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阴谋(2)
燕国的宫廷,宛如被阴霾笼罩的深渊,压抑而死寂。
杨挽凝身处这权力的风暴中心,看似温婉如莲,实则心藏无尽权谋。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如同精心编织的丝线,悄然无声地在宫廷中交织成一张庞大而复杂的网。
杨挽凝深知,要让高长珙稳登皇位,必须如抽丝剥茧般,一点点摧毁燕王对其他儿子的信任。
为此,她精心谋划了一场惊心动魄却又看似天衣无缝的大戏。
杨挽凝首先在幕后悄然推动着一切。她深知,要让皇子们上钩,消息的传递必须巧妙而隐蔽。
她选中了宫廷中的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平日里机灵聪慧,但因地位低下,常被其他太监欺负,心中颇有怨气。
杨挽凝在一个偏僻的宫殿角落找到了他。
小太监看到杨挽凝,急忙行礼,眼中带着敬畏和疑惑。
“你不必害怕,我今日找你,是有一件事要你去办,若办好了,日后必有你的好处。”杨挽凝微笑着说,声音温柔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小太监连忙点头:“长公主殿下吩咐,奴才一定尽力。”
杨挽凝靠近他,轻声说道:“你去大王子和二王子的宫殿附近,装作不经意地和其他太监聊天,透露出被查办的大臣们在狱中似乎有异动,好像要揭发一些对某些人不利的秘密,但不要说得太直白。”
小太监虽然不明白杨挽凝的意图,但也不敢多问,只是应声道:“奴才明白。”
为了确保小太监能按照她的计划行事,杨挽凝还送给他一些珍贵的小物件,并承诺事成之后会有更多的赏赐。
小太监按照杨挽凝的吩咐,在大王子和二王子的宫殿附近开始了他的行动。
他故意和一些熟悉的太监在角落里闲聊。
“哎,你们听说了吗?最近监狱那边好像不太安稳,那些被查办的大臣们好像在谋划着什么,我听说好像和宫里的某位大人物有关呢。”小太监神秘兮兮地说,同时还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其他太监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趣,纷纷追问:“真的吗?你从哪里听说的?”
小太监故作神秘地笑了笑:“我也是偶然听到一些风声,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我看这事可不简单,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说不定会牵连不少人呢。”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皇子们的耳中。
大王子高长逸和二王子高长翰听闻后,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
他们在密室中紧急商议,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此事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高长逸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狠辣。
“大哥,依我看,劫狱是唯一的办法。”高长翰附和道,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于是,他们迅速召集了心腹武士。这些武士在夜色的掩护下,如幽灵般向监狱潜行。
监狱中的狱卒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迅速解决。
大臣们从睡梦中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惊恐万分。
“快跟我们走,有人要对你们不利!”武士们低声喝道。
大臣们虽满心疑惑,但求生的本能让他们只能跟随武士们逃出监狱。
而这一切,都在杨挽凝的算计之中。
她早已安排好了自己的人手在城外巧妙布局。
当皇子们的人带着大臣们来到城外时,杨挽凝安排的人伪装成世家大族的武士突然出现。
“你们竟敢劫狱,好大的胆子!”杨挽凝的人高声怒喝,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皇子们的武士们见状,立刻喊道:“他们是世家大族的人,想要灭口!”随即双方假装激烈厮杀起来。
大臣们在一旁吓得魂飞魄散,完全分不清局势。
混乱中,杨挽凝的人按照计划,巧妙地将大臣们引向郊外。
大臣们以为即将逃脱危险,心中稍稍放松。
然而,当他们来到偏僻的郊外时,一场血腥的屠杀悄然降临。
杨挽凝事先安排的另一批杀手早已埋伏在此。
这些杀手训练有素,冷酷无情。
他们在黑暗中突然杀出,如死神降临般,手中的利刃无情地挥向大臣们。
大臣们惊恐地尖叫着,四处逃窜,但却无处可躲。
鲜血瞬间染红了大地,惨叫声在夜空中回荡,犹如地狱的哀鸣。
而杨挽凝,此时正坐在自己的宫殿中,手中捧着一本书,脸上依旧是那副温柔如水的表情。
她静静地听着心腹传来的消息,心中暗自得意,但表面上却丝毫看不出任何波澜。
杨挽凝深知,谣言是一把无形的利刃,若运用得当,可在宫廷中掀起惊涛骇浪。
她首先找到了一些在民间颇具影响力的三教九流之人,这些人平日里穿梭于市井之间,消息灵通,且善于传播各种小道消息。
在一个阴暗的小巷子里,杨挽凝身着朴素的服饰,头戴面纱,只露出一双聪慧而无辜的眼睛。她与这些人秘密会面。
