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不是迁都,这是一种姿态!
这个时候,国尉尉缭也是开口,道:“齐楚两国,谁先谁后,其实很容易决断。”
“齐国数十年内,与诸国交流不多,几乎没有发生战事,武备松弛,先灭齐,我大秦锐士则需要战两次。”
“而楚国虽然封地林立,但一直在对外用兵,楚军尚有战力,又有项燕这等人物为将,这意味着楚国军力明显强于齐国。”
“齐国偏安东海,而楚国占据了南中国,只要我们全力攻灭楚国,南中国便安定了。”
“大王,臣也赞同先行灭楚。”
此话一出,诸将都沉默了,他们都赞同尉缭的这一番话,一时间群臣都将目光看向了李斯与王绾。
李斯与王绾对视一眼,站了出来,他本身便是楚人,对于楚国比在场的所有人都了解:“先行灭楚,臣也赞同此点。”
“大王之志,在于天下凝一。”
“中原广袤难治,南疆不治,中原不安。”
“其地,山川险峻,江河湖海,星罗棋布,大军灭楚不易,想要治理南中国更为困难。”
“楚国,闽越,东瓯,百越.......”
“廷尉有些夸大了,楚国虽然广袤,但精华皆在江淮之间,只要我军攻占江淮,南中国既定。”这个时候,李信开口了。
作为大秦军中,少壮派的第一人,此时此刻的李信,锋芒毕露:“我军南下江淮,号令所指,何处不可治?”
一时间,没有人接话。
“好了,寡人决议先行灭楚。”
秦王政一言而断,随即看向了群臣:“诸位爱卿,现在议一议灭楚方略。”
“赵高,准备晚食。”
“诺。”
章台宫中,气氛无比的沉重,一时间,文武群臣都在思考。
片刻后,李信开口,道:“大王灭楚,当封死江淮,强下淮北。”
“以二十万主力南下淮北。”
“同时偏师直插淮南,杜绝楚国王室逃亡岭南。楼船士从巴蜀东下,占据夷陵,断绝楚王室逃亡荆楚故地。”
“二十万主力南下楚都郢寿。”
......
“将军威武!”
秦王政赞誉了一声,随即看向了群臣,道:“诸卿,何意?”
“大王,此方略堪称上乘,二十万南下灭楚,牛刀杀鸡也。”一旁的郎中令蒙毅骤然开口,显然很是赞同李信之见。
“李信将军之言,只在江淮之间,但我们要的楚地,不光是江淮,而是整个南中国。”李斯神色肃然,朝着秦王政,道:“楚地广袤,臣请大王三思。”
“上将军如何看?”
此话一出,众人都看向了王翦,对于这位声名显赫的武将,没有人敢轻视。
大秦荡灭四国,皆乃王翦父子所灭。
“大王,南中国占据了中原半数天下,想要灭之,非举国之力南下。”
王翦神色凝重,朝着秦王政,道:“末将以为灭楚,至少也需要六十万大军南下。”
这个时候,整个章台宫都是安静的,毕竟,六十万大军,几乎是大秦举国之兵了,除了各地关隘之外,精锐尽数抽调,也就这个数量了。
“少将军以为呢?”
许久,秦王政将目光看向了王贲,他也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大王,末将以为至少也需要四十万,我军荡平江淮之后,需要南下岭南,没有四十万大战,无法荡平南中国。”
这一刻,王贲沉声,道:“大王,此战与之前轻骑扰淮北不同,我们需要与楚军主力大决。”
嬴北城喝了一口热汤,眉头暗皱,他能够看得出来,大秦的青壮派都赞同李信的提议,朝堂之上,要么沉默,要么赞同。
看到这一幕,嬴北城坐不住了。
老头子要找死!
他必须要拉住老头子。
二十万楚军南下,死伤惨重,也将一颗绝世将星毁灭。
“父王,儿臣赞同上将军之意。”
嬴北城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道:“儿臣在问道署与众术士闲聊,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儿臣深记于心。”
“猛虎博兔,尚使全力。”
“大秦灭楚,乃是灭国之战,也是大秦兼并诸国,使天下凝一最关键的一战。”
“此战,我大秦当全力以赴,因为荡平楚国,天下凝一在即。”
“若是灭楚战败,不仅天下凝一遥遥无期,而当下我们攻灭的四国,也将会动乱频繁。”
“灭楚,那就要将南中国,全部吃掉。”
“徐徐渐进,不适合楚国。”
说到这里,嬴北城语气坚定,朝着秦王政,道:“父王,儿臣以为此战,当以上将军王翦为主将,上将军蒙恬为副将,领李信,辛胜,王贲,杨端和,马兴等诸将,将兵六十万南下。”
“与此同时,大秦朝廷暂时从咸阳迁往郢陈,父王亲自督战,王相,廷尉等人确保粮草不绝。”
“我大秦当孤注一掷,胜则定鼎天下,败则天下重回战国,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章台宫中,群臣包括秦王政目光都落在嬴北城身上,他们都清楚,嬴北城这是要举国之力灭楚,而且连朝廷中枢都要南移。
“你的意思是迁都?”
“不是迁都,这是一种姿态,同样六十万大军的粮草,这需要强臣才能完成。”
嬴北城直视着秦王政,道:“而且,父王这是完成历代先王遗愿的最关键一步。”
“灭四国,我军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父王我大秦其实也输不起。”
“父王,楚地,特别是闽越,东瓯,百越之地,与中原气候截然不同。”
“那里气候潮湿,蛇虫鼠蚁无数,我军南下之前,必须要了解当地气候,派遣医者制定出预防疫病的草药。”
说到这里,嬴北城话锋一转,道:“儿臣听闻,廷尉李斯,乃是楚人,将军赵佗乃是百越之人,儿臣所言是否属实,父王何不问问两位。”
见到秦王政的目光看来,李斯也是点了点头:“大王,臣虽为楚人,但一直在淮北一带,却也清楚,越往南,越热,越潮湿。”
“世子所言,很有道理。”
与此同时,赵佗也是开口,道:“大王,世子所言当重视,当地确实如此。”
“由于气候关系,潮湿闷热,伤口很容易感染,而且当地多山,树木高深,他们逃亡深山,我们根本难以追击。”
“当地越人,善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