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阳(Chongyang ST42)
【别名】会原、趺阳、会涌。
【出处】《灵枢·本输》:足跗上五寸陷者中。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当第2、3跖骨与楔骨之间的凹陷中,足背动脉搏动处(图1-6)。
图1-6 冲阳
【释名】“冲”指冲动;“阳”指阳面、阳脉。该穴在足背,为阳,该穴处又可触到趺阳脉之搏动,故名。
【类属】本经原穴。
【穴性】健脾利湿、和胃宁神、疏风通络。
【主治】
1.消化系统病症 胃痛、腹胀、消化不良。
2.头面五官病症 口眼斜、面肿、上齿痛。
3.其他病症 足痿无力、脚背肿痛、下肢麻痹、身重、癫狂。
【配伍】配陷谷、然谷治疗足跗红肿疼痛;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悬钟治足痿无力;配中脘、足三里治疗胃痛;配内关、足三里治不思食;配水沟、风池、内关、阴陵泉治头面浮肿;配地仓治口;配下关治上牙痛;配人迎、曲池治高血压;配百会、大陵、合谷、神门、后溪、丰隆、心俞治疗精神病;配丰隆治狂证;配神门、后溪治疗癫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胃脘痛、时寒热、足下缓失履。
《备急千金要方》:足痿履不收,振寒而欠,龋齿,疟先寒洒淅甚久而热,热去汗出,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临床报道】
1.三叉神经痛 《中国针灸》2000年第12期报道:针刺冲阳、太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毫针直刺5~6分深,提插捻转时,有电击感之反应后,立即出针。隔日或每日1次。经过2周的治疗,结果: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无诱发,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15例,好转(术后疼痛消失,2个月后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11例,无效4例。
2.踝关节扭伤 冲阳点刺出血治疗踝关节扭伤,用三棱针在本穴刺络出血,每日1次,连续3~5次即可痊愈或明显减轻(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3.足部冻伤 冲阳点刺出血治疗足部冻伤,用三棱针在本穴刺络出血,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即可痊愈并不复发(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本穴可使胃蠕动减慢,可减慢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
《上海针灸杂志》2001年第6期报道:冲阳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盛衰的研究。在对97名正常人、25名献血者和10具尸体冲阳伏安曲线的检测中观察到,正常人冲阳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尸体冲阳伏安曲线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正常人,其非线性和惯性特征程度明显降低。而正常人冲阳伏安曲线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献血者冲阳上依然明显存在,献血者冲阳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仅于献血后第4日明显大于正常人,至第7日即得到恢复。结果提示,存在于人体活体的穴位的某些功能特征在尸体上不复存在,人体献血后的功能恢复是迅速的,献血对机体的影响是短暂而轻微的,冲阳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