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宋:从崖山议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治军怎么搞?抄呗!

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的主持下,秉持着简单、高效的原则,宋城的第一批领导班子算是搭建了起来。由于官员多是旧识且都奔着复国而来,所以在官职分配上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事。

军队这边就比较麻烦了。一方面张世杰虽然是行伍出身,但是军事水平却算不得超凡。另一方面既然赵昺希望能把后世的一些建军思想融合进去,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在确定了基本的施政方向后,他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军队的整编上。

说道整编,赵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湾改编。但是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不能照抄的,别的不说,组织建到连上就没办法实现,哪里去找组织哦。

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能借鉴的,比如官兵平等,比如账务公开,又比如加强纪律等等。

其实赵昺最想做的是建立共同的信念,让全体士兵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是这个目标还是有点遥远了,只能慢慢来。

第一步就是部队改编。

现在虽然部队只有5000人,规模可以,但是赵昺对于部队的人员组成还一片空白。他要求张世杰等人对士兵的背景进行筛查,并提出了四要四不要的标准即:

四不要:

1.城里人不要,城里人见过世面,心思灵活,对上级的命令不太服从;

2.当过多年兵却没有获得过任何战功的人不要,原来宋军战斗力孱弱,习气不好,而当兵多年却无战功的应为十足的兵油子;

3.40岁以上的人不要,皮肤白净的不要,年龄大的人,体力不支,按当时的说法皮肤白净的人都是劳动不多的人,难以吃苦;

4.胆子特别小、胆子特别大不要;胆子特别大的人容易偏激,扰乱军心。

四要:

1.标准农民,农民能吃苦,又有体力,重要的是服从管理;

2.黑大粗壮肌肉结实,对体力的要求,

3.目光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有神人的精气神好,

4.见官府有所畏惧,服从管理,容易塑造成精兵。

对,赵昺一点不知道羞耻的照抄了《纪效新书》。荀子怎么说的,“君子性非异也,善加与物也。”

这次整编,对外宣称是继续裁减军队规模,降低民众负担。对于淘汰的人,赵昺不但给足了“退伍费”,还让陆秀夫那边优先安排工作。

因为赵昺接下来就会推出退伍及抚恤制度,正好用这些淘汰的先树立一个榜样。

张世杰的行动很快,很快就完成了人员的第一轮整编,把整个军队的规模压缩到了4000人。毕竟现在的军队都是他的直属部下,不存在各种山头。只要他下定决心做,执行起来困难并不大。

对于编制架构,赵昺本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不乱动的原则,没有进行乱动。还是按照原宋军的模式来,即

5人为伍(伍长)

5伍25人为押(押正)

2押50人为队(正副队将)

前后2队100人为都(马军=军使、副兵马使;步军=都头、副都头)

5都500人为营或部(正副指挥或正副将)

5营2500人为军(正副统制、同统制、统领)

几军为厢(正副都统制)

厢为受中央直接指挥的最高作战单位,由文职使相(或兼都统制)指挥;营(部)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营(部)为500人,骑兵1营(部)为400人。

目前宋城军队的编为两个军,第二个还不满编。满编的第一军由谢翱指挥,不满编的第二军暂时由沈浪指挥。

第二步就是强调军纪,为了让几乎全部是文盲的士兵们都能理解,赵昺又编了条例和歌曲,让各级军官带头传唱:

开始还是参差不齐,但是当赵昺直接把唱歌与吃饭挂钩时,即要求唱的好才能吃饭,唱的越好吃的越好,士兵们便都扯起嗓子大声学唱起来。

第三步,成立士兵委员会。即以都(相当于后世的连)为单位,每都选举出10人组成。而且这十人必须是士兵,军官不能参选。每个什内不得超过2人。

赵昺并没有奢望士兵委员会一成立就像后世那样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士兵委员会只有一项任务就是监督财务支出。

自古以来吃空饷,喝兵血就是屡禁不止的现象。现在宋城的军队规模小,又在赵昺的眼皮底下,吃空饷不大可能。但是基层军官在伙食等支出中进行克扣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赵昺照搬后世那支军队的做法。军饷和其他费用发到都头(相当于后世的连长)手上,由他进行分配。

都里的支出必须公示,要求详细到支出项目、支出单价、以及经手人。力争每一分钱都能吃到士兵的嘴里。

第四步,官兵一致。赵昺要求都头(含)以下,必须跟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做不到的立即清出军队。至于大骂、甚至体罚士兵,赵昺没有严令禁止,只是对虐待士兵致残、甚至致死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相对于前三项,这一项反而是军官们最好理解的,毕竟这种做法可是那些军神老祖宗们就在玩的。

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不但淘汰了1000多士兵,而且处罚了10多个不同阶层的军官,赵昺的这次整编终于看到了初步的效果,改观最大的就是军队的服从性和纪律性,还有凝聚力。虽然还没有达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程度,但是多少有一点现代化军队的味道了。

当然这离赵昺的预期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差距更多体现在士兵的精神和军官的素养方面,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更需要在实战中锻炼,急不得也急不来。

张世杰对于赵昺的行为开始并不是很理解,因为他从没有学过这样的治兵之道。但是当赵昺又一次抬出九天玄女之后,他也就没有坚持,而是站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让事实说话,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官家那一套都是纸上谈兵。

但是日渐成型的队伍,却让他越来越不安,难道自己真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