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粤港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精卫,“精卫”!

——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

王墨儒 小学四年级 北京市

精卫填海,一只纤弱的小鸟竟然想把洋洋大海填平?!

愚公移山,一位龙钟的老爷爷竟然想把巍巍大山移走?!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小鸟精卫为了不让更多无辜生命葬送于汪洋大海,不惧困难、敢于挑战,每天坚持衔一石一草放入大海,日复日,年复年,希望把大海填平;老人愚公为了不让更多宝贵时间蹉跎于蜿蜒山路,迎难而上,每天坚持一沙一砾转移山石,父传子,子传孙,决意把大山移走。“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身担沙砾小,志在惠众生,这不正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精神的完美诠释吗?

时光在流逝,时代在碰撞,承载着中华精神的精卫跨越千年与新时代的“精卫”在时间的洪流中相遇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千千万万的新时代的“精卫鸟”凭着一腔热情,用“精卫精神”“愚公精神”建成的。当初,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时候,设计者是想在大海上建造一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有了这座桥,在大湾区就不用绕道而行,这样会缩短很多距离,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但是,在海上建桥,可不是说建就建的,面临着很多困难,就像精卫填海一样,几乎不可能。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尝试过,大部分都失败了,即使建成功的,桥也不长。

设计师们很抓狂,工程师们很受挫,但是,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群中国的“精卫”却不甘放弃,日夜劳作,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坚持在海上辛苦建设。一笔一画,一砖一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大海”被他们隔断了。勤劳智慧的建设者,新时代的“精卫”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硬是在茫茫的、深不见底的大海上,建造了一座“神奇”的跨海大桥,全长五十五公里,将大湾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长、最大、难度最大、设计最精准的大桥,这是用中国精神创造的世界奇迹!

我们都应该学习“精卫精神”,是精卫精神和中国力量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奋斗光荣,向自强不息者致敬!劳动光荣,向热爱劳动的“精卫鸟”们致敬,向新时代的“精卫”致敬!

沈石溪点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小小的鸟儿与汪洋大海、老弱的愚公与巍巍大山,肉身凡人与“世界上最长、最大、难度最大、设计最精准的大桥”,一系列的强弱对比,更加反衬出筑桥者其意志之坚、精神之伟,正是这些创造了中国奇迹。小作者论述完整,行文流畅,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