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理念
皇宫,承天门。
虽然名字叫做承天门,但承天门却并非是大门,而是一处宫殿。
甚至,这座宫殿还意义非凡。
和明清皇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一样,唐皇宫也分内中外三朝,分别是两仪殿、太极殿以及……
承天门。
没错,外朝的名字叫承天门,作为外朝,承天门自然不会像名字那般是一个门,而且作为“举大典,询众庶之处”,承天门的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它的名字。
……
这承天门,冯智彧是第一次来。
因为冯智彧虽然进宫数次,但承天门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冯智彧想参与也没机会参与。
而且不止是外朝,中朝的太极殿和内朝的两仪殿,冯智彧也没去过。
冯智彧进宫,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单独召见,唯一一次与魏徵等人舌战,还是在晚上的临时召见,是在立政殿。
不过,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冯智彧也没有四处张望,因为没啥好看的。
他比较期待的是接下来的交锋。
“少师。”就在冯智彧刚刚摆正支踵坐下的时候,身旁的人开口了。
“嗯?”冯智彧很是意外。
这人……他不认识。
“下官李守素,出身自赵郡李氏。”李守素低声答道。
“哦……”冯智彧了然地点了点头。
……
李守素他不认识,但是赵郡李氏他可是熟得很。
因为老不成家,当年老爷子给自己找过一门亲事,便是赵郡李氏。
想到这里,冯智彧暗暗为老爷子觉得不值。
虽然不愿意,但是当年的事情冯智彧可是清楚的很。
因为是老幺(庶子不算),所以冯智彧自幼便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无论是父亲还是兄长都对他宠爱有加。
因此,当年的姻亲,冯盎最初找到的是两崔,也就是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
原因很简单,虽同是五姓七望,清河、博陵两崔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都远胜于其他五家望族,不只是冯盎,但凡想娶五姓女的,基本上都以这两家为最优选。
当年为了给冯智彧寻一门好亲事,冯盎将五姓七望跑了个遍,最终只有赵郡李氏答应了。
赵郡李氏为什么会答应?原因有三。
第一,赵郡李氏是五姓七望排名最末的,实力自然也是最差的。
十个人有九个人是想要进步的,赵郡李氏自然也想,不说是超越顶端的清河、博陵二崔,最起码也不能排名五姓七望最末吧?
第二,李唐皇室从中调停。
李唐皇室不说是苦五姓七望久矣,但也绝不希望五姓七望继续坐拥超然的地位,自然是想要扶持别人予以打击,而排名最末又最想进步的赵郡李氏无疑是一个好的目标。
第三,岭南冯家自身的实力。
虽然天下人皆嘲笑冯家是南越蛮夷,但若说到岭南冯家的实力,却也没人不承认。
地位上不及赵郡李氏,但实力上,岭南冯家已经有了和赵郡李氏联姻的资格。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这门冯盎好不容易求来的亲事,最终被冯智彧用一门生意给搅和黄了。
而且,至今这门生意仍在,赵郡李氏每年仍旧能通过这门生意得到不菲的利润。
冯智彧很清楚,五姓七望,哪怕是排名最末的赵郡李氏,也是眼高于顶,如今放下身段主动搭话,还是利益所至。
……
“启禀陛下!”
就在冯智彧低头沉思的时候,承天门已经变得热闹了起来。
“霍国公为一己私仇,私杀颉利,无军纪无法纪,致使我大唐仁义之名受损,四夷皆惧,不愿归附!”
“是以,臣建议,革除其左卫大将军、华州刺史之职!”
“少师。”那边的话音刚落下,李守素就低声对着冯智彧说道。
“开口的这位是崔枢,出身自清河崔氏鄢陵房。”
冯智彧没有说话,但眉毛的角度却上扬了几分。
“陛下!”李守素这边说着,那边也有人开口。
“臣附议!”
“少师。”李守素再次开口。
“开口的这位是崔仁师,出身自博陵崔氏平安房。”
……
冯智彧这下有点坐不住了,很是讶异地看着李守素。
感情这李守素……是个电脑?
冯智彧不知道的是,他面前的这位李守素有着人肉谱牒之称。
何为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为谱牒,而李守素对晋朝以来全国各地的勋臣权贵,所有汉人乃至少数民族的世家大族都颇有研究。
据说,李守素能将晋朝到唐朝这期间所有世家大族的嫡系都记在脑子里!
“陛下,臣反对!”
这次不用李守素介绍,冯智彧也认得开口之人是谁。
徐世绩。
“陛下!霍国公为我大唐勤勤恳恳,多次击退外夷,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何况,此番擒获颉利实属偶然,短时间内霍国公无法保证颉利能够顺利押回长安,自是会采取最为稳妥的办法!”
“是以,臣认为,不仅不能罚,还要赏!”
“太子少师。”李世民闻言开口,声音不急不躁,不轻不重。
“英国公说你此次生擒颉利属于偶然,你认为呢?”
“回陛下。”被点到的冯智彧躬身回道。
“英国公说的对,的确是偶然。”
……
冯智彧并没有因为徐世绩所说有贬低自己的意思而生气,一是因为徐世绩说的是事实,二也是因为这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什么?不是偶然?那能是什么?难不成冯智彧还能说自己未卜先知,提前去截颉利的?
“陛下,颉利毕竟是突厥可汗。”冯智彧稳定心绪,开口说道。
“可汗是突厥之主,也是支柱,可以想象的是,可汗被擒,突厥军上下必定士气低迷。”
“但凡是个熟知军事的人都知道,两军交战主帅被擒是何等重要的事情,更何况颉利曾率军南下直达渭水。”
“毫不客气地说,颉利在突厥已经有天命之主的意思了,因此突厥军必然会倾尽全力,只为救回颉利。”
“微臣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奢求将颉利活着带回长安才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一旦出了岔子,不仅将会使我大唐此次北征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会迎来突厥的疯狂反扑。”
“唯有霍国公之法,才是最直接打击突厥士气的。”
“事实也证明了霍国公此举之正确,在颉利死后,突厥军如丧家之犬,抱头鼠窜。”
“微臣出身岭南,向来直来直去,以微臣愚见,霍国公没有杀俘,便已经是仁义之举了。”
“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
“臣以为,霍国公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