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三国演义(平装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宦官乱政

189年,灵帝病危,定立储君成了当前第一要事。灵帝的长子刘辩是何皇后所生,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时任大将军;次子刘协是妾室所生。灵帝临终时想立刘协为帝,将刘协托付给中常侍蹇硕(读jiǎn shuò),便死去了。蹇硕是个宦官,与张让、赵忠等人组成宦官群体,史称“十常侍”,他们干预朝政,权势熏天。蹇硕知道,要立刘协为帝,必须铲除何进,否则何进一定会扶立何皇后的儿子刘辩。何进得到消息,大怒,于是命校尉袁绍、曹操率领五千精兵进宫,扶刘辩为帝,将蹇硕诛杀。何进还要再杀张让、赵忠等人,但他的妹妹何皇后曾受张让的大恩,不许何进动手,何进只好作罢。袁绍道:“宦官乱政,后患无穷,可命地方守将率军入京,以壮声势,不怕太后不听。”何进大加赞同。主簿陈琳却道:“不可!将军手握兵权,何必仰仗外人?”曹操也劝:“调边将入京,无异于引狼入室。”何进不听。曹操心道:“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西凉刺史董卓得到诏书,大喜,率领凉州大军赶到洛阳城。十常侍得到消息,深感恐惧,对何太后哭诉:“我们得罪了大将军,请太后将大将军请到宫中来,容我们当面谢罪!”何太后便宣召何进入宫。尽管袁绍、曹操极力劝阻,何进仍然毫不疑心,昂然入宫,果然被十常侍所杀。袁绍、曹操大怒,率军冲进宫中,见了宦官就杀。宫中火焰冲天,一片混乱。张让等人挟持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从后门逃出宫,一路逃到黄河边,走投无路。朝中百官四处追寻,好不容易找到了狼狈不堪的皇帝和陈留王。君臣尽皆痛哭。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从“十常侍之乱”讲起?

《三国演义》原著先是交代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然后才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紧接着话锋一转,没有继续写这些故事主角,而是将视线转到朝廷,写了历史上有名的“十常侍之乱”。因为“十常侍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乱象的一个缩影,也是三国故事的开端。

在汉朝,皇帝要委任重臣,基本只能在宗亲(皇帝的亲戚)和外戚(太后、皇后的亲戚)中选择。汉朝每一代都有权势熏天的外戚。霍光废立皇帝,王莽篡汉自立,他们都是外戚,印证了外戚群体的强大。到了东汉末年,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皇帝幼年继位,大权由太后代理,太后自然要依靠自己的亲戚,因此外戚群体逐渐权势熏天。等皇帝长大了,想要收回权力,基本只能倚重身边的宦官、培植宦官势力,与朝廷大臣争锋。而这些宦官自然也是要为自己谋利的,他们的做法通常更加恶劣,把朝堂内外搞得一塌糊涂。外戚、宦官相互争斗,于是第三股势力实在看不下去,试图主持大局,这股势力就是士族。

纵观东汉末年的纷争,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十常侍(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太后的亲戚,外戚)争斗,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何进被张让所杀,张让等十常侍被袁绍(士族)杀死。年幼的皇帝像人质一样,一会儿被外戚利用,一会儿被宦官挟持,一会儿被士族尊奉。但这时的士族远远不是各州郡军阀的对手,于是董卓(军阀)率军进京并轻易控制了都城,皇帝最后落入了董卓的手里,东汉从此万劫不复。这就是东汉末年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