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及相关概念
1.关于对创新的理解
创新(innovation)是从拉丁语的动词“innovare”或“in novus”衍生而来,意思是更新、制造新事物或者改变,“成为新的”。我们一般以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提出创新理论,他把创新定义为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潜在利润(熊彼特,1912)。随着创新经济的实践和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出现多种关于创新的理解和定义。这里不做深入分析和探讨。但我们不妨试图从下面不同角度去探索创新的内涵,它们各有侧重,综合在一起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对创新有更加深入和全面客观的理解。
(1)创新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创新的目的在获取更大利润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实现途径是把新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创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产品创新,也可以是工艺、流程创新,还可以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变化,技术的领先也不等于创新成功。
(3)创新要创造价值,尤其是客户价值。创新不是仅仅有个好创意那么简单,它需要把新创意和概念变成实际的东西,解决客户的问题,才能创造价值。价值可以是商业性的、社会性的,也可以是组织性的。
(4)创新就是发现蓝海——发现新的机会和价值定义,重建市场边界,开创全新市场,获得先发优势甚至垄断优势。
(5)创新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从新思想(创意)、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到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又是一种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陈劲,郑刚,2016)。
(6)创新是适应外界环境改变的需要,创新本身也意味着改变。创新的目的是适应改变,又同时带来改变,并争取在更大范围领导这种改变,获得领先优势。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扩散,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及时在产品、生产和商业模式上快速跟进和转型,领先企业则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比如,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等。
(7)创新有风险。创新本身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对未来的需求和趋势的预测都可能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创新过程、结果也具有很大不可控性。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可能会付之东流,或者收益甚微。但风险是可以管理的,不同的创新也具有不同的风险水平,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创新的风险。
(8)创新是所有人的事情,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但创新也不是一切。创新不仅仅是单个创意天才或者研发、市场部门的事,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是全公司或组织的行为,它超越个人发明的范围,需要不同环节的参与。创新可以带来诸多方面的改进,意义不言而喻。但创新又不是公司或组织的全部。在效率、质量等方面保持优势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9)创新的真正战场是市场。市场是创新的动力源,商业成功是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将创新局限于狭义的研发投入而缺乏有效的商业化手段是危险的。
(10)创新,从认知用户开始。创新可以是技术驱动型或市场拉动型,但最终都是要服务用户的。创新的出发点应该来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洞察,创新过程中也应时刻保持与用户的交互来验证创新方向的正确性。以用户为中心是创新的基本法则。
(11)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创新从根本上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创造的过程;一个是将新的知识商业化的过程,即创新是从研究创造向应用开发转化的全过程。成功的创新需要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搭建桥梁,否则创新的价值难以实现。如图2-1所示,如何搭建研究创造到应用开发的桥梁成为创新的关键,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死亡之谷”,很多创新活动最终失败都是因为未能越过它(陈劲,郑刚,2016)。
(12)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就是一项投资,创新的过程也体现在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过程。研究创造与发明依赖资本的投入,新知识和创意的产出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是花钱的过程,新知识作为创新的基本要素为创新的涌现提供基础,创新最终形成新的更大的资本益处,即通过商业化实现赚钱的过程,如图2-2所示。
图2-1 从发明到创新:死亡之谷
图2-2 知识与资本的互动
2.创新与发明
前面对于创新做了详细介绍,简单理解就是从需求出发产生创意,并对创意进行应用开发验证,实现商业化,最终满足需求,它更多地是个经济或社会术语,是现代创新经济的基础。
发明是指发现并利用规律,产生新的具体有形的事物或新的做事方式、原理,比如,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侧重于技术的应用,强调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现实中创造和发明有时被人们混在一起使用,统称为发明创造。一般来说,发明创造是创新的一部分,是创新的基础,但关键是创新还包括创意或发明的商业化,这是个多要素介入和大量资源投入的富有风险的过程。发明创造既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团队行为,但创新一般是复杂的组织行为或过程,尤其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必须依赖于组织实现,创新是团队的游戏。比如,历史上美国发明家查尔斯·马丁·霍尔以及法国科学家保罗·埃鲁分别发明了铝的工业化冶炼方法,后来称为“霍尔-埃鲁法”。但该发明的成功应用及商业化是在后来著名的美铝公司实现的,经过美铝等公司创新性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努力,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铝材料产业和广泛的应用市场。因此保罗·特罗特认为“创新依赖发明(和创意),而发明需要被运用到商业活动上才能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做出贡献”。
3.创新与研发
