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开局继承一座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公厕和水车

五月的天空,飘洒着如丝如缕的春雨,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薄纱轻轻笼罩。

祝阿县城外广袤的田野上,几乎全员加入的春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勤劳的农民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正在进行春播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手中的农具熟练地翻动着湿润的土地。

县里有着为数不多的几匹老黄牛,也分派给了几位里长,交由农民们轮流取用。老牛拉着犁,在田地里缓缓前行,身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犁沟。农民们跟在后面,不时弯下腰,仔细地将种子播撒均匀,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孕育出新的生命。

忧国忧民的杜县令,此时也与赵宽几人披蓑戴笠出了城,到了田间地头,看着冒雨耕作的农民们,内心也是颇为震撼。远处的青山在雨雾中显得更加苍翠,与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春播图。

“杜县令!”瞧见杜梁前来的众百姓,都是恭敬地向他打着招呼,若不是眼前这少年,这乱世哪里能够如此平静地种地。

“大家辛苦了!”杜梁认真地回复着百姓们,又示意众人不必理会自己,专心春播。

杜梁在田间走了一圈,见百姓们几乎是翻了地,立刻便撒上种子,也不用肥料,这完全是靠天收的节奏,便停下来对着正在耕种的一位老者问道:“老丈!这种植黍麦不需要施肥吗?”

“什么?施肥?”杜梁的话,让正在弯腰翻地的老者也是一愣。

“杜县令,百姓贫苦,牛马养不起,人也吃不饱,粪肥自然少的可怜!”一旁的赵宽见老丈发愣,便开口向杜梁解释道。

这时的农民种庄稼,几乎便是靠天吃饭,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便是丰收的一年,否则便可能是颗粒无收。

在任何朝代农业都是命脉,杜梁要想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充足的粮草是必要条件。土地贫瘠和干旱是庄稼减产的重要原因。这个时代的化肥当然是不存在的,田地的肥料,有些是在庄稼收割后的空闲期栽培绿植,然后翻耕作为绿肥,再有一些便是采用的人畜粪肥,虽然粪肥效果好,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在外面劳作游玩,憋不住了都是随地大小便的,造成了粪肥的浪费,就是在城内,也偶尔会有人随地大小便,严重影响了城内的环境卫生。

杜梁边在春雨弥漫的田间走着,也开始搜刮起自己脑海中后世的记忆,“沤肥法”三个字却是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这个法子在他小时候的农村就常用起,那时化肥还未大肆用起来。

“赵宽,待春播结束,便立刻在城内召集工匠建造公厕!”杜梁将沤肥法在脑海中回忆了数遍,确定无误后向着身后的赵宽吩咐道。

“公厕是何物?”赵宽对杜梁的新词有些摸不着头脑。

“也就是公共厕棚!”杜梁耐心地向赵宽解释着,也交代了赵宽一些公厕建设的注意事项,赵宽也是用心记着,连连点头。

大半月的时间,繁忙的春播在全县上下齐上的努力下,终于是完成了,此时县内能耕种的闲田已被种了个七七八八。但因为乱世,县内田地很多被荒芜搁置久了杂草丛生,仓促之间开荒也来不及,这次耕种的田地数量并不多。

结束春播后,在杜梁的授意之下,只是一个月的功夫,祝阿县城内,便建造起了几座公厕,百姓们好奇之下,均是前往围观。

“公厕?这是入厕的场所?为何修的比我家房子还漂亮!”

“可不是吗?这里面干干净净,可不像是臭熏熏的厕棚!”

“听说,这是杜县令亲自下令修建的,而且令我等今后入厕必须至公厕,说什么保护环境!”

“要我说,这公厕实在是多此一举,在外面随便找一地便解决了,怎的还要来这公厕,着实麻烦!”

围观的百姓看着新建的公厕,议论纷纷,对这新出世的东西褒贬不一,有不少附近内急的百姓进去使用了一番,有交口称赞的,也有对此不屑一顾的。

杜梁也不急,这公厕不仅是他想要改善城内环境,避免脏乱滋生病菌,更是他沤肥法的原材料的来源,还得让百姓们看到了它的用处和价值,百姓们才会真正接受它,这必须要时间来验证。但现阶段只能强行推行,为保证公厕的顺利运转,他还专门任命了公厕管理人员——厕曹,专门负责公厕的日常管理;又任命了城市保洁管理人员——卫曹,专门负责管理整个城内的卫生,并监督城内百姓内急需入公厕。

此时春播已完,沤肥法又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最近国家总是遭遇大旱天气,为保证庄稼收成,他又一头扎进了木匠堆,与木匠们一同研究建造抗旱利器——水车。

杜梁做水车也是因为祝阿县紧邻济水,有一定的条件,若是人力肩挑手提,得累死多少人才能浇灌一亩地,若是有了水车,再修建一些渠道,那么祝阿县的土地必然可以大大降低旱灾影响。而且现在舂米基本也都是人力,一顿饭一个人得舂米许久,但若有了水车提供动力,舂米什么的那可就太方便了。

这水车的制作并不算复杂,杜梁带着张顺和一众手巧的工匠,用了十余日,一辆两人高的纯木制水车便被制作了出来,并被架设在了祝阿县紧邻济水之中。

此时已是夏季,济水水量不小,澎湃的水流击打在水车宽大的叶片上,带动水车缓缓地转动起来,而其顶端的十余个水斗则在没入水中时,舀满了水,被转动的水车带到高处,在高处水斗翻转,水则倾泻而出,落在一旁架设好的水槽内,如此巧妙的设计,让在场的张顺和众工匠们赞不绝口。

“杜县令,这就是水车?真是巧妙!”看着转动的水车,将水源源不断抽上岸来,张顺的眼中尽是佩服之色。

“没错,人力有限,但水力无穷,有了这一部水车,便能省却数十人的辛劳,保得一方田地不旱。”杜梁背着手长呼一口气,对这水车相当满意。

水车的实验十分成功,这些木匠也都是心灵手巧之辈,知道了原理,造出更大的水车便不再是难题。

在第一部水车问世后一个月内,济水上便陆陆续续多出了两部高约五米的水车,在此期间县内也征调了一部分百姓着手修建沟渠。济水上的水车抽起河水,顺着早已经架设好的木质水槽流入修建的沟渠,将水运到祝阿县的田地之中。

而且与建造的第一部水车不同,这两座水车的边上都各建造了一间木质的房子——舂米房,房内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木臼,澎湃的水流让水车不仅将水带上了岸,还带动着木杵扬了起来,接着在重力的作用下,又重重的砸到木臼中,可用来舂米。

“杜县令真乃神人!有杜县令这水车,以后我等再不用手提肩挑,田地也不会干旱了!”

“这舂米房也是神器,舂米再也不用累死累活的!”

“杜县令真是我等的再生父母啊!”

当看水从木质水槽浇灌到田地之中,同时舂米房向百姓开放的消息也是放了出来,让一众前来围观的百姓开始惊呼,对杜梁的敬仰就如这滔滔的河水,连绵不绝,众百姓感激之下对杜梁行起了跪拜之礼。

“诸位乡亲们不必多礼!”杜梁自不会大摇大摆受众人跪拜,赶紧拉起地上跪着的众人。

这水车的建造,让杜梁治下的农田立刻便受到了益处,此时正是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有源源不断的水,今年被灌溉过的农田就算没有什么粪肥,但收成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