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经典纹样图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敦煌历代边饰的特点

敦煌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到元代,凿窟不断,窟中壁画在近一千年时间里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边饰是指敦煌历代各类壁画中用于分界的带状连续纹样,它起到分隔区域、装饰空间等作用,运用非常广泛。

盛唐茶花藻井·一五九窟

例如,在石窟顶部正中的位置,通常有仿古代建筑的藻井结构装饰;在中心图案区域之外,用带状连续纹样包裹的一圈,即为边饰部分。

除了在藻井中,敦煌石窟壁画各区域都会运用边饰进行分隔和限制。

十六国—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先后在敦煌建立统治。由于新统治阶级入主中原的时间不长,受其文化艺术的影响还较少,所以边饰图案的单元形状和母体纹都比较简单,以忍冬纹、云气纹、几何纹、凹凸平台纹为主。但采用巧妙的方式将这些边饰连续组合,就能形成丰富的纹样。

西魏忍冬纹边饰·二五一窟

在着色上,大多采用平涂,勾勒黑、白线条,用笔较豪放,主要用土黄、土红、石青、石绿、黑、白等进行填色。比较典型的是,此时期所用白色以白垩和铅白为主,其中铅白经过近千年的氧化,如今已变为黑灰色。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边饰图案简单,技法也比较单一,主要以图案简单有序地排列,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隋代时期

隋统一北方后,在文化艺术上部分继承了北朝的风格并有所丰富,边饰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材,例如伎乐童子、火焰宝珠、翼马、对鸟等。而隋代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联珠纹图案,不同区域的壁画之间往往用联珠纹边饰分割,一些较宽的边饰用环形联珠纹组织,联珠圈内绘翼马、对鸟、莲花等纹样。

隋翼马联珠纹边饰·四〇二窟

唐代时期

唐代敦煌装饰艺术达到顶峰,一是因为唐代佛教的兴盛,二是因为唐王朝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文化。唐代时期的敦煌装饰艺术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别。

·初唐

初唐云纹边饰·三三四窟

初唐时期,边饰结构较为简单,形象概括生动,纹样均衡疏朗,色调以石青、石绿为主。很多边饰采用退晕手法画出渐变色效果,显得浑厚而富有变化。

·盛唐

盛唐团花纹边饰·四五窟

盛唐时期,边饰层次更加丰富,图案更加繁复,出现了很多精美绝伦的单元形状和母体纹,如宝相花纹、团花纹、龙凤纹等;色彩鲜明华丽,退晕效果极其细腻。

·中唐

中唐卷草藤蔓纹边饰·二一七窟

中唐时期,边饰的结构主要源于枝叶纹饰自身的翻卷,基本满铺,构图十分饱满,但处理手法和上色方式都较为简单。

·晚唐

晚唐飞凤卷草纹边饰·八五窟

晚唐时期的边饰主要是中唐时期的延续,这一时期的边饰大都以青蓝色为主要色调,青蓝色的花叶和土红色的底色对比强烈。

宋元时期

西夏飞凤莲花纹边饰·榆林窟十窟

宋元时期的敦煌装饰艺术的发展接近平缓,装饰性和艺术水平逐渐走向重复平淡,但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夏、元这种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时代,敦煌装饰图案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例如,西夏的波状卷云纹就带有回鹘民族的典型特征,甚至有带中亚风格的重瓣莲花和西番莲纹样等;元代的一些图案里绘制了带有立体感的红色、绿色、青色宝珠。这些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是宋元时期边饰的新颖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