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盐业大兴盛,萧瑾成传奇
萧瑾心头一紧,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来人正是县衙的捕快,他神色凝重地答道:“盐务局那边说,新制度实施后,盐的产量虽然有所提升,但销售情况却不太理想。一些盐商囤积居奇,哄抬盐价,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萧瑾眉头紧锁,他早料到改革初期会遇到阻力,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他快步走进县衙,召集了相关官员,商讨对策。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官员们各抒己见,有人建议强制实行限价,有人提议加大对盐商的监管力度,也有人主张恢复旧制。萧瑾静静地听着,不发表任何意见。他知道,这些方案都治标不治本。盐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失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入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萧瑾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官府出面,收购滞销的盐,平抑市场价格,同时鼓励盐商加大生产,增加市场供应。这个方案得到了县令的支持,并迅速付诸实施。
在官府的干预下,盐价逐渐回落,市场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盐商们看到官府的决心,也开始积极配合,加大生产力度。几个月后,盐的产量大幅提升,市场供应充足,盐价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萧瑾站在盐场的码头上,看着一艘艘满载食盐的船只驶向远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盐政改革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然而,他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盐业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也潜伏着无数的风险。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天,萧瑾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警告他,有人正在密谋破坏盐政改革,并暗示他小心提防宋盐商。萧瑾看完信,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宋盐商是当地最大的盐商,在新制度实施前,他一直控制着盐市的命脉。虽然新制度削弱了他的权力,但他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萧瑾决定暗中调查此事。他乔装打扮,来到盐场,与盐工、船夫、商贩等人交谈,试图找出蛛丝马迹。他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宋盐商的活动频繁,经常与一些神秘人物秘密会面。
一天晚上,萧瑾跟踪宋盐商来到城外的一处庄园。他躲在暗处,观察着庄园内的情况。只见宋盐商与几个黑衣人正在密谈,他们的谈话内容隐约可闻。
“……只要除掉萧瑾,盐政改革就会失败……”
“……事成之后,少不了各位的好处……”
萧瑾听到这些话,心中一惊。他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危险的阴谋之中。他悄悄地离开了庄园,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应对……夜幕低垂,萧瑾回到县衙,点燃油灯,提笔写下:宋盐商,意欲何为?
萧瑾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宋盐商意欲何为?答案几乎呼之欲出。新盐政触动了他的利益,他自然要反扑。萧瑾担心这些小混乱会扩大,像瘟疫一样蔓延,最终影响整个盐业的发展,甚至危及民生。他必须尽快行动,将这股暗流扼杀在摇篮里。
次日清晨,萧瑾便亲自前往盐场。烈日炎炎,盐工们挥汗如雨,搬运着沉重的盐包。萧瑾与他们攀谈,询问新政实施后的情况。盐工们大多表示支持新政,认为新政公平公正,让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也有一些人抱怨新制度复杂,操作起来不方便。
萧瑾耐心地解释,并现场指导他们如何更高效地运作。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新政的优势,以及如何适应新的流程。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很快赢得了盐工们的信任。
随后,萧瑾又去了盐商商会。与盐工们的朴实不同,盐商们精明而世故。他们对新政的态度更为复杂,既有支持者,也有观望者,更有暗中抵制者。萧瑾没有回避他们的质疑,而是坦诚地与他们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他用数据和事实证明,新政不仅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盐商的长远发展。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大部分盐商。
很快,盐场和商会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控制。盐的产量稳步提升,销售也逐渐恢复正常。萧瑾的努力得到了县令的赞赏,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傍晚时分,萧瑾回到县衙,疲惫却满足。他点燃油灯,准备继续研究案情。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大人,出事了!”捕快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
萧瑾心中一沉,预感到新的风暴即将到来。他起身开门,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捕快气喘吁吁地说:“码头…码头那边…来了好多船…”
“什么船?”
“运盐的船!都是…都是从外地来的…”捕快吞了吞口水,脸色愈发苍白,“…他们…他们…都在低价抛售食盐!”
萧瑾脸色一变,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外地盐商低价倾销,势必会冲击本地盐市,扰乱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秩序。他迅速披上外衣,对捕快道:“带路,去码头!”
