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弹劾老朱退位禅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诛九族的洪武帝四大罪状

海瑞一走,朱长卿加了一盏灯,开始伏案写状书。

想要弹劾一个皇帝,是一件艰难的工作。

尤其洪武帝这样居功至伟的开国之君。

功与过只能交给历史长河去评说。

假如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弹劾洪武帝,必须准备大量的资料。

任何一条罪状都要做到旁征博引、论据充足。

即使如此一个普通御史还是没有任何希望能弹劾成功。

但他不是普通的御史。

他能把大明所有皇帝召来当论据。

能推翻史书上那些玄幻故事。

能把尘封在黑暗里的真实历史挖出来。

这些残酷的真实,很多是在老朱的制度下实现的。

如果老朱认了,必须下一道罪己诏。

至于禅让。

要等到老朱下第三道罪己诏才能提议,表面上这个‘议’当然是交给三部六院,但现实里是怎样谁也不知道。

大一统王朝,从来没有过按正规流程禅让的先例。

因为这个‘正规’从来就不正规。

这次弹劾的决胜点不单是给老朱定罪,而是抖出未来真实的大明。

让老朱有负罪的观念。

内阁组成的深层政府两百多年来。

如何黑暗。

如何把控朝政。

如何作弊科举。

如何垄断商业。

如何走私贸易。

如何谋害皇帝。

如何串通外国教廷里通卖国。

如何让大明错过最佳的起飞窗口,科技和工业处处掣肘。

活生生把一个欣欣向荣的超级帝国折腾得七零八落。

让角落那个从来不敢幻想占据中原王朝的建州女直捡了大便宜。

明末两亿多人口,被建州女直以及各路明军杀了上千万。

这片饱经风霜苦难的大地再次被鲜血浸染。

其中蜀地惨重,清史专家近年的研究有了一些改变,表明张献忠杀了14万,建州女直杀害的百姓不下400万。

明朝的灭亡当然不能怪在老朱头上,只是有些事情必须怪在老朱头上。

不仅如此。

还要从民族大计、文明传承诸多方面论证自己比朱家子孙更能胜任皇帝工作。

并且推行禅让轮替制,唯如此才有希望让老朱同意禅让。

说白了他没兴趣一直当皇帝,当个几年再禅让给朱棣就是了。

如果这是一场仗,最后的决胜点只能是这些了。

假使还是不行,就只剩唯一一条路了。

反。

他反的不是老朱也不是大明。

他反的那个东西说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寒而栗。

写到清晨,朱长卿已经满头大汗。

再也写不动一个字了。

这份状书只写了十分之一不到。

这也只是纲目,没有丰满细节,那些具体的证据和证词只能在老朱面前临场发挥了,所以还要做一番充分准备。

不知不觉朱长卿倒头在几案上睡了。

东方鱼白。

海瑞第一个从二楼下来。

本想沏壶茶醒醒神。

结果一眼瞥到几案上那一摞状书。

海瑞顿时精神一震。

上次朱大人一封状书干倒了皇长孙朱允炆。

才过两天这是又要告状了?

皇长孙倒了,朝堂上即将倾倒一大片,世家大族也要陨落一大片。

眼下这事还远远没有终结。

便又要开始新案子了?

海瑞心神忽然就舒畅了许多。

跟着朱大人以后是不愁没事干了。

为安全起见,他用一本书将状书盖住,免得被人看去。

结果当头一行大字,吓得他魂飞魄散。

草拟:洪武帝四大罪状!

五十八岁的海瑞使劲揉眼睛,瞪大眼珠再看,还是不肯相信,只以为自己老眼昏花。

“不可能,天底下没人敢状告洪武帝。”

海瑞嘴里嘟囔着,赶紧用书籍压住状书,生怕被人知道这里有一份可以诛九族的状书。

朱长卿轻轻坐起,若无其事的收起状书:“你看了?”

海瑞道:“下官只看了标题,大人真的要告皇上?”

