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平齐之路
在成功亡魏之后,秦国的版图得以大幅扩张,嬴政站在咸阳宫的高处,俯瞰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心中的统一大业之火燃烧得愈发旺盛。而此时,东方的齐国,宛如一座孤立于风暴中的灯塔,成为了嬴政最后的目标。
咸阳宫中,庄严肃穆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一众大臣。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响:“诸位爱卿,魏国已灭,如今只剩下齐国负隅顽抗。寡人欲一举平齐,实现天下一统的千秋霸业,诸位有何良策?”
大臣们纷纷出列,李斯率先上前一步,拱手恭敬地说道:“王上,齐国虽富甲一方,但其多年未经战事,军队士气早已动摇。我大秦可兵分多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必能使其心生恐惧,望风而降。”
王翦则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王上,齐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轻视。当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先派使者劝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若齐王顽固不化,再行强攻,亦可减少我军伤亡。”
嬴政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的神色,片刻之后说道:“就依王翦之策,先派使者前往齐国,探探齐王的态度。”
秦国使者肩负着重大使命,怀揣着嬴政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地向着齐国都城临淄疾驰而去。
临淄城,齐王宫殿内,弥漫着紧张和焦虑的气氛。齐王面色凝重,在王座前来回踱步,与大臣们紧急商议着应对之策。
“秦王遣使前来,不知是何意图?”齐王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王上,秦国势如破竹,此次遣使,恐怕是来者不善,意在逼迫我国投降。”
另一位大臣却摇头反驳道:“或许秦王有意与我国修好,共分天下,亦未可知。毕竟齐国地大物博,秦国也需权衡利弊。”
正当众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之时,秦国使者已抵达宫殿门外,要求求见齐王。
使者昂首阔步地走入宫殿,脸上毫无惧色,不卑不亢地向齐王呈上嬴政的书信。
齐王颤抖着双手展开书信,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脸色愈发难看,最后变得铁青。信中嬴政言辞强硬,直言齐国若不投降,秦军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城下,踏平临淄,片甲不留。
齐王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案,大声吼道:“秦王欺人太甚!我国传承数百年,岂能轻易向他屈服?”
使者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轻蔑:“齐王当知,如今六国已去其四,齐国孤立无援。秦王雄才大略,秦军战无不胜,若您执意抵抗,无非是以卵击石,唯有死路一条。倒不如顺应时势,投降秦国,或可保得富贵荣华。”
齐王犹豫再三,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一方面是祖宗基业和国家尊严,另一方面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未知的命运。最终,齐王还是决定拒绝投降,捍卫齐国的独立。
使者见劝降无果,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快马加鞭回禀嬴政。
嬴政闻之,龙颜大怒:“既然齐王不识时务,那便休怪寡人无情!”
于是,嬴政果断下令王翦、蒙恬等大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齐国进发。
秦军如黑色的洪流一般汹涌奔腾,旌旗遮天蔽日,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芒,喊杀声震彻九霄。
齐国边境,守军远远望见秦军那铺天盖地的阵势,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这可如何是好?秦军如此强大,装备精良,我们如何能够抵挡?”一名守将声音颤抖得如同风中残叶,双腿几乎站立不稳。
“但我们身为齐国将士,身负保家卫国之重任,当以死报国,与城池共存亡!”另一名将领强装镇定,试图鼓舞士气,然而他自己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然而,当秦军发起冲锋时,那如雷的战鼓声和喊杀声瞬间让齐国守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秦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了齐国边境的防线。
临淄城内,齐王得知边境失守的噩耗,顿时惊慌失措,如热锅上的蚂蚁。
“快,召集所有兵马,准备守城!”齐王慌乱地下令,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但齐国的军队多年未经战事,平日里养尊处优,军纪涣散,战斗力低下。此刻面对秦军的强大压力,士兵们人心惶惶,毫无斗志。
王翦率领秦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直逼临淄。
临淄城下,秦军迅速安营扎寨,将城池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水泄不通。
王翦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城下,望着城墙上慌乱的守军,高声喊道:“齐王,投降吧!免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只要你投降,秦王或许会网开一面,饶你不死!”
