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孤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缅甸 密支那(中)

我常听到打过淞沪和密支那战役的士官长提到马六甲这个地名,我在历史书上看到过,那是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舰队,在1409年启航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停泊补给水和食物的地方,但没人知道它确实的位置。军中没有地图,我们根本不知道马六甲究竟在缅甸的北方或南方。

事实证明,当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西方殖民者发动战争时,马六甲是第一个遭到攻击的地方,而且是在轰炸珍珠港之前。马六甲是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的门户,地处马来西亚南部海岸。从这里,日军攻占了东南亚所有西方殖民地:美属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法属中南半岛,以及英属婆罗洲、新加坡、马来亚和缅甸。

珍珠港事变发生,美国损失了一支舰队;马六甲沦陷,亚洲成千上万人死于战火。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上不提这件事?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亚洲人的生命不如美国战舰来得重要。

马六甲一沦陷,一个以「中缅印战区」为名的联盟立刻成立,以对抗日军的入侵。在英国军官威廉‧史莱姆的指挥下,中国承诺派遣两个师参战。

多么讽刺!身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竟然派兵去保卫殖民地的人,以免被另一个殖民者取代!这让我想起全家被迫分散,我们逃难到一个殖民地,以免生活在另一个殖民者的统治之下。

1942年三月,仰光失陷。入侵的日军兵分三路:一路进占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河谷的油田;一路在缅甸中部进攻锡唐河谷;一路在缅东攻打萨尔温江河谷。

英国殖民地的军队,根本不是新近崛起的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准备工作也不如日军;加上在欧洲战场上,大不列颠帝国与德军热战方酣,无法支持在亚洲的另一条战线。所以战争刚开始,史莱姆将军就下令全面撤军。

撤军期间,英国皇家陆军缅甸第一师的7,500名官兵和300个平民在仁安羌被俘。

诱捕英军的日军第33师团,人数是英军的两倍,而且作战经验更丰富。自他们从杭州湾登陆,在派到缅甸之前,曾陆续攻占上海、南京和广州。所有这些战役,他们从未吃过败仗,却遭到一支无名部队的抵抗,使日军的攻势稍受挫折,从苏州河南岸退到北岸。与其说它是打败仗,不如说是失了面子。三个月后,日军终于完全控制整个上海。

日军并不急于收拾在缅甸获得的第一件战利品。只要等个几天,这些俘虏就会因饥饿与脱水而死,这比去抓捕俘虏要容易得多。任何盟军试图救援的行动都无异于自杀,只会在强大的日军第33师团杀戮清单上增添一笔。

就在此时,中国派至缅甸的第38师已进驻锡唐河谷。

初来乍到的中国军人,装备简陋,士兵还穿着草鞋,看起来没比孟买街上的乞丐好到那里,而且毫无丛林作战经验。或许他们能做的,只是像他们在上海所做的那样,拖慢日军的速度,为大多数英国部队争取撤退的时间。中缅印战区指挥官判断,这个任务当然不需要投入整个师,只需要一个团受命成为对付日军的牺牲品。刚被升任目前职位的第38师中国指挥官坚决反对。「当我们战斗,」他报告上级指挥官:「是为胜利而战!」

「我们正试图把整个缅甸军力从血腥混乱的局面中拉出来,这不是你们要赢的时候。」英军指挥官说:「派出一个团,可以保存你们一个师的其余部份,以便日后去掩护我们撤退其余的部队。你们要派那一个团去?」

要800人去对抗13,000名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敌军?这可不是中国人的机会。对英国指挥官来说,这肯定是一次自杀任务,但可以为他争取一些时间;对中国指挥官而言,这是一次救援任务,他决定亲自率领麾下的第113团去执行。这些士兵是在淞沪战役中,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

更糟的是,没有任何运输工具。所有的车辆都被派去运载英军部队撤出缅甸,这一来,中国部队只好徒步,而且必须行动迅速。被围困的英军师队,口粮和饮水即将耗尽。这位年轻的中国指挥官下令,以两倍的速度整夜急行军。

第113团原本是财政部辖下的「国家税警总团」所建立的第4盐税旅,是用来查税缉私的单位。这是这位年轻上校最早指挥的部队;后来由于在松沪战役中表现优异,部队被纳入中国陆军的大军团。

刚好在松沪战役中,迫使日军第33师团退到苏州河北岸的不是别人,正是这支默默无闻的第4盐税旅。该旅旅长和士兵一起成长,情如兄弟;在淞沪战役后,和其他三个盐税旅一起被并入正规军,成为第38师。这位年轻上校被任命为师长,誓言要与他的「弟兄」生死与共。

五年前,第4盐税旅和日军第33师团在上海火并;如今在缅甸,仇人再度相逢。

这位中国指挥官从以往和日军的交战中得知,不论是人数、火力,以及战场经验,都无法和传奇的关东军对抗。他只能依赖自己的机智,以及他曾亲身体会过的这800名伙伴无畏的勇气。

经过仔细研究敌军现场的战略配置,他选定了攻击目标,并通知受困的英军等待他的信号,从内部全力向攻击目标开火。

「可是,那是个地势极为险峻的高地,」英国指挥官警告他:「小日本比你更居上风!」

「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这位年轻的中国低阶指挥官对他的长官说,同时尽力安抚心烦意乱的英军司令,还加上一句:「别担心,就算要我亲自拿起步枪作战,也一定要把你们的人弄出来!」