朱长卿道:“待会让我二叔带你去燕王府附近买个院子,今晚你就搬走。”

海瑞忙道:“大人嫌下官碍事了吗?是无意看到的。”

朱长卿道:“没有,本来就有这个安排,你总不能一直跟我住,从今天起你我同朝为官各谋其政,我们是同僚也是朋友,但我的事与你无关了。”

海瑞叹了口气:“下官听出来了,大人这是怕连累我。”

朱长卿道:“我本来就没打算瞒你,我是要状告皇上,你从万历七年来,很多事不说你也知道,洪武朝遗留的问题太多。如果我告赢了,将来朝堂之上你我二人可结成盟友,一起对付那帮贪官污吏。”

海瑞道:“如果告输了呢?”

朱长卿道:“我从来没想过输。”

海瑞焦虑的跺脚,痛心疾首:“大人,你怎么可能告得赢?”

朱长卿面无表情的坐下,道:“我告得赢。”

海瑞劝道:“我就没听说过天底下谁能告赢皇上的!大人这是何苦?”

朱长卿道:“你知道洪武帝在后世为什么被黑得那么惨吗?”

海瑞道:“为什么?”

朱长卿道:“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政制之弊,他施政方针全是针对公有制改革,极力打压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就是得罪了天下所有既得利益者。

“所以穷苦百姓感恩,世族、官绅恨之入骨,历史的话语权在这些官绅士大夫手里,历史有个特性,颠倒黑白三十年,假的就会变成真的,何况是三百年六百年。我能做的是帮这个朝代梳理好公有制私有制的关系。是个里外不讨好的事,上得罪皇上,下得罪天下官绅,但我不会死,可是帮我说话的人会死,所以弹劾皇上谁都帮不上我,只能我一个人来。”

海瑞摇头晃脑深感疑惑:“大人既然明白,为何还要赴汤蹈火?”

朱长卿哑口无言,在海瑞面前还真不能太大义凛然。

但海瑞没完没了:“下官能做什么?我不能帮你弹劾皇上,但是倘若朝堂上百官对你群起攻之,下官必定站在大人这一边。”

这话一下说到朱长卿心坎上,情不自禁的点头以示感谢。

“大人到底为了什么?”

朱长卿道:“别问了,准备搬家吧。”

一个人往门口一坐,朱长卿一边看河畔街道的行人,脑子里一边想着后面状书的大纲。

这跟告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三言两语就说完了。

老朱远远没那么简单,老朱身上映射出来的问题是整个大明王朝三百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还有数千年来帝制文明累积下来的弊端,到老朱这里呈现出一次阶段性爆发。

这一状告下去才是真正的开弓没有回头箭。

将大明所有问题做一次总结梳理,看看到底谁出了问题,谁的问题最大。

必须刮骨钢刀一样剃掉所有问题。

要不然昏君不是昏君,明君不是明君,窃国贼成了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成了阶下囚,总是误导后来看待历史的态度。

朱长卿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像个木桩一样坐在门口发呆。

开始二叔二婶来叫,妹妹和海瑞也来叫,他都听不见似的,渐渐也就没人叫他了。

他们坐在屋里看着他发呆。

但只有海瑞知道他不是发呆,而是正在拼命往深渊里跳。

海瑞叹了口气,朱大人说他不会死,真的不会死吗。

那可是洪武帝,一头真正的猛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然后,海瑞陷入深深的思考,朱大人这样前途无量,只要稍微圆滑一点,位极人臣手到擒来,可他偏偏干的都是掉脑袋的事。

只身挑战后宫和文官集团,亲手把性命放在悬崖边上。

好不容易告赢了东宫,凭这功劳荣华富贵一生都够了,偏不安生,还要告洪武帝。

这点海瑞不敢苟同,告朱允炆是为民除害,为国除害,告洪武帝只能是一条死路。

海瑞越想越可怕,脑门子上直冒汗,对朱大人的崇敬之情愈发高涨。

他这一生见过最猛的官员就是自己,但是跟朱大人比简直萤火之光蔽于星辰。

因为他只敢对付贪官污吏,面对皇上还是要拍马屁,可朱大人专门干皇子黄孙,还嫌不过瘾直接干皇上。

这是什么境界?

海瑞暂时理解不了,但是充满敬意。

晌午头上,炙热的阳光让花草树木都蔫儿了,整个京城人困马乏。

月下客栈门可罗雀,不见人影。

遥远处,一匹本地瘦马歪歪斜斜跑了过来。

骑马之人一看就很勉强。

东倒西歪好几次要掉下来。

朱长卿远远便认出是刑部侍郎杨靖。

“呜呜……”

杨靖跳下马,伏地痛哭。

朱长卿一脸平静:“不急,慢慢说。”

杨靖一把鼻涕一把泪:“大人,下官无能,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胡庸桂,昨晚在狱中畏罪自尽了!”

