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乃兖王世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秋闱临近

外间

赵旭进了里间后,海朝云看着站在那的施丽华说道:“坐吧。”

“是!”施丽华在左边下手,小心的坐了下来。

“你身体养的如何?”海朝云问道。

虽说施丽华都已经快出月子了,但是平常刘氏都在,海朝云也没很跟她说话机会。

“多谢少夫人关心,贱妾身子已经养好了。”施丽华说道。

“那就好。”海朝云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我虽没生过孩子,但是听周妈妈说,女人生孩子的时候,月子若是没做好,那可是一辈子的事。”

“这还要多谢少夫人命人送来了不少补品。”施丽华感激道。

其实兖王府不缺补品,施丽华生下长孙,兖州王刘氏那叫一个喜欢,补品自然不缺。

施丽华这么说,也是担心海朝云因为她生下哥儿,又受兖王和刘氏喜欢,心生妒忌,针对她们母子。

她并没有争宠的意思,毕竟以她的身份若不是怀了孩子,连做妾都不够格,正室就更不可能了。

施丽华并没有因为自己生庶长子,就持宠而娇。

兖王夫妇之所以对她和孩子那么看重,只是因为兖王夫妇只有赵旭一个儿子,这是长孙罢了。

等将来赵旭子嗣多了,兖州王夫未必还会如现在这般对待她。

不是施里丽华人间清醒,而是她刚进兖王府时,刘氏让人教她规矩,和赵旭后面宠幸她时,跟她说的话,让她保持着清醒。

海朝云进门后,和施丽华接触不多,对于施丽华的印象是老实、本份。

不过人都是会变的,她也有些担心施丽华生下儿子后,因为兖王和刘氏的喜欢,而生出别的心思。

此时见施丽华还是和之前一样本份,海朝云放心了不少,微笑道:“你为官人开枝散叶,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了,听说胜哥儿很是乖巧,平常醒了也很少哭闹,施姨娘将来定然有福了。”

“那就借少夫人吉言了。”施丽华微笑道:“不过孩子到底还是要看以后的教导,贱妾出身…少夫人出身名门,以后还要麻烦少夫人多多教导了。”

就在这时,赵旭走了出来,见两人正在说话,微笑道::“你们聊什么呢?什么教导不教导的?”

“回官人,妾身和施姨娘闲聊呢,她说让妾身以后好好教导胜哥儿。”海朝云微笑道。

赵旭闻言目光微动,笑道:“你是嫡母,本就该你教导。不过胜哥儿如今还小呢,聊这些有些太早了。”

按照规矩,庶子庶女,称呼生母只能称小娘,年级稍大些,就要别居。

一些家中宅院小的,会留在生母跟前居住,但是教养却是由嫡母来管的。

正常来说,嫡母都会把庶子庶女往废了养,这个废并不是废物纨绔的意思,而是平庸。

这样庶子就不会出现庶子强,嫡子弱,嫡子被庶子压一头的情况。

赵旭明知道这种情况,也不打算改变什么。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对庶子不公平,可是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庶子平庸,嫡母和嫡子觉得没有什么威胁,才不会针对庶子,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

像盛纮那样,庶子庶女让生母自己教导,接过教导出来的是什么玩意?

盛老太太夸赞吴大娘子活的通透,其实在赵旭看来活的是最糊涂的。

她不愿意管庶子,等庶长子有出息了,觉着自家儿子不是对手,开始着急了,四处寻摸着为自己儿子找个厉害点的媳妇。

正是因为她的糊涂,接过吴家庶子算计嫡子,斗的不可开交。

将来若是造反成功,兖王当了皇帝,赵旭就是太子了。

他的儿子将来也是要继承皇位的。

要是个个都强,并不是好事。

平庸一点,总比将来子嗣之间斗的你死我活,兄弟相残的好。

赵旭并没有因为有后世的记忆,就觉着都是他的儿子,谁当皇帝都一样。

明兰说的很对,谁嫡谁庶,一眼明了,谁贤谁不贤却很难分辨。

嫡长子继承制度,传承了上千年,自然有他的道理。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度一样存在很多弊端,但是在赵旭看来,却是最适合古代情况的传承制度。

清朝弄出的匾后遗诏那一套,本身就不现实。

毕竟在皇帝没死前,哪怕早早的留下了遗诏,定好了人选,依旧可以更改。

并不能让皇子们停止争斗。

不过他也不打算让孩子早早的和母亲分开,等到六七岁进学的时候再搬出去独住,才是最好的。

因此才会这么说。

…………

胜哥儿是庶子,满月也没有大肆操办。

满月后,胜哥儿清醒的时间倒是慢慢的多了起来,不像之前那样贪睡了。

唯一不便的是,他还是不给赵旭面子,只要他一抱就哭。

别人谁抱都行,就连海朝云抱他他都不哭,还冲着海朝云直笑。

海朝云在床笫间很是保守,赵旭提一些要求,都不愿意答应,只愿意采取一些传统姿势。

也不怪有句老话说,妻不如妾。

施丽华和白露几个丫鬟,虽然也羞涩,但是对于赵旭的一些要求都不会拒绝。

受到孩子的刺激,海朝云倒是主动了许多,对于赵旭提出的一些羞人的姿势,也愿意配合。

那羞答答的模样,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

八月,汴京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因为新一轮的会试马上要开始了。

虽然会试还有一个多月才开始,但是参加会试的学子,基本已经都抵达了汴京。

许多人距离汴京很远,饮食习惯不同,担心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都会提前到达汴京适应,如此才能保证会试时有个良好的状态。

无数士子云集汴京,也让汴京更加繁华热闹。

今日某个士子因为一首诗词扬名汴京,明日又有人因为一篇文章名传汴京。

写诗作词讨论文章之余,这些读书人还喜欢谈论朝政。

而立储之事是如今朝中最重要的事,自然被谈及的最多。

不仅邕王和兖王被这些士子谈及,就连朝中的一些重臣也被人谈及。

只不过邕王兖王被谈及,是说两人谁更适合成为储君。

而朝中重臣被谈及,则多是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