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全科启蒙路线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绘本阅读篇

第1章 抓住细节,让思维训练有方法

会读图,注重细节,提高词汇量和记忆力

读绘本,看图比背书更重要

我最早给芊读绘本的时候,会刻意用一些方法让她“背”绘本,目的是让她积累表达时用的句子。比如,我说绘本的上半句,让她说下半句,但是效果甚微,她从未在生活中运用过绘本中读过的任何句子。

反而是在她3岁多时我给她读的英文绘本,其中有一页是“the water around the island”(类似图4)。

图4

我配合着图片给她讲,我指着小岛说——island,指着海里的水说——the water,并围着小岛用手边画圈边说——the water around the island。

令我惊讶的是,过了几天有一次吃饭时,我的碗里有半碗汤和一块露出来一部分的腔骨,芊指着我的碗说:the water around the island(类似图5)。我才发现,原来把绘本的图片和绘本的文字对应起来阅读,竟会有这么好的记忆效果。从那以后,不管是读中文绘本还是英文绘本,我都是边指着图边带她读。

图5

文图结合会增强人的记忆能力

文图结合会增强人的记忆能力,这是因为图像在概念层面和视觉层面对大脑进行了双重输入。

以一本低幼的绘本《蜡笔小黑》系列举例(如图6),如果孩子看到了一辆巴士的图画,他既知道它是巴士(概念),也知道它的颜色、形状(视觉)。

图6

与之相反,如果把这张图片盖上,孩子只看(听)到“巴士”两个字,大脑只输入了概念层面的信息,即“巴士”这两个文字符号,而没有视觉的信息(图案或实物)时,大脑要更加努力才能达到记忆的目的。所以视觉层面的信息是在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文字符号,而大脑对理解后的概念记忆会更加深刻。

利用大脑的特点,增加知识储备

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特点,通过读图,让孩子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提高孩子的词汇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这部分,我会分几个年龄阶段给大家示范。

1.5~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处于初级水平,词汇选择以名词、简单动词为主,可以有简单的形容词。

比如,在芊1岁多,我们读《穿雨靴的小鹅》的时候,会这么读:

我:雨靴在哪里呢?

芊:在这里(用手指着图上的雨靴)。

我:哦,那穿雨靴的小鹅说的一定就是它们喽(指着书上的小鹅)?

芊2岁半的时候读《可爱的咕噜汪》系列,我给她念完一页后,其中有一句是“油菜花,油菜花,金灿灿的”,其中,“金灿灿的”就是简单的形容词。(如图7)

图7

我:你能找到油菜花吗?妈妈怎么不知道油菜花在哪里?

芊:在这里(用手指)。

我:油菜花是什么颜色的呀?

芊:黄色。

我:那你知道金子是什么颜色的吗?

芊:黄色。

我:你看,油菜花和金子的颜色是一样的,我们就可以说油菜花的颜色是金灿灿的。

这些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在图画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信息,孩子很容易理解。而同样是《穿雨靴的小鹅》这本绘本(如图8),其中有一页写的是“玩骑马游戏的时候穿”,2岁半的芊对此产生了疑问:

图8

芊:这是猪,不是马。

我:它骑的是猪,不过它在玩一个“骑马游戏”。我们骑马时会坐在马身上的什么地方呢?

芊:背上。

:那它坐在猪身上的什么地方呢?

:背上。

我:它把猪当成了马来骑,所以叫作“骑马游戏”。如果你也想玩“骑马游戏”,你想骑在谁的背上呢?

芊:爸爸。

总之,当图片并不是按照绘本的字面含义呈现时,就可以让孩子用类比的方法来举一反三。

理解高难词汇靠线索辅助

3~5岁:当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时,就可以引导孩子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汇。

比如,在芊大约3岁半时,我给她读《可爱的咕噜汪》系列,其中有一句是“小麻雀来做裁判”,“裁判”虽然也是一个名词,但比雨靴理解起来更难,因为这个词是一种职业。我查了对“裁判”的解释:裁判,即体育比赛中负责维持赛场秩序,执行比赛规则的职位或人物。但我不能把从网上查到的话念给一个3岁半的孩子听,于是我这样引导她来观察图片,理解“裁判”的含义(如图9):

图9

我:你看下图,小麻雀参加比赛了吗?

芊:没参加。

我:你怎么看出来的?

芊:参加比赛的都在地上准备跑,但小麻雀在树上。

我:你观察得特别仔细,解释得也特别有道理,所以咱们可以知道“裁判”是不用参加比赛的,小麻雀要在上面喊“预备”,大家听到“预备”声才能准备跑。如果小麻雀还没喊“预备”,小狗就跑出去了,假如你是作为裁判的小麻雀,你会怎么办?

芊:让它回来,等我喊“预备”再跑。

我:那你真是一个好裁判。裁判就是这样,在大家比赛的时候,看有没有谁没按事先说好的做,这些事先说好的事情,我们大人一般叫作比赛规则,大家都要遵守比赛规则。谁违反了规则,裁判就会去管,你刚才管得就很好。

遇到稍微难一点的词汇时,可以先引导孩子在图片上寻找线索,然后用孩子当前能理解的内容配合图片解释陌生的词汇。

文字和图片不可分割

5岁以上:这个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会有大幅提升,除了陌生的词汇,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书中的一些知识点。

芊7岁的时候,我们读的一本书中讲到都江堰的故事,文字部分把都江堰工程的来龙去脉,以及整个设计讲得一清二楚。书中还配了一张都江堰的仿古地图,这幅图中细节特别多,几乎把文字中说到的都江堰设计和建造过程的细节全部呈现了出来。先给大家看看这张图(图10)。

图10

我们一边读,一边让芊在图片中寻找对应的信息,在此简单给大家示范一下:

我:金刚堤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金刚堤在哪里呢?哪个是内江,哪个是外江啊?(芊指出相应的位置。)

我:冬天水量少时,在外江的江口用杩槎(màchá)阻断江水,使外江的河床干涸。杩槎在哪里?

芊:找不到。(因为她还不认识这两个字。)

我:你看,首先书中说杩槎是阻断江水用的,你先找下什么地方没有江水了。

芊:(指着黄色土地的部分)这里没有江水了,(然后指着杩槎)这个就是杩槎,我找到了。

我:对,杩槎让外江没有江水了,所以外江的河床就干涸了。每年都江堰挖沙,李冰都在宝瓶口放一只石马,他说:“老百姓每年挖沙都必须以露出石马为原则。”你告诉我,现在这幅图中,老百姓挖沙达到要求了吗?

芊:(找到图中的石马并且观察了一下)没有,因为石马还没露出来呢。

我:很好,判断得很对。李冰还设置了一个石人,并说明:河水深不可过肩,浅不可露脚,太深或太浅都会形成危险。你再判断一下现在有水灾的危险吗?

芊:(找到石人)现在没有,水没有过肩,也没有露脚。

对于这篇讲都江堰的故事,我们就是这样以文字配合图片的方式,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来龙去脉。

总之,这种阅读策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果想让孩子记住某个词汇或者知识点,就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把文字和图片配合着一起看。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大脑对于所理解的事物记忆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