杨靖浑身发抖。

昨天他立下军令状保证胡庸桂不死。

这意味他投靠朱长卿的价值顷刻消失了。

毕竟朱长卿可是从死牢里把他捞出来的。

他急需一次表现机会。

而保证胡庸桂安全只是一次常规的日常任务。

连这种最基本的他都没有做好。

他十分恐惧会被朱长卿抛弃,一旦朱长卿对他失望,他立刻就会万劫不复。

那张死亡名单上依然有他的名字。

“不重要。”

朱长卿轻声道。

“啊?大人何出此言?”

杨靖愣了一愣。

“杨大人,是不是以后名单上每个人进了刑部大牢都会在你眼皮底下畏罪自尽?”

“下官知罪,但是下官已经动用了府兵和左军都督府的卫队,加上刑部的侍卫,饶是如此还是保不住胡庸桂的命。”

“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个极其庞大的权力组织,没有了东宫,他们依然能神不知鬼不觉杀掉胡庸桂。”朱长卿道。

“以前下官觉得大人危言耸听,现在算是见识到他们厉害了。”

“这才刚开始,储君一日不立,杀戮就不会停止。”朱长卿道。

“下官晓得,大人,如果有一天下官暴毙,请大人对我老家淮安山阳的家人照拂则个。”

“你能有这个担心说明我们的斗争正式开始了,欢迎你加入帝党,杨大人。”

朱长卿始终没什么情绪,不冷不热的,但这句话总算让杨靖吃了定心丸,至少听出来朱长卿没有责怪他。

古往今来朝堂上总有明争暗斗,总有各种党派,从来没有帝党一说,但是大臣心里都明白,帝党一直都存在。不加入任何派系,一心效忠皇上的自然就是帝党。

但他永远听不懂,朱长卿所说的帝党,那个帝不是洪武帝。

“杨大人现在出门带多少侍卫?”

“十个。”

“只要不出内城,十个够用了,这两天审问就交给你们了,我暂时不能外出。”

“大人放心,下官随时过来汇报审讯情况。”

杨靖一走,朱长卿又开始沉默。

守心、内观,凝聚能量,专心思考。

杨靖带来的消息增加了他一些焦虑。

和杨靖的想法一样,他也是第一次见识文官们的手段。

只有一个字能形容,猛。

让人措手不及。

好在洪武朝的锦衣卫都忠心耿耿,不然他也随时小命不保。

经过上千年的进化,宫廷和大臣们掌握的暗杀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超。

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

之前,他只想状告老朱。

现在还想把文官集团里祸乱朝政那帮人一网打尽。

意味着要准备的东西变得更多,要花时间搜集大量信息。

争取一出手就把他们打崩,全部带走。

不知不觉三天过去。

老朱重新开始上朝。

这是朱长卿荣升左副都御使第一次上朝。

在午门等候排队的时候,满朝同僚都来道贺。

海瑞紧紧跟在朱长卿身后,跟个小跟班似的。

他已经搬了出去,如朱长卿所说,就在燕王府隔壁胡同。

让海瑞略感心安的是,朱长卿没有带状书,可能还没准备好。

百官陆续在御道排队恭候。

三声静鞭。

老朱的乘舆缓缓从西宫而来。

远远的就能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因为老朱坐姿大幅前倾,双拳紧握,目光锐利。

好像迫不及待要跳下来上朝。

果然,乘舆刚到銮台下,都没等到停稳老朱就赶紧走了下来。

百官第一个念头就是跟太子案有关。

毕竟胡庸桂死在大牢,给太子案带来一波不小的节奏。

有的人相信他畏罪自尽,有的人不相信。

但相不相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朱相不相信。

坐在龙椅上,老朱咕咕灌了两口茶,清了清嗓子,道:“昨日五百里加急,云南生乱,鹤庆候张翼、景川侯曹震领兵符,率两万将士,明日出征平乱。”

文武百官始终保持着微微低头的姿态,但眼珠子都在滴溜溜乱转。

朱长卿缓缓看了老朱一眼,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