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知青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这是寄错了吧?

“帮主,恢复稿酬了!”谢茂带一听从炕上弹了起来,好像炸尸一般。

纪晓雯跟秦芳就住在隔壁,也听到了这则信息。

秦芳走了过来,一副鬼子进村似的看着代志平说道:“帮主,有稿费了,你的佳作这会可以寄出去了吧?”

代志平的作品已经写好有一段时间了,大家也看过,真的非常好。

当时大家要求投稿,代志平说不是时候,没有稿费,等到恢复稿费了再寄。

现在听到新闻恢复稿费了,大家都激动。

秦芳那表情好像是她写的一样。

“那是肯定,你们帮主我等的就是这一天。”代志平笑着说道。

老子忙碌这么久,等的就是今天。

“我去拿信封。”谢茂带从炕上下来,翻出一个白色的,边沿是白红相间的格子的信封拿了出来,还有一个八分的邮票。

呸。

谢茂带一着急,直接一口浓痰吐在邮票的背面,贴在信封邮票的位置。

代志平拿出被大家翻阅有些褶皱的几张信纸。

“帮主,要不要再改改?”秦芳看着代志平担心地问道。

“改是不可能改的。”代志平意味深长地说道。

“帮主,你这表情让人看着瘆得慌,你不改就不改,笑得这么奸干吗?”秦芳看着一说到改的时候,露出一副那样,皱了一下眉头。

“你们帮主我的本事你们还不知道吗,我可是作曲作词作家,三者于一身,一出手就是王炸,用得着改?”代志平笑着更瘆了。

“咦,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看着代志平那奸笑的样子,秦芳不禁打了个冷颤。

“打包”这事老茂代劳了。

用老茂的话说,他要留下一段佳话,这个名作是他谢茂代亲自封上的。

很快信封都准备好了,谢茂带自告奋勇地拿着到村支书家去了。

村支书经常到公社、生产大队开会,由他帮忙带上。

许如彪一边在炉灶边生火,看着炉灶里跳动的火焰,他的心随着火焰的跳动而热烈起来。

“你们说,要是被《人民文学》选中的话,千字给多少钱?”

这是一个关系大家切身利益,提高大家生活水平的问题。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到时候帮主有了钱,物质水平提高了,咱们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是。

就帮主那豁达开朗的性格,肯定能沾光。

“要我说,这么好看的一本现实题材的作品,怎么得也4块钱。”谢茂带说道。

“4块?”秦芳一听,心里数了数,“两万字,那不是80块钱?!”

说完后又觉得有点不现实,道:“会不会太高了?毕竟帮主是新人。”

“最低2块也有40呢。”纪晓雯说道,“不过我觉得不会给2块,这么好的作品,不会这么低。”

“帮主,你呢,你觉得你自己值多少钱?”谢茂带转头看着正坐在炕上发呆的代志平。

“我想有什么用,我倒是想千字7块呢,人家也不给。”

“美的你,还7块。”秦芳一听代志平自己给自己打这么高的分,一算,那还不得140块钱?

……

七天后,1977年4月23号。

燕京。

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文学》杂志出版社,三楼,编辑部。

《人民文学》杂志出版社小说编辑室分南北两组,以长江为界,将南北两地作者分由南组和北组负责,代志平在北方,自然属北组。

靠墙一圈八九张桌子前坐着的全是老编辑,书桌上都堆着满满的书稿,连地上都是一摞摞用纸绳捆着的厚厚的装书稿的牛皮纸袋,上边写着书稿的名字。

穿着灰色蓝色对领上衣的编辑们,正在拆解来自五湖四海的来稿。

“陕西神木县解家堡人民公社石家沟大队黄土村生产队代志平?”李景峰一推自己的近视眼镜看着信封上的“寄:”的地址,一看是陕北寄来的,“还挺厚。”李景峰捏了捏信封。

李景峰,笔名方明、闻勉。吉林扶余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组组长,著有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数十篇,编著《古代女子文选》、《赋海观止》等。

小心地撕开信封口,拿出里面厚厚的信纸。

“《黄土高坡》?”李景峰看到第一页的稿子,是一张简谱,一首歌,以为自己看花眼了,“不会是寄错了吧?”

满脸疑惑地翻开第二页。

呼。

看到第二页正文,心里舒了口气。

“《黄土地》”

第二页的第一行正中间写了书名。

接着是两百字的简介。

接着是正文。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

正文开头是一首歌作为引子。

“来来,来来,索来”李景峰看着简谱学着吃力地唱了一段,挠挠头,站了起来。

“邢菁子,你会读简谱吗?”李景峰来到同是小说组的同事一个中年女编辑邢菁子办公桌跟前问道。

邢菁子正在埋头发稿,听到对方这么一问,抬起头。

你一编辑,不看文章,看什么简谱干什么,你上班开小差呀。

“你问这干吗,你要学写歌呀?”邢菁子抬头,疑惑地看着李景峰,“都忙不过来了,你还有这闲心。”邢菁子说道

“不是。”李景峰把《黄土高坡》简谱放在邢菁子桌上,“这是一本小说,开头写一首歌,我不会唱,你帮忙唱一下?”

“这……?”邢菁子看着眼前的简谱,第一次见到写小说还带歌的。

这是作曲作词还是作家?

“还是作者本人写的?”邢菁子看到简谱下在有一个提示,说是作者本人写的,版权绝对没有问题。

“1=E4/4,这是调号和拍号。其中,E=4/4中的‘E’表示调号,即这首曲子是以E调演奏的;而‘4/4’表示拍号,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我试着唱唱。”邢菁子一听是首新歌,马上燃起他的兴趣。

“来来,来来,索来,索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邢菁子一边唱着简谱一边着着歌词,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熟练起来。

“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声音在编辑部里回荡,大家一听这歌曲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种厚重的陕北高原的沧桑感,立即引起了整个编辑部同事的注意。

文曲不分家。

大家都是文化人,来仅喜欢文章,对歌曲也喜欢。

“是谁的牛跟着小林屁股后面了?”声音从大门处传来,一位中年女编辑出现在门口,“你这是上厕所没擦干净被牛闻着味了?”对方打趣地说道。

韦君宜,现在的《人民文学》杂志出版社主小说组总编辑。

“哈哈。”大家一听笑了起来。

“韦主编,这是一个作者的来稿,其中夹杂着一首歌,我们就试着唱一下,没有想到还挻好听的。”

“哦?”韦君宜一听还有这事。

第一次听说来稿带着歌曲的。

“不管小说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这首歌非常好。”邢菁子说道。

于是她教韦主编唱了起来。

很快,这事传遍了整个编辑部,人人都会唱了起来。

“小说我看看。”韦君宜说道,从李景峰手里接过稿子,站在那里看了起来。

韦君宜像是定在那里似的。

过了十几分钟。

“主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