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之道:从新手到CIO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一)

20世纪90年代,刚入行不懂甲方与乙方。硕士毕业后基本没做太多考虑,我便通过双向选择到了电信领域某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很自然地成为乙方,客户主要是各地的电信公司。

随着乙方工作的深入,开始碎片式认知甲方。随后的十多年,尽管在多家公司工作过,但我一直是乙方角色,历任软件工程师、开发部经理、技术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从最初的闷头开发,到项目投标、售前方案编制、项目管理,再到后来与客户共同参与国家课题,与客户交流和互动成为常态。那时,我感觉甲方工作就是策划项目和搞定预算,然后找厂商完成即可,又惬意、又轻松、又受厂商尊敬,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找厂商支持。乙方却要加班加点,工作辛苦,而且经常被甲方批评,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以免被时代淘汰。

2012年进入国企成为甲方后,才真正明白甲方原来不是“甲方”。还没感受到丝毫惬意与轻松,我就陷入了新的困惑,现实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企业内部,信息化部门实质上是乙方角色,其他部门才是用户,才是真正的甲方。项目与预算策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息化部门需要经受来自各方面的灵魂拷问。为什么要上这个项目,能产生什么效益,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会不会产生新的信息孤岛,能不能考虑让内部厂商开发,国家有哪些政策要求需要满足、能否满足,为什么去年刚上线今年又要升级等。我猛然发现选择合适的厂商居然很不容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需要擦亮眼睛仔细鉴别和甄选:售前讲解的内容是否真实,销售承诺的资源能否保障,宣称的完美产品是否成熟,讲解方案的高手是否能为我所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如果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可能大变,项目也可能要发生重大调整。厂商由于利益不同或能力有限,所以可能无法完全站在甲方视角执行项目,成果可能与预期差异很大。

随着甲方工作的深入,更要思考如何做好“甲方”。随后的十年,我一直负责信息化部门工作,感悟很多。CIO(首席信息官,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没有IT背景能否胜任CIO岗位,有IT背景的人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局限性?信息化的价值和目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国企信息化部门的排名总是倒数(重要性体现)?信息化为什么总是被普遍诟病?为什么领导总喜欢拿“信息化水平低”说事?到底哪些因素对信息化工作有重大影响?为什么标杆企业的信息化经验很难借鉴?信息化定位到底是什么,是支撑业务还是引领业务?为什么信息化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

信息化本质上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独立思考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信息化与企业发展周期、经营管理等方面息息相关,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因此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审时度势地找到突破口和有效抓手,从而让信息化发挥最大价值。

(二)

第一,社会对企业信息化普遍存在很多误解、偏差和轻视。

有人认为:“信息化很简单,就是用计算机写写文件、发发邮件,就是企业网站、财务软件和OA系统。”殊不知,智能制造、一体化管理、精细化管控、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数据决策等也属于信息化工作范畴。

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费钱的事情,企业讲究效益,能省就省。”其实信息化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没有信息化,未来企业将寸步难行。

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一个IT工具而已,企业需要什么系统就上什么系统。”殊不知,信息化融合了多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能够牵引企业进行管理变革,推动企业快速提升规范化水平。

有人认为:“信息化工作就是工程师的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完成配置开发就可使用了。”殊不知,企业需求其实很复杂,受政策法规、外部竞争、行业趋势、企业战略、内部管理、领导倾向、IT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可能企业领导都不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只能提出宏观性目标),需要综合分析、深度挖掘和长时间磨合才能真正搞清楚,这已经完全超越了工程师的工作范畴。

有人认为:“信息化工作可以全部外包给厂商,企业没必要配备专业岗位,只要有人盯着就行。”殊不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行业竞争格局和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和变化,需要配备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显然,置身于网络社会,如今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毋庸置疑,但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存在很大争议和质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判。

一是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外部竞争、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理理念、领导倾向、业务稳定性、资金投入、IT技术发展趋势及成熟度、IT厂商的综合实力及人员稳定性等。

二是企业信息化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需要通过反复协调和充分沟通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减少各方认知差异。利益相关方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IT厂商、上级单位、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测评机构、供应商和客户等;内部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信息化部门、各类非信息化部门(职能型部门、生产型部门、研发型部门、营销型部门等)、各级领导等。

三是企业信息化工作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多,对工作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要求较高。工作内容包括规划设计、业务融合、系统建设、运维保障、制度规范、信息安全、合规达标、人才培养、评价考核、产业支撑、风险管理等。知识范围不仅仅局限于IT技术,还涉及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企业业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等。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比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第三,企业信息化并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拿来即用的、万能的建设方案。

