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周余孽
“子他只是不语,不是不信。”张保周说道,“那天朱雄英让手下教训你,你应该感受到了,学过武功的人跟普通人完全不同。”
“我不明白。”
“你会明白的。”张保周说着留下好几锭金子,“姐夫,钱就该用,别藏在地里生锈,别让我姐吃苦了。”
“我不是你姐夫,当年也是你爹张辰保(张士诚义子)逼我娶她的!”
“是不是逼的你自己心里清楚,她的身份有迹可循,你的身份也跑不了。”张保周说道,“是不是因为我姐不能给你生个孩子所以生气,没关系只要你一句话,我亲自给你送几个美人来。放心,保证黄花大闺女。”
“滚!”
“得令,姐夫安神。”
张辰保,张士诚义子,兵败时尤带在身边,听命于张士诚之妻刘氏火烧张家家属所在的齐云楼。其实刘氏早在张士诚败亡前就把两个幼子放在民间,让人假扮张辰保自缢而死,使张辰保假死脱身,并照顾两个幼子。
起初张辰保还听命,随着张士诚彻底败亡,余众逃亡海外,渐渐分成两派,一派彻底演变为贼寇,只为钱财,还有一派由张辰保主导,意图反攻江南。
张士诚幼子的命运同样凄惨,早期张辰保还有一些忠心,随着势力分裂,他也生出野心,或者说支持他的人背后推着他自立,为了生存,张辰保不得不杀幼子表态。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劫掠对势力的影响巨大,张辰保手上所谓的大周复国势力已彻底退化成贼寇、海盗。
芸娘于张士诚败亡前被张辰保收为义女,嫁给立功的李三,并顺势把李三的功劳按在自己名下。也多亏了张辰保的贪功之举,让李三得以掩人耳目,活了下来。
别人不认识李三,以前与李三同一军阵的士兵认识他,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李三游手好闲的小弟。
张辰保认识李三,张辰保的儿子张保周认识他,还时常来看他。至于张辰保给李三的钱可不是真的给李三的,更不是给芸娘的,是让李三去收买官吏的。
“李哥,嫂夫人没事吧?”
“嫂夫人能有什么事,那可是故……”
李三清冷的眼神令小弟闭嘴,讪笑道:“大哥,今天干什么,还去看着纺织厂?”
叹了口气,李三低声说道:“新知府黄文来了两月,好打交道吗?”
“文主簿去谈过了,又是一个黄知府(上任知府黄彦端),一样。”
“那就请文主簿为我引荐一二。”
“小事。”
另一名小弟问道:“李哥,我们结交知府却什么事都不做,还有必要结交吗?”
“要是不结交,官府不就把我们扫出街面了?”
“那也不用结交知府啊,文主簿足够了。”
“李哥决断的事,你少插嘴。”
能当上知府的人不会太傻,一个街头混混没有重大原因不会花大价钱收买他,黄文与文主簿喝完茶,心思活泛起来。
他还没上任前就见到了许多人,收到了许多礼,目的很简单,搞砸朱雄英想做的事。
前任就因为不作为,被人举报抓去了京师。但黄文也知道,要是他做了事,恐怕就要皇帝亲自动手抓人了。
朱雄英死而复生都快两年了,朱雄英也在人前做事一年了,要不是屁股坐在哪的问题,任何人都会夸耀朱雄英。
黄文本不想掺和苏州这个乱局,无奈任命到达,想不去都不行。临行前他做了决定,钱照收,事不做。
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的八十贯以上绞,不枉法赃的一百二十贯以上流三千里,差距巨大。
既然个人已经注定没有好结局,不如贪点留给家人,流三千里便三千里。
对于送上门来的贿赂,早有心理准备的黄文怎么可能不接。
“既你兄弟懂得做人,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多谢知府,小人还有一事相求,若知府应允,小人有更多礼物送上。”
“说来听听。”
“小人听闻皇太孙游览我苏州,欲建园林,小人等多贫苦,愿请建此园林,谋个差事。”
“道听途说!”黄文说道,“殿下从未有久居苏州之意,殿下要建什么本官不清楚,爱莫能助。”
“上官此言差矣,太孙建设多用人工,然农忙在即,人手不足,若上官为殿下排忧解难,必得殿下赏识。”
“此事待我思之,你先下去。”
朱雄英建设的工业园区进展确实不快,那些愿意进入纺织业的商人也都和沈家一样,先找个地方开起来,熟悉工厂运行,以后再一起搬入园区。
其他人不知道朱雄英对工业园区并不太过着急,还以为朱雄英体恤民情,不愿意发动劳役。
黄文也是这么想的,作为北方人,小家族出身,要不是朱元璋抓官吏、杀官吏太过频繁,他都没机会补知府的缺。
要说黄文完全没有进取心是不可能的,只是来之前遥听江南事变,加上许多人事前送礼,吓坏了他。
经过这么一提醒,黄文突然发现自己也是有机会的,只要投靠朱雄英,得到朱雄英青睐,别说自身安全,更进一步不是没有可能。
唯一的艰难是朱雄英在士大夫那里口碑非常差,投靠朱雄英等于背叛士大夫。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
都已经做好流放准备的黄文,很容易就做了背叛士大夫的决定。
可惜有人愿意背叛,也得有人要。
朱雄英到江南,不是没有士大夫向他投降,但朱雄英要解决整个士大夫阶层,不可能受士大夫以往的那一套。
斩首、收下当狗都被朱雄英一一堵死、反击,又怎么可能吃请客这一套。
“黄知府请回吧,殿下无暇相见。殿下还说,有多少人办多少事,不用强求。殿下还叮嘱黄知府,不得私自征发劳役,否则斩立决。”
吃了闭门羹,黄文脸色很难看。
文主簿主动上前询问,听完述说后,笑道:“上官,殿下爱民如子是好事。我等身为臣子,也要为君分忧。”
“太孙什么都不要,如何分忧。”
“太孙只说不允许征役,没说不允许其他人帮忙。”文主簿说道,“城中有许多流民、无赖,每日无所事事,正好派去协助太孙,以工代赈。”
“这才几个人。”
“人不在乎多少,只要太孙收了,这江南诸府都会感谢上官。”
黄文也反应过来了,重要的不是送人,重要的是搭上关系。
此刻朱雄英油盐不进,才让人难受,只要知道朱雄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后面就好办了,重要的是撬开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