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拿大布朗家族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关伊莎白的家族史,用得上一句童话故事里最常用的开篇语:“在很久很久以前……”——200多年前的18世纪中叶,英国人老布朗随着开发新大陆的热潮来到北美。1775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打了八年,以美国的独立、英国的失败告终。老布朗显然是支持英国政府的,便于1789年移居魁北克。好不容易开垦了一个农场,他又赶上英美1812年战事,不得不放弃新家园,赶着牛车举家再次踏上征途。流浪数年后,1821年,老布朗的儿子——我们姑且称呼他T. B. 布朗先生,倾其三年打工的积蓄,从一名退役军人那里买了100英亩(约40公顷)土地,地点在安大略湖北边。
T. B. 布朗拥有的这100英亩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呢?
那是一片森林与荒原,有溪流与湖沼夹杂其间。年年岁岁,有雄鹿在水草丰茂的开阔地上以角相撞,争夺配偶;有棕熊东闻西嗅,不怕叮咬,掏吃蜂蜜;有白头海雕低空盘旋;有河狸在塘边嬉戏;有从深蓝色的安大略湖飞来的海鸥,在这片绿茵茵的大地上观光旅游……这里,真是野生动物的自由世界,更是草木疯长的蛮荒之地。
更令人生畏的是这样的蛮荒之地太过辽阔,一望无际!
第一缕炊烟升起之后,T. B. 布朗才知道,野生动物的世界怎能让人涉足!入夜时,野狼现身,那绿莹莹的眼睛让人心惊肉跳。此外,时不时还有美洲豹、棕熊等肉食动物出没……
怎么造房子?怎么种庄稼?怎么纺织衣物?怎么放牧牛羊?怎么在这蛮荒之地立足?布朗家族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创业史。
伊莎白的大儿子柯鲁回忆说:“2004年,妈妈带着儿孙回到布朗家族 180多年前开拓的农庄,参加曾祖父T. B. 布朗200周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布朗家的老房子位于安大略省伦敦市南部一个名叫圣玛丽的小镇的附近。我记得这一天是8月4日,曾祖父的诞辰,也是我的生日。这里除了一座教堂和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校以及一户农舍,周边便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茂密的森林。”
在那次聚会上,伊莎白得到了T. B. 布朗留下的一部家史,里面追述了布朗家族从英国移民美国,后来转入加拿大的经过,其中也包括开发这个农庄的艰辛过程——
这是1822年,我们决定在尼苏里布朗角定居。
这个乡镇只有几户定居者,他们分散居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北边就没有定居者,西边四英里处是乌伦定居点,后来德尔曼在东边三英里处定居下来,摩尔、戴维斯和鲍尔斯住在南边三英里的地方。离我们最近的磨坊和邮局在英格索尔,最近的锯木厂在普特纳姆维尔。所有的房子都是用原木建成的,房顶上盖着从榆树上剥下来的树皮或者是椴木槽(是用斧头把小椴树劈开挖空而做成的)。
我们起初运送谷物到磨坊的工具,是将砍下的树掏空并插上木桩制成的一种箱状物。由于没有车轮,箱状物下面是滑板,再套上一头牛拉动——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载着物资穿过森林。我们还有一辆牛拉的雪橇,是由带有天然弯钩的树加工而成的。这些就是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仅有的运输工具。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年,也使得我们拜访邻居或去磨坊都极为不便。
我们开始种植谷物时,唯一能用来去掉稻谷灰尘的是手摇扇子。牛在夏天可以很好地喂养,还有些野生植物可以充当它们的点心。但是在冬天,由于缺少草料,很难喂养它们。我们经常把树砍倒,让它们吃树枝末端的树叶,用这种方式来喂养它们。因为此地有狼,是不可能养羊的。
T. B. 布朗在家史中还讲了他的父亲老布朗大战棕熊的故事。那一天,老布朗正在玉米地干活,忽然听到邻居家的猪发出了惨叫声。他扛着锄头走去想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头硕壮的棕熊扑倒了一头猪,正在撕咬。老布朗连忙呼喊。棕熊听见了喊叫声,怒吼着向老布朗扑来。老布朗毫不畏惧,抄起锄头,跟棕熊来了一场恶战。结果,棕熊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这件事在当地很快传播开来,老布朗也被视为英雄。这个故事,伊莎白也给她的儿孙讲过,成为家族的经典故事。
布朗家族非常注重教育,在布朗角定居下来之后,便盖了一所学校。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娃娃读书,但他们一直坚持办学,聘老师来上课。在不时能听到野狼嚎叫的广袤田野,从此有了琅琅读书声。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已入晚年的T. B. 布朗膝下六个儿子、七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尽管没有积累多少财富,但他的家族在当地颇受尊重。
T. B. 布朗的家史里,只有寥寥数笔提到了乡村生活。宁静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着一把六弦琴,唱得月出云海,唱得宿鸟噤声,在单调与寂寞中寻找到一些乐趣。
1882年,T. B. 布朗喜得孙子,他给孙子起了一个与古希腊大诗人同样的名字:荷马。荷马·布朗就是伊莎白的父亲。
带着一身的泥土气息,荷马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多伦多大学,他是布朗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他是拓荒者的后代,血液里融入了坚毅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予子孙后辈深远的影响。
柯鲁说,妈妈很为布朗家族自豪。布朗家族祖上是农民,是一无所有的移民,是善良诚恳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