齐王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秦军,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抖,仿佛秋风中的落叶。
城内的百姓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街道上一片混乱。人们四处奔走,呼儿唤女,哭声、喊声、叫骂声响成一片。
“这可怎么办?秦军会不会屠城?我们会不会都死在这里?”一位百姓面容憔悴,忧心忡忡地说道。
“听天由命吧!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劫数。”另一位百姓无奈地叹息着,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就在这时,齐王的一位亲信大臣悄悄来到齐王身边,建议道:“王上,不如我们偷偷派人出城,与秦军议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齐王犹豫了片刻,望着城中混乱的景象,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
然而,齐王派去议和的使者还未出城,就被城中的一些主战派大臣发现。
“王上怎能如此懦弱?我们应当与秦军决一死战,宁死不屈!”主战派大臣们义愤填膺,纷纷劝谏齐王。
齐王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抉择,内心痛苦万分。
此时,秦军开始发动攻城。投石车抛出巨大的石块,如同流星般砸向城墙,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城墙上的砖石纷纷掉落,扬起一片尘土。云梯迅速架起,秦军士兵们如蚂蚁般奋勇攀爬,口中呼喊着杀敌的口号。
“放箭!滚木礌石!”城墙上的齐军拼命抵抗,箭如雨下,滚木礌石滚滚而下。但秦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王翦亲自指挥攻城,他的身影在战场上格外醒目。他的每一个手势,每一道命令,都激励着秦军士兵们勇往直前。
“杀!”秦军士兵们呼喊着,声音响彻云霄,不顾一切地冲向城墙。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步伐。
终于,一处城墙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被攻破,秦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齐王见大势已去,心如死灰,瘫倒在地,口中喃喃自语:“完了,齐国完了……”
王翦率领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进齐王宫殿,齐王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
至此,齐国灭亡,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伟大霸业。
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却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临淄城的街道上,硝烟弥漫,久久不散。房屋倒塌,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大火过后的废墟中,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
一位老妇人坐在一片废墟旁,头发凌乱,满脸泪痕,哭泣着:“我的家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她的声音沙哑而绝望,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柱。
一个孩子在废墟中孤独地寻找着自己曾经心爱的玩具,眼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他瘦小的身影在废墟中显得格外渺小和无助。
秦军士兵们在城中巡逻,维持着秩序。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
王翦下令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乡亲们,战争已经结束,大王会给你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王翦高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诚恳和关怀。
但百姓们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他们用怀疑和警惕的目光看着秦军,不敢轻易相信。
在一处军营中,王翦与蒙恬正围坐在一张简陋的地图前,商议着后续的治理事宜。
“此次平齐,虽胜,但齐国百姓受苦甚深。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王翦眉头紧锁,语气沉重地说道。
蒙恬点头表示赞同:“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当以仁政安抚百姓,使其归心。同时,也要加强治安管理,防止盗贼横行,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国开始在齐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了齐国原有的旧制度,统一了律法,确保公平公正。大规模地修建道路,加强各地的联系和交流。兴修水利,保障农田灌溉,促进农业生产。
渐渐地,临淄城开始恢复往日的生机。街道上重新出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商铺纷纷开门营业,吆喝声此起彼伏。农田里也有了农民劳作的身影,他们辛勤耕耘,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仍有一些齐国的旧贵族心怀不满,暗中谋划着复国。
在一座偏僻的庄园里,夜幕笼罩,几位齐国旧贵族秘密聚会。
“秦国残暴不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恢复齐国的荣光。”一位贵族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但如今秦军戒备森严,我们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如何行动?”另一位贵族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我们可以联络其他地方的旧势力,秘密积攒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一举起事。”
然而,他们的阴谋很快被秦国敏锐的情报机构察觉。
王翦果断下令:“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绝不姑息!绝不能让他们破坏齐国来之不易的安定。”
秦军迅速行动,如雷霆之势对齐国的旧贵族进行了大规模的抓捕和镇压。
经过一番严厉的整顿,齐国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嬴政在咸阳宫中得知消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
“天下一统,乃万民之福。但治理之路漫长而艰辛,切不可懈怠。”嬴政对着满朝群臣说道,目光坚定而深邃。
从此,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华夏大地上拉开了序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