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与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嫉妒与语言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与不同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谈中,询问他们对嫉妒的理解时,我都惊讶地发现,人们倾向于用“妒忌”(Eifersucht)这个词,而不是“嫉妒”(Neid)。大概因为承认妒忌对人来说更易于接受,而嫉妒则是一种可耻的情感。妒忌的人可能在部分权力斗争或竞争中处于下风,但他并非像嫉妒的人那样,从根本上对所关注的价值感到自我贬低。然而,即使是社会科学的研究,也经常回避嫉妒现象和嫉妒行为,仿佛它是禁忌,用诸如“矛盾心理”、“对抗”(Rivalität)、“妒忌”等类似的、对现象的间接描述来掩饰嫉妒的动机。

嫉妒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是如此基础、原始,而我们通常所谓的妒忌(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在语言中的表达却相对轻松无碍,这一点从语言本身就可以看出。在《格林词典》(Grimms Wörterbuch)中,只需要几行来解释“Eifersucht”(妒忌),但是,需要超过15行来解释“Neid”(嫉妒)及其相关的词。“Eifer”(热忱)和“Sucht”(渴望)这两个词也可以单独存在,但都远远无法接近“Neid”(嫉妒)的深度、神秘性,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existentielle)含义。

关于我们的问题,我们能从《格林词典》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呢?“Neid”(嫉妒)是一个普遍而又独特的日耳曼语词汇:古高地德语是“nid”,中高地德语是“nit”。其词源不明。最初,这个词可能意味着“Anstrengung”(努力)、“Eifer”(热忱)、“Wetteifer”(竞争),所以完全代表了一些积极的价值,没有这个词被逐渐赋予的破坏性、无力感的核心含义。然而,很难想象的是,在这个词被赋予负面含义之前,人们并没有被我们现在所说的嫉妒困扰。我们还必须记住,“竞争”、“Agonale”(对抗)的积极评价完全取决于文化。尽管对于西方文化圈和一些非西方的部落文化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其他文化中,例如北美的霍皮印第安人(Hopi-Indianer),竞争的行为可能是被禁止的,在实践中也是不可能的。

人们逐渐开始区分“恶性嫉妒”(übeler nit)和“良性嫉妒”(guoter nit)。尤其当看到一个人充满战斗的仇恨(Haß),怨恨地(Groll,Zorn)冲向对手,但在他有任何机会部分释放其积蓄的攻击欲望之前就被挫败——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他“受挫了”(frustriert),人们似乎会预设这个人内心充满了恨意、怨恨、愤怒和敌意。在《希尔德布兰德之歌》(Hildebrandslied)和《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中,“nid”和“nit”或多或少地与仇恨、敌意(Feindseligkeit)、战斗的热情(kriegerische Eifer)和妒忌(Eifersucht)意义相同。

古北欧语的“nid”(嘲笑,侮辱)“也是基于仇恨的概念,尤其是表现为竖起一根嫉妒杖(nidstöng),这是最高级别的、有魔法力量的仇恨的标志”。然而,正如我们稍后将看到的,“嫉妒杖”也可以被归入那些用来让嫉妒者远离自己的符号类型。在较早的新高地德语中,就像《格林词典》所展示的,我们还能找到“嫉妒”的原始含义,比如“勇气”(Mut)、“好战”(Kampfgier)和“愤怒”(Zorn)。例如:“In Zorn lief ihn der Ritter an und schlug auf ihn mit großem Neid.”(“骑士在愤怒中冲向他,充满强烈嫉妒地攻击他。”)

然后,我们逐渐接近今天的意义。“恶意”(Bosheit)和“伤害他人的欲望”(Lust zu schaden)(即幸灾乐祸,对于行为者并无收益的破坏行为)开始浮现。“让我们诚实地行事……不要有争吵和嫉妒。他们常常因为强烈的嫉妒而活生生地切掉别人的手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产生了这么强烈的嫉妒(即伤害他人的欲望),以至你们对我采取了这种行动。”

“仇恨”和“嫉妒”开始作为“善意”(Gunst)和“友谊”(Freundschaft)的反面出现,而“忌妒”(Mißgunst)也仍然非常接近真正的嫉妒。在H.施塔登(H. Staden)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观点,即食人主义(Kannibalismus)可能是生存嫉妒的一种极端形式:“他们这么做(吃掉他们的敌人)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强烈的仇恨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