡新文字。”

宋慎摸了摸下巴,替刘基分析。

“但愿能按照你的想法进行吧。”

刘基也不好再说什么。

未来是年轻人的未来,属于他刘基的时代,在大明建国之后就慢慢开始远去。

而刘基看好的宋慎,日后或许真能成为朝廷上下的一支标杆。

一切敲定以后,事情便开始正常施行。

鉴于荐举之风兴盛于开国之初,所以刘基和宋濂他们一定要办好这次科举。

因为自昊元年到洪武元年这段时间,朱元璋自己就明显察觉到寻常的荐举已经无法收纳更多人才,而且收纳的人才更多都是知天命的老师,甚至还有耋耄的老童。

“咱要新的血液!年轻的人!那些年轻的士人呢!”

自此鞑子覆灭后,整个朝廷官员缺额很多,尤其是地方配置,乡县以下也是缺额问题严峻。

但是朱元璋总不能派遣那些老头子去地方上岗吧。

万一走在上任路上突然身体一个不舒服,在路上噶屁也不是不可能。

朝廷将八股取士的消息传出应天府,向各地扩散。

而百姓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到八股文。

按照三年大考原则,以诸生在直省考试,叫做乡试。

考试合格的学子便是举人。

第二年,再以举人身份在京城考试,叫做会试。

考试合格的,天子在朝廷亲自策问,叫做廷试,亦叫殿试。

分一、三甲作为名次的顺序。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做状元、榜眼、探花,赐予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予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赐予同进士出身。

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称,是皇帝规定的。

宋濂为会试充任考试官。

而刘基则为殿试充任读卷官。

宋慎作为考试辅官,朱元璋安排他协助刘基制定八股题目。

此事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热议,他们喜忧参半。

喜的是新建立的国家恢复了科举,他们这些读书人又有了出路。

忧的是他们并未系统接触过八股文,对于八股文如何答题,仍然是熊瞎子掰棒子。

随后一批读书人疯狂寻求八股文文章,以宋濂,宋慎,刘基,叶堔等人的八股文范文,抢的最为火爆。

宋慎也没想到,自己的文章逢遭大卖特卖的场面。

至于江西三大学院抵制八股文一事,反而没有那么多人再去跟随,毕竟还是有不少人在意功名的,而不是跟着几个山长空喊口号。

朱元璋继而昭告天下:“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朕虽为一国之主,然,天下饱受战火侵袭,百姓受苦,朕不敢肆侈,又渴求贤才久矣。

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

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

“如今我大明新得一统,取缔鞑子成为中原之主。周边曾经受鞑子控制的藩属国,现在也基本实现解放,它们有的国王已经收到我大明收复中原的消息,藩属国不少士子也愿意来我国学习。”

朱元璋还允许高丽、安南、占城等国的士子在本国乡试后,贡赴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