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到固宁县
宋贞也发现是他们两个戒备过度了,就收起东西尴尬笑了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做了个噩梦。”
师爷也连忙附和,“是啊是啊,做了个噩梦,吓着了。”
说着还放下镰刀过去把郑长河扶了起来,“对不住对不住,吓着你了吧。”
郑长河拍了拍身上的土,怀疑的看向师爷和宋贞,感觉这俩人咋奇奇怪怪的。不过也没多说什么,让两人早点休息,自有守夜人看着这些货呢,说完便去自己刚才睡觉的地方继续睡觉去了,明天还得早早起来赶路呢。
不过睡之前又看了宋贞一眼,他刚才拿的是啥,一根黑黑的手指长的棍子,还有一个圆圆的瓶子,倒是从未见过的东西。
被惊醒的大家也都一一躺下重新睡觉,宋贞和师爷对望了一眼,仍是不敢睡。两人在火堆旁坐下来,打盹也不敢了,一直坐到了天亮。
天边出现鱼肚白时,大家都被守夜人踢醒,看到火堆旁努力睁着眼睛的宋贞和杜良,都奇怪的看了两人一眼。
宋贞和杜良只好咳了咳,解释在外面睡不惯所以没睡。
所有人收拾好后,车队再次上路,杜良和宋贞在驴车上虽然仍然想保持警惕,但昨晚一夜未睡,这会儿就开始打瞌睡了。
一行车队走了一天,终于在第二日傍晚时来到了固宁县县城,只是还未进城,便在城门口看到了一群人。
“我不走!我不走!爷爷奶奶!我不走!”
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儿大声哭喊,但她被一个微胖的婆子拉扯着往不远处的一辆驴车上走去。旁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那女孩儿虽然眼里也蓄满了泪花,但却一滴泪也没流,乖巧的独自走向了那辆驴车上,那驴车上还坐着六七个和她一样的女孩儿。
受到了四五岁女孩儿哭喊的感染,她们也都低下头呜咽哭起来。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低着头抹眼泪,听着小孙女的哭喊声,老婆婆忍不住了想上前把两个孙女要回来,但被身边的老伴拉住了,“让她们走了或许还有条活路,跟着我们老两口子就只能在家里等死了。”
“喏,两袋小米!”
一个中年男子不屑的把两袋小米递给老者,袋子很小,只有胳膊粗细,一尺长。
不过老者却没接,纵然家里现在一点米面也没有了,他还是把那两小袋小米推了回去,“这两袋小米您拿回去,只求您多照看点我家两个娃儿,给她们找个好人家。”
中年男子愣了下,别人家卖儿卖女都是为了口吃的,这老两口子倒是好,却不要吃的。他正要收回两袋小米,但刚才上了驴车的那七八岁女孩儿却跳下车,跑过来把两袋小米塞到了老者怀里。
“爷爷奶奶,你们也要活着,说不定哪天我和妹妹还能回来看你们!”
说完,强自忍住的眼泪是如何也忍不住,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哗的流了出来。不过懂事的她知道自己不能流眼泪徒让大家伤心,便倔强的抬起袖子擦掉眼泪,决然的转头跑回了人牙子的驴车上。
老两口便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了起来,但又能如何!如果不让两个孙女走,她们也只能和他们一起等死!
憎恨那个县太爷的心情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如果不是那县太爷让交税收了他们所有粮食,甚至连粮种都收走了,他们又怎么能走到这一步!
还不知道自己被痛恨了的宋贞正打瞌睡呢,被这吵闹声吵的睁开了眼,好一会儿还在懵圈中,这是......在卖孩子?
“等一下!”
宋贞反应了好一会儿才喊道。
被她这一声吸引,众人都朝她这边看过来,但却看到了一行长长的车队,顿时惊讶不已,
老两口却是认出了宋贞,这不是前几天和他们在田边聊天的那个小郎君吗。
宋贞下了驴车,但在驴车上坐的时间长了,有点腿麻,初一下来差点没站稳,还是师爷眼疾手快给扶了一下。
宋贞被师爷搀着走了几步后已经感觉好多了,她过去把小女孩儿从胖妇人手里拉出来,又过去让驴车上的所有女孩儿也都下了车。
“这、你干什么呢!”
中年男人和胖妇人都是满面疑惑,这干啥呢!
“这几个孩子我赎了,多少钱?”
宋贞说道,她身为一方父母官,怎么能让自己的老百姓在自己眼前被卖!
在场所有人都愣了愣,老两口先是庆幸但又是担忧,因为他们看那小郎君穿的补丁落补丁,大概也和他们一样穷,他有钱给人牙子吗?
而且就算一时赎回了这些孩子们,可她们之后大概还是会被卖的命运,因为家里没吃的,总不能在家里等死吧。
中年男人和胖妇人则是上下扫了宋贞一眼,有些怀疑,但看了看旁边那一行车队,有些吃不准宋贞到底有钱没钱。
“一个孩子五十文,一共五百四十文!”
胖妇人数了数那几个孩子,便对宋贞笑道。
师爷听了,一双小眼睛怒了,自来都是他赚别人的钱,还没有别人赚他的钱的时候,当即就指了指老者怀里的两袋小米,怒道:“你买的时候一个孩子给一袋小米,顶天了三文钱,转手你就给我们要五十文?”
还不懂这里物价的宋贞也怒了,“打劫呢!”
那胖妇人就笑道,“哎呦喂!小郎君您说啥呢,我做的可是正经生意。再说了您这么多的货,不会连五百多文都拿不出来吧?”
说着,那一双充满了算计的眼睛还瞟了瞟宋贞后面那几十辆货车。
如果是普通商人,这时候也许会为了少惹事端而同意这无理要求,但宋贞怎么可能就这样拿钱。
“师爷,胡乱要价,扰乱市场,这个我们大盛朝是怎么判的?”
几天前,宋贞收集完了各村土壤后休息的那一天翻了翻固宁县县衙的资料,当时无意间翻到了狱刑案件,就当故事书读了。
当然,大盛朝的文字和现代的还是有差别的,宋贞是连猜带蒙的看的,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也大概知道讲的是个什么事情。
其中便有一个案子是两家对门店铺为了竞争一个比一个价格低,最后都破产,互相把对方告了的事情,她记得当时的结案批注就是两人扰乱市场,各自打了几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