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归纳
要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 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2 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关于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观点,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
3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 社会根源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比如,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2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觉醒了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
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的整体发展态势
3 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还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离不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实践。面对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课题,两位胸怀伟大理想的年轻思想家以自觉的历史担当迎接时代的挑战,成为新理论的创立者。
4 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 创立过程
这里的“创立”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初创,也包括他们后来对自己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6 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知识链接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开始,经过60年代中期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一直到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为止,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了历史条件。
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论,而是根据现实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认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要点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二)人民的理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名人名言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三)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四)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要点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我们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更加宏大开阔的视野来观察社会。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马克思主义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中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从局部的变幻中把握住总体和大局。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观察当今世界局势和社会发展,不仅要看到现状,更要看到未来;不仅要把握变化脉络,更要观察演化趋势。只有眼光超前、先行一步,才能在世界变化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不论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失去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要点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它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正确方向、提供思想滋养。
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