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创伤和疗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当你躲避领导时是在躲避什么?

你对领导的戒备和提防,实际是对父母的戒备和提防。

能在人前一展身手,希望被认可和肯定,这是多数人的普遍心理,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些方面去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但是人的价值是通过他日常所做的事情来体现的,当一个人的能力很强,可以做很多事情,或者可以做很多人做不来的事情时,这个人的价值就很不一般了。但是如果既想被认可,又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做事,比如有的人习惯于一个人偷偷地做事,而无法在别人的注视下进行,只有事情做完才肯让别人知道。如果这种情况很严重,就成为问题了。

我的来访者Z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Z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不累,收入也可以。唯一不足的是,工作了近二十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平心而论在单位也算是老资格了,可就是一直原地踏步,升职这种事似乎压根儿就与她无缘,甚至是日常工作都很难听到领导的一句肯定。

Z是那种不太爱和领导搭讪、见了领导躲着走的员工,作为一位女性,她只希望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生活,也没有想过事业一定要怎么样。但是Z担心的是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会对她的工资收入以及以后的退休问题带来影响。因为她觉得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会在领导面前刻意表现的人,相反地,只要领导来到办公室,或者只是房门开着可能出现,她都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做自己的事。于是干脆停下来东摸摸西看看,等领导走了,或者身边没人了,自己再专心工作,甚至很多时候只能在晚上工作。所以她的工作虽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分配的工作都能完成,甚至可能完成得还不错,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是干活儿少,工作不努力,当然更难以担大任。

之所以到现在才来咨询,是因为Z以前没觉得这是个问题,而且之前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在吃了很多的亏之后,她觉察到自己的这个习惯有些不对劲,别人似乎都不像她这样,所以想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时,如果背后站了一个人,不管是否看着自己,都会觉得如芒在背,非常不自在。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排除陌生人带来的安全感问题,排除正常讨论工作需要面对同一份文案,我们这里讨论的仅限于和正在做的工作不相干、但是又比较熟悉的人站在背后,领导当然是其中更重要的人。这时候心理越强大的人,受此影响越小,只有极少数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旁若无人”地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自信心的表现,心理素质极好。而像Z那样,只要办公室有领导的影子,甚至只要门开着知道领导在,想到领导随时可以进来就无法正常工作,就有必要深究一下根源了。

经过了解得知,Z虽然也是一把年纪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是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她是独生女,她的妈妈独自带着她,把她视为生活的唯一,对她的一举一动都要了如指掌,不允许她有丝毫的隐藏。不仅如此,小时候每当她做什么事情,妈妈都要在一旁发表议论,要么把她的游戏或劳动说得一无是处,要么就是因为什么事情直接中断她手里的动作。因此她从来没有在妈妈的眼皮底下完整完成一件事,不管是叠一个纸蝴蝶,还是算一道数学题。这样,Z在妈妈的面前习惯了什么都不做,这样会少挨批评,避免了做什么都无法完成的挫败感。如果她实在想做,或者需要做,就找个单独的房间或相对封闭的空间悄悄去做。

即使这样,也不能挡住妈妈监督她的眼睛。因为以前家里房间的门都是没有锁的,她常常在正聚精会神做事情的时候被突然推门而入的妈妈和同时发出的吼叫声吓得心里突突跳。所以Z慢慢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偷偷地背着妈妈的习惯,即使是妈妈希望她做的事情也是一样。只要妈妈在,只要不是自己认为绝对安全的地方,她都不会做任何事情,而且不管做什么都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过程,除非做好了拿出来。这样即使挨骂,至少不会被打断,如果做得好,还有可能被看到的人夸奖。长大后Z还因为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偷偷裁剪衣服被妈妈骂,因为她没办法开门进来。但是Z却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这就可以发现Z在工作时受领导存在的影响如此严重的原因。当Z工作时,潜意识里领导其实就成为她妈妈的角色。当看到领导来办公室,她会本能地绷紧了神经,提防领导看到她正在做的工作会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就像妈妈看到她正在做的手工刻薄地贬低一样。当她知道领导在单位,随时有可能到办公室来,就会马上紧张起来,担心领导会像不速之客一样突然进来,毫不客气地打断她的工作,就像妈妈怒气冲冲地突然推门而入,再把她在胆战心惊中辛辛苦苦做的半成品毫不留情地毁掉一样。而她又不能有单独属于自己的房间把门锁起来工作。

所以Z对领导的抵触,实际上就是对妈妈的抵触;对领导的提防,就是对妈妈的提防。在对Z的一次催眠治疗中,她的童年时代几乎到处都是妈妈对她监视的眼睛,院子里、门后面、窗户外……让她无所遁形。同样的,当知道领导在单位的时候,潜意识里感受到的就是妈妈那双监视她的、随时都会看到瑕疵的不满的眼睛。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她无论如何也难以静下心来工作。

父母的控制欲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也是子女出现问题的最大根源。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手段可以说五花八门,不管是以爱的名义,还是自虐式苦情控制;不管是精神控制,还是对子女肉体的禁锢。这种对子女的控制看似是对子女的爱与重视,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深深的忽视。因为他们看不到孩子心理上的惶恐和害怕,看不到他们学习上真正的困难,更看不到孩子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精神营养。他们看不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或者说即使心里知道,也当作没看到。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一旦独立了,就意味着父母没用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是长辈对于晚辈最深的内心恐惧之一。

所以当我们在听一些家长说“孩子离不开我们,需要我们的照顾”时,要先搞清楚,是孩子离不开大人,还是大人离不开孩子,又或者是因为大人离不开孩子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而离不开大人。

当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由隐性发展到像Z的妈妈那样明目张胆不留一丝缝隙、没有一点个人空间时,这些除了会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导致他们日后在婚姻和工作上出现一系列问题,还会使他们退避三舍,想方设法远离父母,远离原生家庭,想办法脱离父母的控制,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不如此,他们也无法真正长大,他们长不大,也就不可能对父母有真正的回报,有的,只会是意想不到的悲剧。

实际上,孩子的独立,既不会让父母真的失去孩子,也不会让父母变得没有用。父母要和孩子去建立“连接”,而不是“控制”孩子。

“连接”与“控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连接”是温柔的注视,会真正关注另一个生命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对方的实际状况,在自己与之互动时不断做出调整。对于亲子关系来说,“连接”就像放风筝,给他足够广阔的空间,只需把握一定的方向。

而“控制”是僵死的,是亦步亦趋的,是一方只能跟着另一方的脚步、按照另一方划定的路线走,并且控制的一方要随时体验可能失控的焦虑。被控制的一方则要么完全成了木偶,要么随时伺机逃跑,在这种紧张僵化的气氛中,甚至连自由呼吸都成为奢侈的事情。

当父母能够抛掉这根对子女捆绑和控制的“绳索”时,在心理上允许孩子和自己之间有那么一点距离,给孩子一个适当的活动空间,才有可能看清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也才能使彼此更顺畅、自由地呼吸。

但愿这种可以自由呼吸的亲子关系不再是孩子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