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并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拿来即用的、万能的建设方案,即使是同类企业,差异也很大。应该根据每家企业经营管理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和痛点,制订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实施路线图,并且根据内部经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要想制订出合理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实施路线图,就需要信息化工作人员站在企业经营者(CEO或CIO等)的高度和视角,全面掌握、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信息化工作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科技发展、企业发展、信息化价值、影响因素、工作特点、工作内容、主要方法、企业经营管理主要活动、常用管理学方法或工具、各种ICT技术、常用系统或产品、应用实践经验、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第四,目前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书籍内容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尽管已经有不少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书籍,但内容基本都集中在信息化的某个局部或方面,如某些管理系统(如ERP、供应链、电子商务、MES、企业门户等)、某个领域应用(如医院HIS、制造车间等)、某些具体工作(如信息化规划、日常运维、IT项目管理等)、某类技术(如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服务总线等)只适合基层或特定领域的技术工作者使用。由于内容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对信息化管理者(如项目经理、部门领导、总设计师、CIO等)的顶层设计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缺乏指导性。

(三)

我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总结和分享。1999年,我将硕士学习期间的调研、实习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视频会议系统原理与应用》,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首批书籍之一;2011年,我将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商业银行密码技术应用》,又成为该专业领域唯一的书籍;2015年,我又总结出版了《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也成为该专业领域的经典书籍。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独立思考,2017年,我又有点蠢蠢欲动,想继续通过总结和分享来提升自己。企业信息化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读者定位和内容编排的反复思考与斟酌,终于使本书策划方案于2018年9月通过出版社审核。

本书定位于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内容编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实战经验要求很高,需要团队协作才能高质量完成,因此,我组织成立了十人左右的编写工作组,其中大部分成员是中央企业信息化总师或信息化部门负责人,他们在顶层设计、评价考核、项目管理、法规标准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战经验。历经四年有余的辛苦编写,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全部内容,随后又历经一年多,根据出版社要求进行了内容精简与细节修改,通过本书,希望能得到业内同行的指教,以促进企业信息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中高端人才的培养。

本书以CIO视角,从六个方面全面介绍企业信息化工作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方便读者快速积累知识及扩大视野、快速提升顶层设计和综合管理能力,加快信息化工作者的职业成长步伐,并且能将理论快速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本书内容共分为六部分,由十六章组成:

第一部分:“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本部分由三章内容组成,包括科技发展与企业变迁、企业信息化概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特点与内容。

第二部分:“企业信息化主要方法”。本部分由两章内容组成,包括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类方法、企业信息化管理考核类方法。

第三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本部分由三章内容组成,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概述、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常用管理学方法与工具。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本部分由两章内容组成,包括企业信息化通用技术基础、企业信息化常用系统与产品。

第五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实践”。本部分由四章内容组成,包括组织体系与评价考核、顶层设计与系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与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

第六部分:“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本部分由两章内容组成,包括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

本书选材精心、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既有原理介绍,又有应用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非常适合以下读者阅读:

一是企业内部与信息化工作相关的CEO、CIO、信息化总设计师、信息化部门领导、项目经理、运维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

二是企业外部提供信息化方案或服务的各类厂商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

三是未来想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等。

本书由张明德总体策划,张明德和王琳负责统筹协调、内容审核等工作,其中,张明德负责第1章、第4章、第5章、第8~10章内容的审核,王琳负责第2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11~16章内容的审核。各章内容编写者如下:第1章张明德,第2章夏建伟和王琳,第3章王琳和马静,第4章张明德(4.1节、4.5节)、马敬(4.2~4.4节)、马静(4.6节)和付高生(4.7节、4.8节),第5章张明德(5.1~5.3节、5.5节)和马维平(5.4节),第6章、第10章李长山,第7章、第11章袁丁,第8章、第13章李阔,第9章、第12章付高生(9.3节、9.4节、9.6~9.8节、12.1~12.3节)和左晓辉(9.1节、9.2节、9.5节、12.4节、12.5节),第14章马维平,第15章、第16章裴彦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关心,在此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提供帮助的朋友们。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多样性、专业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知识面很广,作者的能力及水平有限,出版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如蒙指正不胜感激。本书涉及参考资料很多,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同时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的批评指导。

作者联系方式:zmdbook@163.com。

张明德

2024年5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