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要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写说明

一、本书编著者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秉承先贤“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倡导,非常注重对中医经典古方、名方验方及秘方的搜集、积累和应用。温故知新,博学多闻,讲求实效,效中选优。为了精简篇幅,突出重点,彰显主题,很少有理论叙述,也不分医家门派。数十年共收集各类医方千首之多,愿在垂老之年将这些医方整理选编出来,刊行于世,供中医同仁和中医药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参考选用。

二、编著者尊崇天人相应、心身合一、阴阳和谐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恪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中医学术思想精华,以容易掌握、方便实用为原则,按照人体各个系统为纲,以各系统病证为目,方随病出,编纂成册。鉴于每种疾病的多种辨证分型,每病可有多种方剂治疗,则形成“一病多方”;又由于每个方剂具有多种治法功能,能医治多个病证,故出现“一方多用”。全书共分12个系统,列出274种病证,选录医方近千首。其特点是尽量让读者感到“一书在手,千方拥有,百病辨治,用方不愁”。

三、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理论精华。中医治病,选方用药,离不开辨病分型和辨证论治。清代汪昂著《医方集解》说:“凡病必有证,有斯病,必形斯候也。证必有脉,脉者,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所由分也。”并强调“察脉辨证而方立焉”。应当从总体上掌握人体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正邪斗争状态,注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本书医方虽属实用验方,但在选用时还是必须先行辨病分型和辨证,明确诊断,准确对证,避免走上“对号入座”的狭路。

四、师古不泥古,传承有创新。《杏林要方》所选录的医方出处,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来自中医经典古籍、著名方书;二是各中医药院校和西学中班教材;三是国家和地方编印出版的中医药图书报刊及验方资料;四是各省市名中医所运用的临床有效经验方;五是本书编著者经常使用的有效自拟经验方。有些经典名方经过后人加减后所治疾病案例中,以后人记录为出处。每个方选用时都严格遵照原始资料中方剂的组成、用法、治法和主治证等。最后仅以“评介”方式提出编著者个人观点评价及应用该方的经验体会,仅供参考。

五、关于医方组成。传统上每个方剂都有主、辅、兼、引,也称君、臣、佐、使四部分,依先后排列。主药是治疗主证的药物;辅药是辅助主药加强疗效的药物;兼为兼制,作用有二:一是治疗兼证,二是监制主药和辅药的副作用;引为引和,作用亦有二:一是引经、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二是调和、协调诸药。在一些简单的医方中仅有主药,或只有主药和辅药,不一定主、辅、兼、引都罗列俱全。

六、关于医方治法。治法是针对疾病病因病机而制定的治疗大法,也是指导制方的理论原则。治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等。至清代则形成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然而在临床上仅八法显然不够用,必然要按照病证的复杂性演化出更多治法。即形成所谓“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的阵势。因此本书中各个医方中所举出的治法多达数十种,如补气、活血、散寒、泻火、壮阳、滋阴、祛湿、解毒等。

七、关于证象。本书中所说的证象是指方剂应用时所针对的疾病证型和症状。证型源于各种中医辨证,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症状源于疾病的某种具体表现,如发热、头痛、咳嗽、呕吐、纳呆等。将以上这些证和症归纳起来,本书合称为“证象”。证象中也包括一些常见的中医和西医的病名及诊断。

八、关于性味。中医临床看病开药方,必然要用中药,古人说“处方如布阵,用药如用兵”。治病如同打仗,药就是兵,兵贵精而不贵多,精准发兵,才能打胜仗。要调兵遣将就必须熟知兵将的个性、专长和技能,熟练掌握中药学知识。前人把中药性能归纳为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内容。四气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故可称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上下、表里、内外的趋向性。中药的性能与它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不同的化学成分有着不同的性能和药效。

九、关于剂型。剂型是根据中医方剂治疗各种疾病的不同需要,将药物制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制剂。传统中医剂型很多,常用的有汤、散、丸、膏、丹、酒、锭、片、胶、露等。临床最多用者为汤剂,其次较多用者为散剂及颗粒剂,再其次为丸剂、片剂等。汤剂最能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具有药物组成加减灵活、容易吸收、制法简单等优点。散剂是将药物打碾研成粉末,分内服、外用两种。内服散剂多用于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有制作简便、服用方便、节约药物、不易变质等优点。在服用汤剂一段时间后,如已经获得良好效果,需继续服用或巩固疗效时,就改用散剂,以便患者继续治疗。

十、关于服法。本书所列医方绝大多数是采用水煎服,即汤剂。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不宜用铝、铜制品,忌用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前先将药材饮片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中药每日1剂,煎煮3遍。水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煎10分钟为1遍,浸出,3遍共煎得药液500mL左右,每剂分2~3次温服。补益与味厚质重药物煎煮时间宜长,解表药、芳香药与花叶草本药煎煮时间宜短。补益药宜饭前服,清热解表药宜饭后服,安神镇静药宜午后服,急性病药不定时随服。

十一、关于方药加减化裁。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中医方剂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也并非都是恰到好处的。在应用每首方剂时,根据用方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盛衰及患病新久等因素的差异,必须对原方进行药味加减和剂量调整。本书中的医方可以说都是基本方,要应用到千差万别的患者身上,仅照抄基本方是不可行的。欲达到较好的疗效,务必对基本方进行调整,加减化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切勿安常习故,生搬硬套。

十二、《杏林要方》是编著者数十年以来通过长期实践,大量临床,广泛阅读,应用观察,精选总结而成。务求实用为主,有效为主,安全为主。文笔规范,言简意赅,没有渲染和润饰。然而,由于编著者本人中医专业水平有限,精力不足,缺乏编著经验,书中一定存在不少疏漏谬误,遗珠弃宝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因为本书编著内容需要,书中除了录用古代著名经典名方外,还吸取引用了不少当代国内中医药院校、医院及名医、教授的公开发表方剂,为本书增新添彩,充实了内容。在此,谨向有关医疗教学单位和名医、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

编著者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