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看中国:文明通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围绕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和“多地起源说“,国内学者的研究和争论

时间到了1997年的7月,德国慕尼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克林斯(M.Krings)教授等学者,对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山谷,距今大约六万年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化石,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抽提和PCR扩增,并对提取出的DNA进行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中,有12个片段与现代人类完全不同,且处在现代人类的变异范围之外;经过计算机建模,计算出二者的分化时间居然在30万年以上。根据这一结论,推测非洲直立人是二者共同的祖先;而根据多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曾经和智人一起生活过,他们并存历史在10万年以内;也就是说,如果尼安德特人曾经和智人之间有直接传承关系的话,差异应该小于十万年,绝不可能达到30万年,因此,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克林斯的这一研究成果,曾被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克林斯的研究成果,是分子人类学支持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因其确认了尼亚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因为和中国一样,过去欧洲人也曾一直认为,尼安德特人很有可能是他们的祖先,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学特征也和现代欧洲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中国学者也紧随其后开展了相关研究。

1999年,中科院研究员宿兵等学者,利用19个Y-SNP构成的一组y染色体单倍型,对中国各省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地总共925个个体的不同人群进行研究,证明包括中国各人群在内,全部现代东亚人群的Y-SNP单倍型均来自于较晚发生的突变,而更早的类型仅存在于非洲。由此宿兵等学者认为,现代东亚人全部来自非洲的某个祖先。宿兵等学者的研究,因样本群体是东亚人群,开创了国内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先例。

紧随其后,2000年复旦大学以金力教授为首,组织了包括中外专家的研究团队,他们在西伯利亚、中国、东亚各地的163个代表族群中,抽取了1127个男性血液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全部都是y染色体亚当后裔M168标记男子的后裔,没有一个例外。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01年5月《科学》杂志上。

2001年,浙江大学的柯越海教授,复旦大学的金力教授、卢大儒教授等,对来自中国各地区近12000个男性随机样本,进行了M89、M130和YAP三个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多达万份的样品无一例外具有M89、M130和YAP三种突变型之一,并没有发现任何个体携带有除这三种Y-SNP之外的突变类型,也没有发现同时具有M89、M130和YAP突变中任何两个以上突变的个体。这一研究成果,与非洲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完全一致;在检测的所有中国12000份样品中,全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M168突变形的遗传痕迹。

2005年起,一个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由90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对亚洲人口的基因进行了全面调查。该项研究采用了2000名亚洲人的样本,并比较了73个亚洲人种群的5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全部源于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参与研究的中国学者李辉、宋秀峰和金力指出:“东亚的现代人具有共同的非洲起源,大致在距今1.8万年~6万年前,最早的一批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进入东亚的南部,然后随着东亚的冰川期结束,逐渐北进,进入东亚大陆。另一只迁徙的路线,从东南亚大陆开始,向东逐渐进入太平洋群岛。“

中国分子人类学家如此大范围、高频率地进入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领域,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了一缕春风。在大势所趋下,古人类学家、中国现代人类“多地起源说“领军人物吴新智院士,在1998年修正了他的学术观点,提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新假说。吴新智院士认为:“连续进化是主流,附带有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连续进化使得中国的人群,保持了易与其他人群区别的特征;杂交使得住在中国的人群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仍旧能与其他人组保持在同一个物种内“。“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受到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部分学者的支持,即坚持强调研究人类起源应以考古遗址出土的化石依据为主;其中,中科院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高星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洲说“和“替代说“,虽然在学界有相当多的认同,也有相当多的古老人群基因数据做论点支撑,但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科学结论;基因研究人类起源本身并不严谨,归根到底,这些研究还是要用化石检验,因为化石才是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直接证据。随着新材料、新数据不断被发现、被披露,现代人类“多地区进化“及“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论述,或许更为可靠。

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与“多地起源说“的争论,在国际学术界,随着分子人类学的登场,或己偃旗息鼓;21世纪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持续发展,或可为这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争论画上句号。但国内学术界,两种起源说的争论,虽已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离画上句号还需要一段时间。个种原因,除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还与国内僵化、论资排辈的科技管理体直接相关;至于说国内学术界,何以如此钟情现代人类“多地起源说“和“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华夏特殊论“——在人类起源和人类进化领域,表现为看似符合逻辑的“东亚环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