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品牌应该更关注本土制造?
长期以来,日本品牌厂商在设备方面对海外的投资一直高于本国。
日本品牌厂商在海外大力进行企业并购(M&A)之类的投资,持续增加海外资产。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这20年来,美国、英国等国企业在日本生产设备方面的投资都有五六成的增长,但日本企业在本国生产设备上的投资增长却不足一成。
同时,日本的女性职工和65岁以上老年职工均有增长,采用派遣制员工、极力节省人力成本的做法成为主流。
品牌厂商本应对日本人力和设备进行积极投资,却吝于在这些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一味地增加内部储备金。这可能是曾苦于泡沫经济崩溃时过剩的设备、人员,而导致的后遗症吧。但这种行为无疑是日本制造业低迷的重大要因。
还有一点,我必须提出。
现在有一些中韩已经在技术方面超过日本的言论。
以前也经常听说,日本大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周五晚上乘飞机飞往韩国,周日晚上飞回日本;日本的高级技术人员,被其他国家的品牌厂商高薪挖角;已经退休的高级技术人员被国外公司高薪高待遇聘请……
虽然这里有国民爱国意识变薄弱的问题,但更多的责任在于多数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本来是采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这些制度来经营公司,让员工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司就是“大家庭”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大企业都学起了欧美企业那种人情寡淡的经营风格。
倘若一家公司能够建立起珍惜每一个员工、照顾他们到最后的体制,无论海外的竞争对手提出多么优厚的条件,日本大多数的技术人员都不会把自己珍视的公司的技术、信息出卖给海外公司吧?
大企业曾经流行过年轻员工优先任用,征集55岁以上提前退休员工的风潮。
那不过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地削减人工费用罢了。
可员工不是经费。
也不是物件。
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己珍视的家庭和作为人类的内心世界,他们一边体会着作为人的喜怒哀乐和烦恼,一边努力地生存。
在我们中小微企业中,高龄者,即经验丰富的长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是尤为珍贵的。
我认为如果公司能建立真正的终身雇佣制,照顾员工至死为止才好。
日本的大企业引进了不适合日本人的欧美合理主义,为了削减成本进行裁员,为了压缩成本聘用非正式员工(派遣),轻视正式员工的作用,为了节省成本将生产移至海外,结果是什么呢?
顺便再说说我对大企业雇佣大量非正式员工(派遣)的看法。
活用派遣员工确实在降低成本方面颇有益处,但从创造更富有魅力的日本商品、日本服务这个角度来说,恐怕是有负面作用的。
我曾听说某个品牌厂商连开发和设计方面都雇佣了派遣员工,他们就算能力上毫无瑕疵,但在保守秘密、创新热情方面能比得了正式员工吗?
就算是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所下的功夫也都不一样吧?
这样搞个一两年倒也罢了,若是十年、二十年都持续这样做的话,从我们中小微企业“制造现场”的角度,每天自下而上传递的“宝贵意见”难道不会大幅减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