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案例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朱志敏
康有为决心领导一场变法运动,使中国走出危机。然而,当时中国人所了解的现代知识还很有限,他只能到传统经学中去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起经学,还有一段故事。
两千多年前,在华夏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自命皇帝、君临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460多名借古讽今、讥刺朝政的儒生被活埋,儒家经典和前代各国史书一概投入火中烧掉。秦皇的统一大业功垂青史,而其高压专制的政策却导致王朝的速亡。汉高祖刘邦接受教训,重新启用儒生。至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太学传授经书需要教材,因没有原本可参考,就请精通儒学的遗老根据记忆讲授,再用当时已改进了的隶书体文字抄出来。汉武帝末年,有人重修山东曲阜孔子家宅,在残破的墙壁中发现了部分用先秦时代篆文书写的经书。这些书连同其他一些收自民间逃过焚书劫难的篆文经书上缴皇宫后藏于密室。到汉哀帝时,担任领校秘书官职的刘歆发现篆文经书的内容与隶书体经书不完全一致,于是把前者命名为古文经书,后者命名为今文经书。他说今文经书为秦火之余,残缺不全。由此引起了延续近两千年的今、古文学之争。
儒学是依据儒家经典解释历史、说明道理的学问。儒家最初的经典有六部:《诗》《书》《礼》《易》《乐》《春秋》。今文学家认为这六部经书是孔子写的,其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理想。这种认识给人一个改革思想家孔子的形象。与《春秋》相关的有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是解释《春秋》经文的。今文经学者尊奉《公羊传》和《谷梁传》。这两部书以阐发《春秋》文字的“微言大义”(是说经书中的词句里边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深层含义)为特征,与人一种按自己的理解或需要解说经文的方便。因此,今文经学适合于变革时代经世致用的需要。古文学家则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是他对前代已有材料的编辑整理。他们反对今文经学家随意解释经书的倾向,注重经书文字的训诂、考证。这样,古文经学易于学问上的严整、缜密、广博,而不利于借经书阐发现实需要的道理。
康有为从小受过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时拜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后又与推重今文的经学家廖平交游,终于集晚清今文经学大成,被誉为今文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从考证秦始皇焚书说起,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著名典籍所载经说部分做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秦皇焚书时并未烧毁六经,汉朝所流行的经书都是孔门原本,并无残缺。所有的古文经都是刘歆伪造的。刘歆伪造经书时为了掩盖真相,把一切古书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篡改。刘歆改经是为王莽篡夺汉室改号“新”朝服务的,是“新学伪经”。其结果:东汉以来两千多年,莘莘学子、饱学之士所梦萦追求的学术,20余朝代尊严与礼乐制度的维系,全都以此“新学伪经”为依据。“诵读尊信,奉持施行”,无人敢于违逆,无人敢于怀疑。于是本来创于孔子的六经被说成是周公所作,孔子被说成是传述古人之道,隐含着孔子改制大义的《春秋》只被视为残缺不全的朝廷文告、记录了。
康有为的看法一方面打破了顽固派坚持不能更改而普通人忌讳更改的古法经典原则的神圣性,另一方面把孔子说成是一个托古改制的先知先圣,为自己提出变法主张树立了一位有力的庇护神。其实他的看法有不少主观武断之处,他加给刘歆的罪名也不符合史实。但是对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运用传统经学直接为现实改革服务来说,康有为此举无疑是有意义的。
在1897年写成的《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依照他所解释的孔子经书中的“微言大义”阐述了一套变革逻辑。他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认为孔子生于乱世,有承王命、救民患、为圣王、为万世作师之志,因而作“三世之法”。但他身为布衣,人微言轻,倡行改制若不托于古事,不会有人相信,因此,采取了“托先王以行之”的办法创作“六经”。六经表面说是古代先圣先王的典章制度、规范,实际上却是孔子自己的理想。“六经中的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不一定真有事实。康有为又把孔子改制的思想用“公羊三世说”加以概括。“公羊三世说”最初出自汉初成书的《公羊春秋》,内容是说孔子写《春秋》时根据事情发生时间的远近有所见事、所闻事、所传闻事的不同记法。后来董仲舒依据这种说法说《春秋》所记鲁国24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三个阶段。东汉时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一书中又把这三世与衰乱、升平、太平相比附。康有为依这些说法,进一步发挥说,“三世之说”正是孔子“非常大义”之所在。孔子把他所生时代说成是乱世,把先秦周文王、武王时代说成是升平之世,把更早的尧舜时代称作太平之世。但他实际的意思是要人们先使国家成为文、武时代那样的升平世,再进而实现尧舜那样的太平世。康有为又把据乱、升平、太平的“三世演进”说和经书《礼记•礼运》篇的“小康”“大同”说相附会,提出升平世就是小康社会,太平世是大同社会;说历史就是由据乱世到升平世,又到太平世向前发展的,这三个时代要依次经过,不能超越。后来他又把三世说同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相比附,指出当时中国应抛弃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适应历史发展需要,向民主共和即大同世迈进。
(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案例分析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概括起来就是: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兴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文化上,倡西学,兴学堂,开发民智。这些主张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康有为借孔子的“托古改制”,在封建儒学的范畴内阐发变法维新理论,这是康有为变法理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因而这一变法理论是自相矛盾和软弱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