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郑伯克段于鄢
李义匡与长孙无忌本来无冤无仇,他穿越之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得罪长孙无忌。
纵然他现在是李治的心腹,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朝堂争斗日益白热化,但长孙无忌要对付的人也应该是张行成、高季辅、孙伏伽、李乾祐这种宰相级别的大人物,不可能把精力放在他区区一个千牛备身身上。
然而人无伤虎心,却有灾祸从天而降。谁能想到长孙无忌的妹婿韩瑗看李义匡不顺眼,弹劾李义匡,反而把自己给弹劾到潮州养鳄鱼去了。
韩瑗不仅是长孙无忌的妹婿,更是在朝堂上为其冲锋陷阵的一员大将。李义匡心知,经过这件事,长孙无忌肯定已经把他的名字记在小本本上了,实在是无妄之灾。
虽然李义匡还不知道,在高真行的暗中调查下,长孙无忌已然发现他与褚遂良被贬也有莫大的关系。但韩瑗之事,早已让李义匡对长孙无忌产生足够的警惕了。
历史上被长孙无忌恨上的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李恪、李道宗、宇文节、执失思力,这些得罪过长孙无忌的人都被长孙无忌打为房遗爱谋反案的同党,下场凄凉。
而张行成和高季辅这两个李世民留给李治制衡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在三个月内接连病死,恐怕也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虽然李治在和长孙无忌的斗争中,最终笑到了最后,但这个过程中,被牺牲掉的炮灰不计其数,李义匡可不想也被长孙无忌打成房遗爱谋反案的同党。
所以,李义匡现在要做的,只有先下手为强,让危险消失在萌芽的时候。
但是,李治受到李世民的影响,太过爱惜羽毛,始终不同意李义匡的建议,动用禁军擒贼擒王。
李世民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一直耿耿于怀,担心后世名声,千方百计要修改史书。
而现在,李治有了武媚娘这个动力,让李义匡似乎看到了希望。
李义匡把李治和武媚娘请进书房后,命令计通在外面把守。
李治急不可耐地问道:“道衍,你有什么办法让朕接媚娘进宫?”
李义匡说道:“臣还是那句话,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陛下所虑者,唯长孙太尉一人而已,只要长孙太尉消失,陛下就能乾坤独断。到时候,陛下别说是接武才人进宫,就是册封武才人为后,也没有人敢反对。”
李治还以为李义匡有什么奇思妙想呢,顿时被浇了一盆冷水,摇头道:“道衍,原来你还在想着当初那个上策和中策。朕早就说过,长孙太尉是朕的舅父,当初朕能被立为太子,也是舅父和褚遂良在皇考面前极力举荐。如果朕与舅父以兵戎相见,将来青史如何看待朕?
连褚遂良,朕也是有了他抑买下属房地这个借口,才把他贬谪洪州,更何况是舅父。
况且,你应该知道,当初皇考在生死关头,才迫不得已于玄武门与隐太子、巢剌王兵戎相见。然而即使如此,在皇考登基后,还是引起了社稷震荡。
外有东突厥兴兵十万,兵临长安城下,逼皇考定下渭水之盟才退兵,内有罗艺、李瑗、李孝常接连造反。
朕如果无缘无故,发禁军斩杀舅父,就算能够及时安抚住长孙家、高家,以及舅父的门生故吏,朕那坐镇相州的四兄恐怕也会以此做文章。”
李治一向小心谨慎,并没有因为武媚娘而冲昏头脑。
“陛下想要师出有名?”
“那当然,当初皇考诛杀刘洎,用的是谋反的罪名。虽然谁都知道刘洎是被冤枉的,但皇考为了剪断四兄在朝中的势力,只能杀了刘洎。
朕确实也可以像皇考当年对刘洎那样,给舅父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可是,朕并没有皇考那样的威望啊。”
虽然李治死活不同意对长孙无忌动兵,但李义匡并不愿意坐以待毙。
既然历史上,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报复曾经得罪过他的人,那何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于是李义匡说道:“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治笑道:“朕早就说过,在朕面前,你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言。你都三番两次向朕进言诛杀舅父了,还有什么是你不敢讲的。”
李义匡说道:“既然陛下还在忌惮濮王泰,又不愿背负手足相残的骂名,何不效仿郑庄公,也免得夜长梦多。”
“郑伯克段于鄢?”李治脱口而出。
“正是!当初薛万彻就是因为濮王泰失势,对先帝颇有怨望,才被先帝除名流放象州。如今遇赦还京,以白身归第,肯定更加怨恨陛下。陛下可以起复薛万彻,将其外放到相州都督府下辖州郡做刺史。
薛万彻一向野心甚大,连先帝都不放在眼里。把薛万彻和濮王泰放在一起,肯定会唆使濮王重燃谋反之心。
薛万彻虽是一代名将,但仅有相州之地,必不能久。陛下可以英公李勣或江夏王道宗挂帅,不日可定。
而召还濮王泰,是长孙太尉众目睽睽之下向陛下进谏的,如果再能从濮王的王宅里搜到长孙太尉的来往书信,就能以此拘拿长孙太尉。届时,朝中百官只会对长孙太尉避之不及。”
李治迟疑道:“舅父之所以要召还四兄,主要还是在提醒朕别忘了他的拥立之功,应该不会与四兄有书信往来。”
李义匡笑道:“陛下,想要找出一封信,又有何难。薛震、李义府都是书法大家,只要陛下找出长孙太尉的表疏,交给他们对照模仿,想要什么内容的信,都能制造出来。”
“这……”
李义匡见李治还在犹豫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立刻给武媚娘使了一个眼色。
武媚娘心领神会,刚才李义匡和李治的对话里,李义匡提到将来让李治册立她为皇后,这让武媚娘心花怒放,心驰神往。
就算李义匡不暗示,武媚娘也要把挡在她面前的这座大山搬掉。
于是说道:“陛下,您刚才还跟奴婢说过呢,长孙太尉在朝中一手遮天,孙伏伽贵为宰相,说贬就被贬了。奴婢担心,将来长孙太尉若是认为陛下已经不受掌控,恐怕会有霍光之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