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京师学堂!
“臣听闻殿下在城外遇袭,心中担忧,故而进宫来看望殿下,此时见殿下安然无恙,臣也就放心了。”
魏征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听到魏征说的话,李承乾的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
满朝文武当中,真正关心他这个太子的人屈指可数,哪怕是李承乾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也不会像魏征这么关心他。
李承乾冲着面前的魏征笑了笑,“劳烦魏大人挂念了,孤无碍!”
魏征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看向李承乾的眼神略微有些忐忑,迟疑着开口道。
“太子殿下,臣有一事,要向您袒露!”
李承乾好奇得看着魏征,见对方犹豫的样子,顿时来了兴趣,到底什么事能够让雷厉风行的魏征变得婆婆妈妈。
“魏大人请说!”
魏征深吸口气,咬咬牙一副豁出去的样子,看着面前的李承乾,坦然得开口说道。
“臣辜负了太子殿下的信任,将之前科举改革的事宜告知了陛下!”
“臣有错!”
魏征一脸愧疚得朝着李承乾深鞠一躬深表歉意。
闻言,李承乾并未感到惊讶,这段日子他也听说了朝廷针对科举改制颁布了许多政令,不用想也猜到是魏征将他们之间的交谈内容给透露出去了。
李承乾并没有责怪过魏征,能够理解对方为国为民的心思,不然今日也不会愿意见他了。
李承乾不在意得摆摆手,开口宽慰道,“魏大人不用将此事放在心上,孤明白你的心思!”
魏征却没有释怀,神情认真得看着李承乾解释道。
“太子殿下,臣怀疑此次刺杀是那些门阀士族所为!”
“或许他们得知了科举改革的这些谏言是殿下您提出来的,所以才会派人刺杀殿下!”
魏征愧疚的原因,就是觉得这次李承乾遭遇的刺杀或许跟门阀士族有关,对方是因为科举改制损害了他们的家族利益,从而对李承乾这个始作俑者打击报复。
尽管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很少,但是在宫里保不准就走漏了风声。
魏征的怀疑不无道理,能够临时调动这么多名刺客的只有那些门阀士族!
李承乾皱了下眉头,认真思索这件事的关联,犹豫着摇了摇头说道。
“孤觉得这不是门阀士族所为!”
“哪怕是科举改制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也绝不会因此就派人刺杀于孤!”
“毕竟这是夷灭九族的重罪,一旦被朝廷查出罪证,哪怕是名门望族也必将一朝覆灭,他们不会拿数十代人的心血来豪赌!”
李承乾否定了魏征的猜想!
如果真是门阀士族,对方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打击报复,而不是做出刺杀这种风险极大的举动。
魏征听到李承乾的分析,若有所思得点点头,认同了他的说法。
“这么说来,是臣多虑了!”
魏征顿时心安。
他之前还担心太子李承乾遇刺与门阀士族有关,因此还愧疚了许久,进宫的路上都在想着要如何向李承乾表达歉意。
魏征并未着急离开,目光再次看向李承乾,神色间多了几分期待,斟酌着开口道。
“太子殿下,臣还有一事找您相商!”
“明日朝廷初设的学堂就将正式开学迎新,陛下让臣来问问殿下,是否愿意前往喝彩?”
朝廷推行科举改革虽然遇到了阻碍,但是这段时间也解决了许多问题,不少坚持反对科举改革的门阀官员,都被李世民以各种理由调离朝堂,其中还有一些官员都被魏征抓到了把柄上奏弹劾。
因此朝堂上反对科举改革的声音才小了许多,普及蒙学的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
如今朝廷已经在长安城中开设了第一所培育教书先生的学堂!
李承乾惊讶得看着面前的魏征,“有多少读书人愿意当教书先生?”
先前李承乾在跟魏征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侃侃而谈,但是他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真的会有那么多读书人愿意去当教书先生。
魏征立刻笑道,“殿下不知,朝廷颁布了这项政令以后,前往国子监报名的读书人都要将门槛给踏平了!”
“自愿教书五年就能成为秀才,这对于天底下的读书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这还多亏了殿下的高见啊!”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魏征的脸上充满了笑容,他亲自去办的差事,也在国子监的门外亲眼见到了成群结队想要报名当教书先生的年轻学子!
心中也不禁感激李承乾当初的提议,才会有现如今的成功。
李承乾也发自内心的高兴,“事情办妥了就行!”
“孤明日有时间,一定会准时前往的!”
面对魏征的邀请,李承乾爽快得答应了下来。
魏征顿时欣喜道,“那真是太好了!”
“臣明日就在学堂恭候殿下!”
魏征又与李承乾闲谈了几句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出了东宫以后,魏征原本是打算出宫的,只是望了一眼太极殿的方向,就立刻调头走了过去。
太极殿内。
一名千牛备身正站在李世民面前恭敬禀报道。
“陛下,卑职已经审问出结果了!”
“根据武德殿带走的那名男子供述,魏王在长安城中有两处秘密据点,暗中培养了百余名死士。”
“此次针对太子的刺杀,并非是他们所为,只是得到了消息,想要对太子下手却被人抢先一步了。”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一片,心中的怒火平息了许多,冰冷的目光看了一眼禀报的千牛备身,沉声喝问道。
“这么说来,不是青雀派人去刺杀太子的?”
“幕后主使另有其人?”
“是!”
这名千牛备身回答道。
李世民一开始也怀疑魏王李泰是幕后主使,心里又接受不了他们兄弟相残,才会发那么大的火。
此刻一听李泰不是幕后主使,顿时就安心了。
如果真是李泰派人干的,李世民也没有想好要如何处置他,心里正在犹豫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个好消息,也省得他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