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上热下寒
方一 白通汤
出处: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制附子12g(先煎),干姜10g,葱白4根。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治法:通阳破阴,逐寒复脉。
证象:阴寒盛于下,下元虚寒,足胫厥冷;虚阳迫于上,阳气上越,面酣微红,苔白,脉沉细而微。
忌宜:无上热下寒证象患者忌用。
评介:本方为《伤寒论》名方,是四逆汤去甘草换为葱白而成。葱白能通阳复脉、温散寒邪,临床遇有阴寒盛于下、虚阳迫于上证象患者,可选用治之。
方二 七味地黄汤
出处: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
组成:熟地黄15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0g,肉桂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治法:滋阴清热,引火归原。
证象: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头热足冷,腰腿疼痛,脚软懒行,发热口渴,咽干目红,口舌生疮,便溏,舌淡红苔微黄,脉沉细。
忌宜:肝肾亏虚,上热下寒者宜。
评价:本方为六味地黄汤加肉桂而成,有阴中助阳、引火归原、上下兼顾的作用,故能用于有上热下寒等证象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