“各位,我有一事相托。”杨挽凝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
“姑娘请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尽力。”一个看似为首的人恭敬地回答道。
杨挽凝微微点头,缓缓说道:“近日宫廷中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希望你们能将这些消息在民间传播开来,但要按照我给你们的说辞。”
接着,她详细地讲述了皇子们劫狱并杀害大臣的“故事”,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其中的细节,将皇子们描绘得残忍无比。
“你们要让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燕国的每一个角落,明白吗?”杨挽凝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这些人纷纷点头,表示一定照办。他们离开后,便开始在酒馆、茶馆、集市等地方大肆传播谣言。
“你们知道吗?那些皇子们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派人去劫狱,还在郊外把大臣们都杀光了,手段极其残忍啊!”一个人在酒馆里大声说道,周围的人立刻围拢过来,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真的吗?这也太可怕了!”另一个人回应道。
就这样,谣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百姓们议论纷纷,对皇子们的行为感到愤怒和恐惧。
与此同时,杨挽凝在宫廷中也开始了她的行动。
她在与一些大臣夫人的闲聊中,巧妙地提及民间的传闻,引起夫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在一次宫廷的花园聚会上,阳光明媚,但气氛却略显压抑。
杨挽凝与几位大臣夫人漫步在花丛中,她看似不经意地叹了口气。
夫人们纷纷询问:“长公主殿下,您为何叹气?”
杨挽凝微微皱眉,轻声说道:“近日我听闻民间有些不太好的传闻,心中甚是担忧。”
夫人们好奇地追问:“什么传闻?”
杨挽凝压低声音说:“说是皇子们可能涉及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我也希望这只是谣言,但若是真的,对燕国的影响可就大了。”
夫人们听后,脸上露出惊讶和担忧的神色,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杨挽凝则在一旁适时地补充一些细节,让这些传闻在夫人们心中更加深刻。
回到家中后,夫人们自然会将这些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大臣们也因此对这件事情更加重视。
杨挽凝知道,仅仅让谣言传播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燕王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并且让他在调查过程中掉入自己设计好的陷阱。
她在一次与燕王的单独谈话中,巧妙地提及了民间的传闻。
此时的燕王正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为国家的事务而烦恼。
杨挽凝轻轻走进书房,行礼后说道:“父王,近日民间有些传闻,儿臣觉得您可能需要关注一下。”
燕王抬起头,看着杨挽凝,问道:“什么传闻?”
杨挽凝面露忧虑之色,说道:“据说与被查办的大臣们有关,好像涉及到一些宫廷中的事情,具体的儿臣也不太清楚,但百姓们议论纷纷,恐怕会对朝廷的声誉产生影响。”
燕王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沉思片刻后说:“此事不可小觑,必须要调查清楚。”
杨挽凝心中暗喜,表面上却恭敬地说:“父王英明,儿臣也希望能尽快查明真相,还朝廷一个清白。”
随后,杨挽凝暗中安排自己的心腹,在燕王调查的过程中,故意留下一些看似与皇子们有关的线索,但又不直接指向他们,让燕王在调查中逐渐陷入困惑和怀疑。
她让一些人在被查办大臣的家中放置一些与皇子们相关的物品,比如带有皇子标记的玉佩或者信件的碎片,但这些物品又被巧妙地隐藏起来,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当燕王的调查人员发现这些线索时,立刻引起了燕王的注意。
他开始对皇子们产生了怀疑,但又没有确凿的证据。
杨挽凝则在一旁装作关心的样子,不时地为燕王出谋划策,但实际上却是在引导燕王朝着她设定的方向思考。
“父王,这些线索虽然看似与皇子们有关,但也可能是有人故意陷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杨挽凝说道,眼神中充满了“真诚”。
燕王点头表示同意,但心中的疑虑却越来越深。
他开始对皇子们的一举一动更加关注,而杨挽凝则在暗中继续操纵着局势,让燕王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她设计的陷阱,同时自己却始终置身事外,保持着那副温柔善良的形象。
为了让燕王在调查中陷入更深的困境,杨挽凝精心布局了一系列障碍。
