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纵湖一带婚俗风情的推介,暂且搁下。容我转入对另一处湖荡——吴公湖的叙述。
据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吴公湖,因昔有吴高尚公隐居于此而得名。秦的后期,丞相李斯遭赵高陷害,被腰斩于市。吴公时任河南太守,他与李斯同乡,又是李斯的门生,因而被追杀,不得不远离家乡,隐居古镇中堡。相传,吴公在隐居中堡期间,以教书为生,潜心修炼,得到了中堡民众的尊敬。吴公的好德行,为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赏识,后经铁拐李点化成仙。
有一天,吴公坐在一张芦席上,竟能徐徐升天而行。芦席落下时,便形成了中堡的前湖。后来,人们为纪念吴公,遂把此湖称为吴公湖。
吴公湖以产河蟹最为著名。吴公湖之蟹,蟹壳略黄,个头壮硕,体格强健,乃中华绒螯蟹是也。由此,诞生了一享誉海内外的特产:中庄醉蟹。
中庄醉蟹之正宗者,乃是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童德大”。
据说,中庄醉蟹当年能远赴南洋(新加坡)参加国际物赛会,并获得赛会金奖,由此声名大振,在南洋打开一片新天地,得感谢一位名叫张謇的实业家。张謇,南通人氏。他实业救国之理念,让家乡南通得以长足发展。“一个人与一座城”的佳话,为人们广为传颂。不止于此,几年前,习近平视察南通时就曾称张謇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张謇将中庄醉蟹带至南洋国际物赛会,是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时任通商大臣的张謇,对“童德大”牌中庄醉蟹,可谓是情有独钟。他一次次品尝,总是意犹未尽,赞不绝口。中庄醉蟹味道的醇美,肉质的鲜嫩,让张謇很是感叹:此真乃人间美味!
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将“童德大”第十六代传人童庆墀所制作的中庄醉蟹,带到了南洋,参加国际物赛会。那些生平没有见过中庄醉蟹的各国通商产业大臣们,面对这道来自古老东方的特别物产,先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品尝之后,味蕾得到极大满足,纷纷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Good!Good!”一个个异常兴奋。
第一次参加南洋国际物赛会就夺得金奖,让中庄醉蟹不仅在南洋引起轰动,而且在其原产地兴化及周边地区也是声名大振。至此,中庄醉蟹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销路一举打开,国内销量更是大幅攀升。中庄醉蟹,在维扬菜系中不可或缺,在亲友往来中同样不可或缺。
数百年的传承,“童德大”牌中庄醉蟹,有了制作流程和操作工序的更高追求。选好蟹,成为制作中庄醉蟹的重中之重。道理不言自明。基于此,中庄醉蟹,一律选用中堡湖水域所产中华绒螯蟹。蟹的体量须匀称,大不得,也小不得,每斤四只;所选之蟹,须为:青壳,白团脐,且八爪二螯齐全。置于手掌之中,一定“张牙舞爪”,充满活力。
即便是这样的蟹,选定之后,还需要用竹篾篓装好,再放回中堡湖水质清净、流速适宜的水域簖养一个月左右,以清除其体内污浊之物。之后便是“干搁”,将竹篾篓底部铺上一层新鲜的干稻草,任蟹在其内吐故纳新。一周之后,如听不到蟹吐泡沫的声音,便可转入下道工序——刮毛。给蟹来个个体形象大出新,将其爪、螯上的绒毛全部去除。注意,不可让蟹损伤至残。残蟹,一定在醉蟹时弃之。
醉制,乃整个工序中最核心的程序。醉制的缸,在一周前,就得装入糯米酒、精盐、川椒等配料。配料,按严格配比调制而成。提前一周入缸,目的是让配料在缸中相互渗透,充分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这配料中容不得一滴水。是的,一滴水!否则,配料的纯度达不到百分之百,醉蟹的口感就差了。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也。
这之后,才轮到螃蟹投缸。毫无疑问,投缸之蟹,一定称得上横行霸道,活脱脱“一介武夫”,仅是活蟹,是不够格的。
螃蟹投缸醉制,有几个时间点一定要掌握好。一般在两周之后,开缸翻蟹,将所醉之蟹逐一翻身,原本团脐朝下的,全部翻而朝上,再封缸口醉制两周。这样四周过后,便可开缸分装矣。
要知道,整个醉蟹加工制作,是严格按照节令进行的。从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后选蟹,其时在霜降前后,经过“簖养”“干搁”“刮毛”“配料”等工序,这中间便经过了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再经过四周的醉制,“色、香、甜、咸、嫩”五字俱佳的醉蟹,春节前便可上市。人们春节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美味:中庄醉蟹。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人们品尝着甜而不腻、脆嫩爽口的中庄醉蟹,不免会对“童德大”的传人们心生敬意。一代代“童德大”传人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化成了如今人们餐桌上一道独特的美味。
值得庆幸的是,“童德大”到现在已传到了第十九代。第十九代传人童玉,更是不负祖望,研制推出了自己的新品牌:“正童”牌。相信童玉所创立的“正童”牌中庄醉蟹,定会传承祖辈荣耀,漂洋过海,香飘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