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探花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武周朝女宰相于倩

李金科笑着摇了摇头,他如何听不出王二话语中的献媚奉承之意。

他固然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但他毕竟对历史只知道皮毛,这一年的进士题目他并不知道。

如果这一次的考题碰巧出到他曾经背诵过的题目,他自然是胸有成竹。

可一旦遇到他不熟悉的题目,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勉为其难的应对。

关于这件事,李金科对自己是有着清醒认识的,这个时代流行骈文,讲究‘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若是给李金科一个陌生的题目,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文章能在这些数十年荫浸于文章写作的掉书袋中脱颖而出。

依依不舍的从欧阳询的匾额上收回了目光,李金科看着王二,“王先生,咱们继续走吧。”

“好,”王二连忙接着在前面带路,他的手指向国子监的正门,“那里,是国子监的正门。

除了皇帝陛下祭祖之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关闭不开的,只有两侧的门供人出入。

左侧的那一座门名为礼门,是朝廷官员以及国子监的教职人员出入的通道。

右侧的门叫做义门,是如同小郎君这般国子监的学子们进出。

而我们这些小吏们,只能从后面的校门通行。”

王二说到这里,再次转过头看向李金科。

“所以小郎君,今天小的能够从义门走一遭,还是托了您的福。”

转过头,王二带着李金科继续向里面走,走过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拱桥,停在桥上,双手扶着桥栏。

“小郎君,这个水池名叫雍池,据说每一届科举中第的进士,都要在此洗笔。

小郎君以后必然能在此洗笔,也不知在下的那个劣儿,未来是否有机会可以在这座石桥上走一遭。”

“王先生,”李金科笑着看向王二,“我看这国子监规模极大,不知如今这里有多少人?”

王二听到李金科的问题,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志得意满的笑意。

“如今这国子监内,每日至少有万人以上的各色人等。”

“上万人?”李金科也是被王二的话惊的不轻,“有这许多人?”

上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每个人间隔一米排成一列纵队,那可是有十公里的距离。

如果排成方阵,至少也要需要一万平米的地方,而他穿越之前的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也仅仅只有七千平米。

看到面前这位小郎君讶异的表情,王二脸上的得意之色更加明显,他笑着向将国子监的情况介绍给李金科。

根据唐高祖李渊时代的规定,国子监对于招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共有学生两千两百一十人。

其中国子学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其中官家子弟五百人、俊士八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三十人,算学三十人。

除此之外,还有监祭酒、监丞、司业、博士、典簿、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员。

再加上杂役、书办、厨房的庖丁,并非学子的人员也有数百人。

等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当政之后,国子监更是进入了监鼎盛时期,招生规模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

《唐摭言》中记载: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增置学生凡三千二百六十员。

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到了武则天的时代,国子监的学生更是超过了万人以上,仅藩属国派遣的留学生,就超过四千人。

王二滔滔不绝的讲述,听的李金科瞠目结舌。

“小郎君,你可知道如今咱们国子监的祭酒是何人?”

王二忽然停下来,转过身子一脸神秘的看向李金科。

李金科穿越之前,对武则天这个时代顶多就知道有狄仁杰、武三思、李显这些闻名遐迩的人物,至于国子监祭酒是谁他却并不清楚。

再加上刚一穿越之后他便成了孤儿,整日混迹于市井之间,对于这些高高在上的朝廷重臣他更是一无所知。

看着李金科迷茫的眼神,王二笑了笑。

“咱们国子监如今的祭酒,可是一位女子,她便是如今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监国子监祭酒于倩于娘子。”

于倩?李金科对这个名字十分生疏,武则天时代中他唯一知道的女官便是如今的昭容内相上官婉儿。

让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千古留名的上官婉儿之外,武周朝竟然还有于倩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女臣。

要知道‘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可是相当于宰相的品秩。

“咱们这位于娘子,据说三岁时便进入家学读书,其子平原郡开国公李詹便是她一手教授而成。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高宗皇帝开科取士,她的儿子年仅十二岁便一举夺魁,考中明经榜首。

高宗皇帝当时感到十分新奇,当他问李郎君的老师是谁时,李郎君回答高宗陛下是他的母亲。

高宗皇帝随即便在大明宫召见了于娘子,并当场册封其为司籍(正六品的女官,主要是教太子读书)。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春,高宗皇帝下旨任命于娘子为国子监祭酒,此时的于娘子年仅三十五岁,也是我朝唯一一位紫袍女臣。”

王二的这一番话,听的李金科可谓是目瞪口呆。

他穿越之前便知道唐朝的风气开化,是华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男女相对平等,文脉鼎盛的时代。

可王二所讲述的于倩,她的传奇经历却让他感到自己对这个时期远没有那么了解。

一想到这里,再对比宋元明清之后社会风气的迂腐与保守,李金科对于这个时代产生了深深的期待。

二人在国子监内一前一后走了约一刻钟的工夫,这才来到一个院子门口。

王二在院门口停下,转身看向李金科。

“小郎君,这里便是国子监的属衙,您拿着告身文书进去找一位名叫韦承庆的司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