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要点归纳
要点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至18世纪,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发展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附庸。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使中华民族面临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3.鸦片战争的爆发
(1)鸦片战争
19世纪前期,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在亚洲,继占领印度后,中国成为英国主要的侵略目标。
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为牟取暴利以及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
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②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鸦片战争的爆发:
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特别是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英国政府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4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4000余人从印度等地陆续到达中国海面,封锁了珠江入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2年8月初,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思想观念:中国传统观念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使得从皇帝到臣子都不能正确认识到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得相当无知;二是“华尊夷卑”观念,使得中国人无法正确认识外国人;三是迷信观念,一些将领没见过洋枪洋炮的厉害,甚至想到用迷信的方法来抵御。
②中英作战能力:中国方面除军队数量具有优势之外,在军队素质、装备、调遣、情报工作和后勤供应等方面都不如英国军队,这是清军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中英双方战略方针:英国的战略方针始终如一,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有预谋、有计划,并赋予其全权代表权宜之权,为英军在战争中的取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清政府却忽战忽和,剿抚不定。
④未能形成统一抗敌局面:在反对外国侵略的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本该同心抗敌,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战前,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官民对立,矛盾较多,甚至出现不帮清军而助英军的百姓,虽然有三元里人民自发抗击英军的斗争,但并没有形成全民抗敌的形势。
⑤清朝社会制度的腐败:封建制度的腐败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政治上的极端专制,统治者的自大与欺蒙,前线文官武将的“爱钱”与“惜死”,由官吏残民而引起尖锐的阶级矛盾等。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化了。
②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主权。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因此被称作半封建社会。
②列强并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知 识 链 接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油画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是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国家政治地位)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是指封建制度开始崩溃,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产生,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在社会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社会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两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
①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对人民进行专制统治,但其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的附股外资企业,有的入股洋务企业,有的直接创办或参股民营企业,转化为资本家。有些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成为城居地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近代中国的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相关链接:
电影《子夜》
(4)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各种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暂时下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洞隐烛微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要点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旅顺大屠杀惨案、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并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2.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等。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870年“天津教案”、镇压义和团运动、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抗斗争的组织、革除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不力的官员等。
(3)扶植、收买代理人
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镇压太平天国;扶植北洋军阀政府,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培养军阀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等。
3.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等。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842年《南京条约》、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等。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中国对外贸易,从长期出超逐渐转变为大量入超;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在中国投资办厂,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国资本形成垄断,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勒索中国的赔款,迫使中国举借外债偿付;控制中国财政税收、财政金融;控制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等。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以传教为掩护,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等等。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在中国开办报社、杂志,翻译、出版书刊,兴办教育、派遣留学生等,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传播其价值理念,企图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进行文化侵略。
要点三: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1.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①1859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
②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侵占了新疆,日本派兵企图侵占台湾。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坚决要求收复新疆。1876年3月,左宗棠受命率兵展开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他收复了新疆,一举粉碎了分裂势力,捍卫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③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同年10月,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
④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法军进犯,年近七十的老将冯子材率部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⑤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粉碎了日本企图“聚歼清舰于黄海”的计划。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2)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①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②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其中1900年前后兴起的义和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要点四: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历史回眸
二、由于承平日久与军费限制,清军鸟枪并无定期修造报废更换制度。在一般情况下,鸟枪使用几十年极为平常,而在我见到的资料中,竟有使用166年尚未更换者。
抬枪(海战博物馆藏)通长283.8厘米,重23.05千克
三、由于鸟枪数量不足,在鸦片战争中,各地又纷纷赶制了一批,配发作战部队。然而,这些赶制的火器,质量尤其低劣。
……清军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战舰或战船,而自己的阵地却被打得千疮百孔。
嘉庆御用鸟枪(故宫博物院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持节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②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③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①1898年4月,康有为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③1898年,《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④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②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从而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③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④反侵略战争的过程,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过程。
相关链接:
电影《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