19世纪,爱迪生把发明创造转化成了一门科学,推动系统的、有目标的技术开发活动,即研究与开发,从此研发成了国家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的定义很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研发是一种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宝库,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新发明、开拓新应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研发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产品开发)三个部分。研究与开发是一个从创意产生,到研究、开发、试制完成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过程”与“产出”(由设想到试制品)。有些处于技术进步、引领前沿的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很成功。比如,杜邦公司1987年的研发经费为12亿美元,其中7%被用于基础研究。但大部分企业一般是从应用研究开始,基础研究的工作还是以政府资助为主。公司仍然以技术和产品开发为核心,并辅以技术优化服务的职能,如图2-3所示。这里的基础研究指研究事物本质规律或形成特定领域的新知识,研究成果一般以学术论文形式公开发表,为新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应用研究则是指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解决特殊问题,形成新的可进行生产和应用的技术和专利,一般由大企业和大学主持进行。产品开发进一步以产品为中心,开发新产品,实现相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技术服务是指为现有的产品和工艺提供服务,一般指降低现有产品、工艺和系统的成本及改良它们的性能。
图2-3 研发分类及大学与产业界在其中的角色
可以说,一个公司或组织在其研究与开发方面体现出来的技术能力构成其创新能力之一,这包括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能力,技术路线规划与评估能力,产品开发实现能力,各种专业知识,等等。企业进行研发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业务而获得成长机会和盈利能力。研究表明,一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长期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研发能力,国内外一些大的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研发机构,像IBM、微软、西门子、华为、中兴和海尔等。
4.创新与创业
创新创业也常常被一起提起。两者虽然属于不同概念,但联系紧密、相互促进,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业的定义,普遍被认可的包括哈佛商学院创业课程先锋人物霍华德·H.斯蒂文森(Howard H. Stenvenson)给出的解释: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限制的对机会的追求,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个人追踪捕捉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当时所控制的资源无关。杰弗里A.蒂蒙斯(Jeffry A.Timmons)也给出这样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他们将创业作为一种过程进行了诠释。其实创业就是一种特殊的创新活动,本质是独立开创并经营一种事业,使该事业得以稳健发展、快速成长的思维和行为。创业的要素包括机会、资源和人。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驱动力,创业者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可以说创业过程是这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而且这种平衡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在模糊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具有创造性地捕捉商机、整合资源、构建战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创业的特点在于它是机会导向与顾客导向型的,创业的关键就在于把握顾客需求,发现并利用机会,通过经营一家企业来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和变革,以超前行动,提供产品或服务来创造价值。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投入必要的时间,承担相应的金融、心理、社会风险,并能最终在金钱和个人成就方面得到回报。
创业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精神,表现为创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经济学家熊彼特将这种企业家精神称为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是一种首创精神或创新精神。彼得·德鲁克继承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他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此外,冒险、合作、敬业、学习等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典型特征。创业精神的载体是人,即企业家。最具创业精神的是创业者,他们一般具有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承担、进取和自制的特质。
创业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活动是国家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动力,可以激发民间经济的活力,促进就业,推动技术和社会创新。虽然创业不一定包含创新性活动,但高质量的创业活动本质上一定是富有创造性的创新行为。创新强调的是新发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首次商业化,而创业可以视为创新技术或产品的进一步商业化拓展和持续发展。同时,创新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业机会。比如,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1996年时都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他们在进行一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网络搜索技术——BackRub系统。后来他们惊喜地发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使用原本只有数位导师知道的BackRub系统。刚开始两人准备出售BackRub系统,但当时各大门户网站对这项技术非常冷漠,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学业,尽快将这项新技术商业化。1998年9月,他们依靠从一位斯坦福校友那里拿到的10万美元,在朋友的一个车库里创办了谷歌公司。15年后,2013年5月,谷歌公司的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是否创业,丰富的创业精神或企业家精神都是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尤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而对于企业来说,激发和保持组织上下的创业精神或企业家精神,更是保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创业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基于外部变化来探索发现机会,都需要资源的整合和推动变革,都需要创造价值,面对风险,并获得高额回报。其实有一种特殊的创业行为,即在公司进行的内部创业,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这一点在后续章节中会陆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