她知道燕王身边有一位得力的谋士,对燕王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于是,她通过一个与谋士有旧怨的官员,故意在谋士面前透露一些虚假的信息,让谋士误以为这些信息是真实的并且与案件有关。
这个官员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假装喝醉,靠近谋士,悄悄地说:“我听说啊,那些大臣的死可没那么简单,好像背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纵,而且我还听说这股力量和宫里的某位贵人有关,你可得小心点,别让陛下被误导了。”
谋士听后,心中一惊,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
他在之后为燕王分析案情时,不自觉地受到了这些虚假信息的影响,提出了一些错误的方向,导致燕王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同时,杨挽凝还安排人在调查的关键证据上做了手脚。
她让一个擅长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一封大臣写给大王子的信件,信中提到了一些关于阴谋的模糊内容。
然后,她将这封信巧妙地放在了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地方,让调查人员“偶然”发现。
当燕王看到这封信时,更加坚信皇子们与案件有关,但又因为信件内容模糊,无法直接定罪,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疑虑之中。
杨挽凝明白,舆论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民间的传言,还需要文人墨客的笔来引导。
她通过自己在宫外的亲信,联系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文人墨客。
在一个幽静的书院里,杨挽凝的亲信与一位著名的文人会面。
亲信将一袋沉甸甸的银子放在桌上,微笑着说:“先生,我家主人久仰您的才华,希望您能为燕国的局势写一些文章。”
文人看着银子,心中有些犹豫。
亲信见状,又说道:“您放心,这并不是让您做违背良心的事,只是希望您能客观地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让百姓们更加了解燕国的未来。”
然后,亲信详细地向文人讲述了杨挽凝希望他写的内容,强调要突出高长珙的优点和其他皇子的不足之处,但言辞要委婉,不能过于直白。
文人在利益的诱惑和对局势的考虑下,最终答应了。
他回去后,奋笔疾书,写出了一篇篇看似客观公正,但实则暗中偏向高长珙的文章。
这些文章在燕国的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广泛传播和讨论。
而对于那个传递消息的小太监,杨挽凝知道他已经完成了任务,但为了避免留下后患,她决定除掉他。
她故意在燕王面前提到最近宫廷中有些下人多嘴,肆意散播谣言,可能会影响宫廷的稳定和声誉。
燕王听后,十分愤怒,下令严查。杨挽凝则暗中让人将小太监与谣言传播的事情联系起来,让燕王认为小太监是谣言的源头之一。
最终,燕王下令将所有涉嫌散播谣言的下人全部诛杀,小太监也在其中,而杨挽凝则成功地摆脱了与小太监的联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随着调查的深入,杨挽凝巧妙地布置了各种障碍,让线索变得模糊不清。
燕王虽然心中疑虑重重,但始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指向皇子们。
当燕王准备下令将儿子们关押终生时,杨挽凝却让高长珙站了出来。
高长珙一脸诚恳地跪在燕王面前,眼中满是对兄弟的担忧和对父王的尊敬。
“父王,兄长们虽有过错,但请您看在亲情的份上,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吧。”高长珙言辞恳切,让人动容。
杨挽凝也在一旁温柔地说道:“父王,长珙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和为贵,相信兄长们会明白您的苦心的。”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善意。
燕王看着高长珙和杨挽凝,心中的犹豫渐渐加深。
最终,他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暂时没有对皇子们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
那几个皇子心中对高长珙和杨挽凝的怨恨愈发浓烈,他们觉得高长珙是在故意惺惺作态,博取父王的欢心。
他们在暗中谋划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杨挽凝,依旧面带微笑,如同一朵盛开的白莲,在这充满阴谋与血腥的宫廷中,等待着最终的胜利。
她知道,这场权力的游戏还远未结束,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
只有这样,她才能帮助高长珙登上皇位,实现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