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与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坦承自己的嫉妒

毫无疑问,当嫉妒者最终公开承认自己的嫉妒,并坦承他是因这种动机伤害了别人时,我们就有了嫉妒在情感中的角色的最罕见而又最明确的证据。到目前为止,我只读到一篇这样的自白。1964年,一篇尖刻评论的作者写道: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妒忌(jealousy)他,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数学背景,而我一直不擅长数学,他很容易就掌握了理性思考。我现在是否需要明确表示,我反对所有这些……”[1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人仍然躲在不那么痛苦的“妒忌”(Eifersucht)一词的背后,虽然在这里,这个词的使用是错误的。

据我所知,唯一一次公开讨论嫉妒问题时参与者都谈到了自己的嫉妒经历的,是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次没有脚本的谈话节目中,发生在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和他儿子菲利普·汤因比(Philip Toynbee)之间。菲利普,这位前共产党人(正如在广播中透露的),在讨论道德进步过程时提到:“嫉妒怎么说呢?嫉妒和贪婪在我看来一直是非常相似的东西……”阿诺德·汤因比回答说:“……我经常听到美国的商人谈起嫉妒的邪恶。”菲利普·汤因比接着说:“也就是说,穷人想要拥有更多的钱是多么的邪恶?”

所以,菲利普·汤因比误解了嫉妒的真正含义。他的父亲回答说:“就是这样……我觉得,嫉妒只会让嫉妒的人感到不幸,即使那个被嫉妒的人,由于他值得嫉妒,他也会不幸。”父亲忽视了他儿子天真的阶级斗争解释,而更多地从我们在这里描述的传统意义上理解嫉妒。

接下来,汤因比父子都谈到了他们自己的嫉妒经历。儿子嫉妒那些被评论家称赞的作家,尤其是当他自己受到负面评论时。父亲则认为自己很少感到嫉妒。他们都认为嫉妒是人们从事有价值活动的障碍。父亲认为,如果他们两人都没有因为嫉妒而受到不当的痛苦,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任何优点,而只是因为运气好,比如说,他们都从事了他们真正希望从事的职业。最后,阿诺德·汤因比回忆起他对法国人的嫉妒,因为他们即使在德国占领下也能继续他们的写作。[17]

1960年,在一项关于非学术职业型高中毕业生的研究中,在“社会张力”(soziale Spannungen)的条目下,就提到了非学术职业型高中毕业生的嫉妒。研究发现,高中毕业生明确地将他们感受到的——或许只是主观上的——他人的敌意,解释为“嫉妒或自卑情结的表现”。[18]1966年,一份德国日报在谈到大学毕业生成为大公司高管的培训期时,建议“不应过早公布该人未来的职位”,以免受训者“因此引起的嫉妒”而被故意误导。它的动机是:“公司的许多员工自己也希望能有同样全面和报酬丰厚的培训。”[19]

然而,职业领域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更高学历者的嫉妒。例如,1961年,关于现代企业中社会冲突的一项研究表明,嫉妒情感很普遍,特别是可能导致生产损失的嫉妒情感。这项研究甚至揭示了一些损害公司利益的、小规模的相互破坏行为,其动机被明确地归因于嫉妒。生产计划部门的经理说:“有一些嫉妒的工头。当工头看到有人挣了很多钱时,他会试图讨好我们,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降低计件工资。’”[20]


*在本书中,“Abgunst”“Mißgunst”“Bosheit”都与负面情感有关,但它们的侧重点和背景有所不同。“Abgunst”是“嫉妒”(Neid)的近义词,但它更多是指对他人拥有东西的一种渴望或不满,可译为“轻微的嫉妒”或“羡慕”。“Mißgunst”一词最接近“嫉妒”或“忌妒”,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希望他人成功或幸福的感觉,原因在于嫉妒他人拥有的东西或取得的成就。“Bosheit”通常译为“恶意”或“邪恶”,它描述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坏意图或愿望,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或损害。——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