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章 不计成本
“是吗?这么厉害?”赵元吉笑呵呵地开着玩笑:“那看来以后见你得戴张面具了。”
傅音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回道:“面具倒是免了,你只要一直保持着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水准,好像谁都拿你没办法。”
“不用阴阳怪气。”赵元吉依旧是笑呵呵的:“我会一直保持这样的。”
“哼!”傅音略带生气地冷哼一声,不再和赵元吉斗嘴。
她朝赵元吉问起正事:“接下来怎么做?继续收认购证?”
赵元吉稍稍沉思,没有想太多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他早有主意。
沉思那一下,不过是因为他即将要说的话,可能又会颠覆伙伴们的认知。
所以,他需要好好组织一下语言。
“啪啪啪~”
赵元吉拍拍手,将其余五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好了,各位,现在消息扩散开来,相信认购证的价值很快就会直线上升!”
“这次,我们要吸筹!不计代价的吸筹!”
“不要考虑什么准备金!也不要考虑什么成本!”
“只要能吃下的,全部吃下!”
赵元吉说的话,果然让其余人为之一惊。
哪怕是当初最相信赵元吉的宋玉,也有些理解不了他的做事逻辑。
“元吉,”宋玉推一推眼镜,说道:“不考虑成本,我可以想,这是你对认购证有更高的获利预期。”
“但不考虑准备金...6月3日的第二次摇号抽签,你打算怎么办?”
“中签之后,放弃?”
“元吉,这说不通!”
赵元吉看看宋玉,再看看其他人。
最后,他还是把目光定格在宋玉身上。
“宋姨,我预测,认购证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迎来大涨。”
“到五月底,六月的时候,基本会到一波儿巅峰。”
“那时候,一些认购证就可以出手了。”
“嗯?”傅音不解:“可是那时候才是第二次摇号,后面还有两次呢!”
赵元吉直接朝傅音反问道:“你的朋友没有告诉你,第二次摇号是上市50支新股吗?”
“告诉了。”傅音脑袋转的很快,她一瞬间明白了赵元吉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后面两次,不可能有第二次这么高的概率?”
“当然。”赵元吉摊摊手:“申城也没有那么多适合上市的公司。”
“所以第三次、第四次的摇号中签率,大概率就和第一次相当。”
“明白了!”宋玉这时候点点头说道:“吃掉‘第二次’这最肥美的部分,其他部分放弃...”
“那放弃的那段时间里,你是想——转战股市?”
“对!”赵元吉重重点头回道:“认购证说白了就是股票的购买凭证,一切的价值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股票、股市。”
“我们只要在认购证上赚到大头,那就可以了。”
“其他时候,还是股市的盘子更大!”
“股市上升一个点,可能就是几倍、几十倍。”
“但认购证的增长经过两个月后,基本就到乏力区了,再涨也涨不了多少。”
赵元吉的道理说完,接下来就到了大家决定的时候。
赵元吉提这个建议,他肯定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不会有变。
傅音、宋玉也赞同赵元吉说的取舍问题,所以在赵元吉话音落下之后,就表示了赞同。
江瑾瑜、赵启辉的思考虽慢,但也是紧随其后。
只有钱多多,他脸上冒出的疑虑显示,他内心不安。
“钱哥,你有什么担心的,可以说。”
“要是不好意思跟大家说,那你私下找我说也可以。”
赵元吉很坦诚。
现在的事实已经让他有底气面对任何方面的问题。
2月1日的抢购潮和今天的消息,佐证着他判断的正确性。
所以,钱多多问什么,他都不怕。
钱多多看看众人,接着犹豫犹豫,然后一拍大腿:“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说实话,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还没见过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这种情况。”
“我们...我们要是什么都不计的去收,然后按照元吉你说的,在第二次抽签前后去售...”
“万一...我是说万一啊!”
“万一出一点风险,万一出一点意外,造成认购证价格的波动。”
“那咱们到时候不都砸在手里了吗?”
赵元吉搓一搓手指,仔细思考着如何回答。
钱多多有这样的担心,他能理解。
钱多多毕竟一直做的是正当生意。
成本、售价、利润,这一套东西在他脑海中是一个关联的大体系、大框架。
这一点不像其他人。
其他人要么是金融的行家,知道这一行的真实面目,要么是做灰色生意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限制。
所以,他们在十倍利润的刺激下,就能很快同意赵元吉的方案。
钱多多,只能说‘尚有理智’。
“钱哥,这样的风险我不能说不存在。”赵元吉首先承认钱多多说的有道理。
接着,他抛出自己的想法:“但钱哥,这样的风险太小太小!”
“认购证、股票的大涨,不单单是我们六个人的愿望。”
“现在投入身家的那些大户、那些股民、那些围观群众,他们都希望这两样东西大涨,以提高他们的资产。”
“也就是说,风险的承担者,不是我们六个人,是一大群人!”
“这一大群人会先碾碎一些有小心思的魑魅魍魉,将钱哥你说的风险,剔除掉人为影响。”
“再者,钱哥,虽然我说不计代价,可这‘不计的代价’没多少的。”
“如今是三月末,四月、五月,我们也就是在这两个月里去收认购证。”
“而这两个月,国库券那边能提供多少资金呢?”
赵元吉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向自己的三叔赵启辉。
赵启辉笑笑,他刚刚听着赵元吉的话,也算了笔账。
这笔账一算,他本来同意后心里还有的那点儿犹疑、怀疑,也全没了。
“几百万吧...”
赵启辉掰着指头说道:
“国库券最开始的时候是三十万,后来3月初到一百多万。”
“但3月初的时候,交准备金又花了九十多万。”
“现在,我好不容易把那剩下的几十万又做到快一百万,元吉,你再一回盯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