码头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数十艘运盐的船只停靠在岸边,船上的盐商正忙着卸货,吆喝着低价售卖。成群的百姓被低价吸引,纷纷涌上前去购买。本地盐商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脸上满是焦虑和不安。
“萧大人!您可来了!”一位年长的盐商看到萧瑾,如同见到救星一般,急忙迎了上来,“这些外地盐商恶意压价,我们根本没办法竞争啊!”
“是啊,萧大人,再这样下去,我们的盐就卖不出去了!”另一位盐商也跟着附和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恐慌。
萧瑾环视四周,观察着码头上的情况。他注意到,这些外地盐商的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看起来有些潮湿,显然是急于出手,并不在意品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大家稍安勿躁,”萧瑾的声音沉稳有力,给慌乱的盐商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此事我已经知晓,我会尽快处理。”
他走到一位外地盐商面前,指着船上的盐问道:“你这盐是从哪里来的?为何价格如此低廉?”
那盐商一脸傲慢,斜睨了萧瑾一眼:“这位小哥,我做生意,你管得着吗?价钱低,百姓们得利,你也要管?”
“我是本县的县衙小吏,”萧瑾语气平静,“我自然要维护本地市场的秩序。你低价倾销,扰乱市场,我岂能不管?”
“扰乱市场?笑话!”那盐商嗤笑一声,“我这是公平竞争!你要是觉得我卖得便宜,你也降价便是!”
“公平竞争?”萧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的盐价如此之低,连成本都未必能收回,这叫公平竞争?我看你是别有所图吧!”
那盐商脸色微变,眼神闪烁,显然是被萧瑾的话戳中了痛处。
“你……”他指着萧瑾,却又说不出话来。
萧瑾没有理会他的支吾,转身对身后的本地盐商们说道:“各位,不必惊慌,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他们的盐品质低劣,价格又如此低廉,必然无法长久。我们只要稳住阵脚,团结一致,定能渡过难关。”
他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力量,让原本慌乱的盐商们渐渐平静下来。
“萧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年长的盐商问道。
萧瑾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一丝自信的光芒。“明日,我请各位到县衙一聚,共商对策。”
夜深了,码头上的喧嚣渐渐平息。萧瑾站在江边,望着远处闪烁的渔火,心中思绪万千。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究竟是偶然,还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他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道:“宋盐商……”次日县衙内,本地盐商济济一堂。萧瑾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各位,宋盐商的低价倾销只是幌子,他们的目的是扰乱市场,最终达到垄断的目的。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
萧瑾提出“联合控价,保质提量”的策略。他建议本地盐商联合起来,统一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价格,杜绝恶性竞争。同时,提高盐的品质,建立品牌效应,以此来对抗外来盐商的低价冲击。
起初,一些盐商对萧瑾的策略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联合起来容易,但如何保证大家都能遵守约定?萧瑾胸有成竹地解释道:“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盐业商会,制定规章制度,互相监督,违反者将受到惩罚。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官府参与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萧瑾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盐商的支持。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外来的威胁,保护自身的利益。在萧瑾的组织下,盐业商会很快成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王盐政原本想从中作梗,收受宋盐商的好处,打压本地盐商。但萧瑾早有准备,他暗中收集了王盐政收受贿赂的证据,并将其呈报给了知府。知府震怒,立即将王盐政革职查办,换了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员接任盐政。
失去了官府的庇护,宋盐商的低价倾销策略彻底失败。他们的盐品质低劣,价格又无法长期维持低位,最终只能黯然退出市场。本地盐商在萧瑾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不仅抵御了外来的冲击,还扩大了市场份额,盐业一片繁荣。
在萧瑾的一系列努力下,当地的盐业蓬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产量提高,品质提升,价格稳定,百姓受益,官府的税收也随之增加。萧瑾的名字,也成为了盐业发展的传奇,被永远铭记在盐业的历史中。他不仅解决了盐业危机,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几年后,萧瑾已经升任知县。一个秋日的傍晚,他站在县衙的庭院里,望着天边的一抹残阳。舒瑶和舒婉姐妹俩正陪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突然,一个捕快匆匆走来,在萧瑾耳边低语了几句。萧瑾脸色微变,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周边地区的盐商……又有新动作了?”他低声说道,目光投向远方,似乎要穿透那层层迷雾,看清隐藏在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