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话上世纪,我叫叶欢
八十年代,读过书能写字的人少之又少。
柳明月之所以会读书写字,全是因为她父亲柳学成。
柳学成早年间也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知识分子,但也正是因为他这个知识分子,让全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水生活热的。
别人干一天农活,能有个几十工分,柳学成干一天农活,说不定一个工分都捞不到。
得亏柳明月的母亲,胡翠兰娘家接济着,东家借点米,西家奢点面,两口子才勉强把柳明月拉扯大。
柳学成又叫柳明月读书写字,东拼西凑借点钱,把她送出去念了高中,才避免让她成个盲流子。
好在今年,也就是1982年,随着小岗村试行大包干的成功,影响到了全国。
那口雕花木箱倒是得以重见天日,被柳学成从地窖里搬出来了。
唯一还算值钱的,也就是柳明月十八岁生日的时候,父亲柳学成用了几十工分,外加家里唯一的一张两公斤粮票,在供销社换回来的那个笔记本,和那张猴票了。
偌大的一个木箱,却只是用来放一个笔记本。
连柳明月都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木箱是昨晚上刚搬出来的,放在她的房间里。
柳明月刚写好日记,打算把笔记本放进木箱。
只是打开木箱的一瞬间,看到里面莫名多出来的一袋米面,心里猛地一跳,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米!这面……都是精米精面。
县里过了两次打米机的米,也没这么白,这么圆润的吧……
“这怕不是……神仙吃的米面?”
柳明月心惊肉跳的捧着袋子里的米,看到木箱盖上那龙不龙蛇不蛇的彩绘,猛然跪下,双手作揖。
“谢谢……谢谢柳仙儿的恩赐,小女一定会报答您的。”
如是说着,柳明月把米面都从木箱里拿出来后,连忙又拿着笔记本在上面写着。
忙活完,把笔记本放进木箱里,重新盖好后,才开口喊堂屋的柳学成。
“爸,咱家有米了……”
当柳学成看到面前的米面时,也是吃了一惊。
这年头谁家日子都过得紧吧的,哪怕是有米,也是就活着用,但凡不是家里来客了,都是红苕稀饭就咸菜,将就一天算一天。
突然看到这么大一袋米,怕是足足有二三十公斤。
这么大一袋,节省着吃,一家人好歹能吃小半年了。
这旁边还有一袋面呢……
柳学成平复了一下心情,转过头看向柳明月。
“明月,这米面哪儿来的?”
“柳仙儿送的。”
柳明月指了指木箱。
只是这话说出来,柳学成立刻捂住了她的嘴,满脸诚惶诚恐的表情。
“别瞎说……哪有啥柳仙儿……别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柳学成一脸的心有余悸,厉声问道:“跟爸说实话,这米面到底是哪儿来的?”
柳明月也有些无奈,无声的叹息着,思索了片刻后,终于道:“前些日子,我在大西北开荒的那些老同学来信了,说是给我寄了点东西过来……这些米面,就是他们寄给我的。”
听到这个解释后,柳学成才暗暗松了口气,连声道:“好……好啊。”
高音喇叭里天天放着大西北那边的建设进程,什么开垦油田,建设厂房,搭建农科实验基地之类的……
“既然是你当年的那些老同学寄来的,你回头可得好好感谢感谢人家……回头凑点钱,给他们也写几封信寄过去……再送点土特产给人家。”
柳学成说着,和柳明月对视一眼,满眼的苦涩……
邮票两年前就买回来了,这两年来,柳明月到是经常念叨,说给老同学寄信来着。
只是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别说写信寄信了,连信封都买不起。
但柳明月却还是点点头。
“回头我就写信寄给他们,好好感谢他们一下。”
顿了顿,又看着米面,道:“爸,这些米面……”
“先紧着外面的,把奢的那些米面还了,剩下的咱留着自己吃。”
柳明月心里越发苦涩了……
这两年欠外面不少米,要是全都还了,这二十多斤米面,哪里还有得剩?
但她也没反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大不了,到时候从家里翻点值钱的东西送给柳仙儿,回头再向柳仙儿求点。”
心里这么想着,看着柳学成把米面拿出去后,她立刻拿出笔记本,激动的在上面写着。
心情激动,连字迹都显得潦草了许多。
但柳明月却没心思在乎这些了,写好后,小心翼翼的把笔记本重新放进木箱里面,随后安心等着。
几乎隔个三五分钟,柳明月就打开木箱一次。
一整个下午,都快要把箱盖掀翻了,那木箱里除了自己放进去的笔记本外,再没有别的了。
“难道是柳仙儿已经走了?”
柳明月有些怅然若失……私心想着,莫贪心。
柳仙儿送给自己二十多斤米面,已经算是慷慨了,自己竟然还贪心更多……
不由得,柳明月在心里暗骂了自己几句,贪得无厌了。
自责一番后,直至天色将黑,母亲胡翠兰在门外喊了一声吃饭了,她才终于放弃继续守着木箱的打算。
想着拿出笔记本记录下今天的事情。
随着木箱再次打开,里面再次出现的米面……还有那个写着食用调和油的透明桶。
桶里黄灿灿的油,再次让柳明月激动得差点窒息……
“这是……柳仙儿再次显灵了?”
米面全都拿出来后,柳明月下意识盖上木箱盖,随后又想起要把记事本放进去。
只是等她再次打开木箱盖,前后不过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而已,那空荡荡的木箱里,却凭空又多出来一张纸条。
上面歪七扭八的写着几行字。
好在柳明月是读过书的,勉强算是能认出来。
“我不是柳仙儿,也不是神仙,我叫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