天刚黑,猛烈的火力同时从内、外部射向日军要塞,掩护中国士兵穿过丛林,攀登高地。

突如其来的行动震惊了敌军,但日军指挥官很清楚这位年轻中国指挥官的意图。跟他所率领的13,000兵力强大部队对垒,这800人的军团想控制局面的唯一希望就是攻占高地。日军迅速以强大的火力几度回击中、英两军的联合攻势。日军知道受困的英军只是待宰的鸭子,所以集中全部火力对准中国军队。

夜空被照亮得如同白昼。虽然中国军队能攻下这高地,但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而且,以奇袭攻取一个战略要点是一回事,要牢牢守住它又是另一回事。以有限的人数,我军无法长期固守,进攻者很快变成防卫者,然而他们依旧顽强死守。这次,日军司令再也不要丢脸了,他发誓不留一个中国士兵活口,便调动大部份主力进入主阵地,准备进行一场终极杀戮。

在决战之前,我军指挥官除了攻击点外,还在地形上对防御日军最有利的地点,秘密部署了一支突击队,他估计日军在这里的设防最少。

为了诱使日军主力进攻高地,中国指挥官突然发动攻势。当日军司令发现自己中计,已经太迟了。我军已开出一条通道,让7,500名英军和300个平民毫发无伤地全数脱险。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但若日军要发动追击,也并不算太晚。然而,日军司令放弃了追赶英军。他自嘲地说:

「放走一匹狼,换来一只虎。」

他不浪费一分一秒地把剩余火力全部发泄在中国人身上。不管原来的800名中国士兵还剩多少,反正都不是几乎没有损失的13,000名强大日本关东军的对手。他们向后撤退,等一切平息了下来,日本司令官派出一支巡逻队去验收他的杀戮成果。

令他吃惊的是,他们找不到任何生者、死者或活着的生命迹象,这支中国军队好像从人间蒸发了。

国军没有其他的脱险通道,除了孟加拉国湾,而这完全在日本海军的监控之下。这一来,只剩印缅边界的山区。然而,这个地区却因它不可能翻越的敌意而恶名昭彰。低海拔地带的丛林里多的是蛇虺、野兽和各种热带疾病;山顶部份则终年覆盖着冰雪。

有鉴于此,胜利的日本司令官停止了追击,并在呈给军事指挥部的最终报告中很自信的写道:

「敌军被彻底歼灭。」

几个星期后,山区的印度边境守卫军向战地指挥所报告:「有一群野人出现在山区!他们衣衫褴褛,有些人裸体,有的跛脚、瞎眼或被担架抬着。」

戍卫司令不可置信地亲自出来察看这些所谓的野人。当他发现这些是中国人,立刻比出友善的手势:

「放下武器,排成一列前进。」

「要我们放下武器?」

对国军而言,这等同于投降!无一言响应,这位中国指挥官下令部下步枪上膛,成攻击队形散开。接着,他拿起一支扩音器,以标准的英语呼叫:

「我们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快过来拿吧!」

英国指挥官愣住了。

「先证明你自己的身分!」

「孙立人,中国第38师指挥官。」

什么?!这不是浴血奋战,从日军的包围圈中救出我们的7,500名官兵的中国第113团指挥官吗?边界立刻敞开,让中国人进入营区,有些人列队前进,有些人跛脚,但人人都荷枪实弹。

从此,孙立人的名声开始在中缅印战区中传播开来,并赢得「丛林之狐」的称呼,以对应在北非战场上获得「沙漠之狐」绰号的德国爱德华‧隆美尔将军。

「丛林之狐」就是那位我们到达密支那时,对我们致辞的军官吗?

「丛林之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立人将军在他生长的年代,目睹中国被一个接一个殖民者瓜分。他就读我伯公用美国退还部份的八国联军庚子赔款所成立的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得普度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接着,他在美国产业界工作,并在该行业中获得了一些经验。此期间,他找不到运用他的工程专业将殖民主义者赶出中国的方法,所以又进入一所军事院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回到中国想要兑现承诺。

中国一如美国,所有军校毕业生都是从少尉干起;但孙是从基层开始他的军旅生涯。由于和中国军方各派系毫无渊源,他只能应征成为盐税旅下士。

下士是无委任状的最低阶军官,连带领一个班的资格都没有。再说,盐税旅只是海关查税的警力,并不是正规军。

由于孙立人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他在军中的每一步都走得不顺遂。但一场战役让他能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师的指挥官。

第38师曾在印度和其他两个师被整并成一支新部队「新一军」,隶属于中、美、英军事同盟的中缅印战区。此时,中缅印战区的英军司令已由威廉.史莱姆将军换成美军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孙立人将军则被指派为新一军指挥官。在此同时,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美制武器的整备,当盟军再度进入缅甸,新一军首先以特攻队的角色被派回到缅甸,成为中缅印战区的先锋部队。

密支那战役是新一军首次与日军遭遇。这场对决是由中、美联合部队,加上英军作为侧翼进行战斗。由中国人负责作战,大炮、空投物资和运载中国部队登陆停机坪的滑翔机,是由美国提供的。

这场战役扭转了战争形势,由全线撤退转为全线进攻。

我所参加的就是这支部队。我们所痛恨的士官和军官,就曾经隶属那支衣衫褴褛地从维多利亚山走出丛林的部队,他们还与「丛林之狐」一起参加过密支那战役,有些甚至打过淞沪战役。

「你们刚错过密支那战役,」孙将军在他的欢迎词结尾说:「或许你们还可以看见一些行动。别担心,在我们把日本鬼子赶下孟加拉国湾之前,还会有更多仗要打。」

我已经等不及要参与这些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