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有一种病,叫“懒病”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的段子:“人的一生中,心里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勤奋小人’,一个是‘懒惰小人’,读小学的时候‘勤奋小人’常常把‘懒惰小人’打得落花流水,读初中的时候他俩常常打成平手,高中的时候‘勤奋小人’常常被‘懒惰小人’打得鼻青脸肿,终于,大学的时候他俩不再打架了,因为‘勤奋小人’已经被打死了。”
短短一百来字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大家觉得这根本不是搞笑段子,这说的就是人生呀。
懒也是分等级的,在“懒圈”里谁也别妄想当第一,因为“懒无止境”,没有最懒,只有更懒。别幻想着自己只是懒一小会儿,过段时间就好了。懒也是一种“病”,它无法自愈,且隐蔽性极强,甚至无法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懒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级”。对此我深有体会。
在我还是个不怎么懂事的孩子时,那是我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时光。那时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嘴上经常挂着“为什么”三个字,我可以顶着大太阳玩一中午,扯着嗓门儿哭一晚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午休?想都不用想,我根本不懂什么叫累!
上了小学,我体内的“懒惰小人”出生了。我发现自己竟然也会渴望睡觉,而这往往集中出现在我每天早起去学校、上课听讲以及做作业三个时间段。我还发现自己开始赖床、懒得写作业、懒得洗袜子、懒得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懒惰小人”在作怪。幸运的是,每当“懒惰小人”开始作妖时,我妈就会用高昂的大嗓门儿来“关心”我。基于在家和学校的“求生本能”,我的“勤奋小人”总能将“懒惰小人”打得落花流水。
等上了中学,我的“家庭地位”迅速提升。一是因为我的身体快速发育,个子长高了,不再是原来那个爸妈一只手就能“击倒”的小矮子了;二是一直辅导我作业的爸妈发现我做的习题越来越难,他们在我学习上的发言权变得越来越少,只能充当后勤保障,变着法儿地给我做有营养的饭菜。在没人“威慑”的情况下,我体内的“懒惰小人”也快速发育,变得越来越猖狂。
放暑假时,我认真地制定了假期预习计划,并将其贴在墙上,期望能时刻提醒自己,可“懒惰小人”却让我懒得坚持下去,直到快开学了才急急忙忙补作业,哪还有精力去管预习的事情呢?
英语成绩不理想,于是我决定每天早起半小时背单词。可每当闹钟响起,“懒惰小人”却让我根本舍不得离开暖烘烘的被窝。
今天该洗头了,看着镜子中乱糟糟、油腻腻的头发,纠结了半天,“懒惰小人”却建议我只洗刘海儿……
总之,在这个阶段,我体内的“勤奋小人”在面对“懒惰小人”的挑衅时会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很多时候都会败下阵来。只不过在高考的压力下,“懒惰小人”还是有所忌惮,不敢太嚣张。
终于,高考结束了,我考上了大学,学习压力骤减,父母和老师再也不会整天盯着我学习了。我搬进了大学宿舍,光明正大地摆脱了父母的“掌控”,每月还能定时收到数目可观的生活费,这一切都大大刺激了我体内的“懒惰小人”,于是它开始在我的体内称王称霸了。
没有课时,我可以躺在床上玩手机,一直玩到天亮,再从天亮玩到天黑。到了饭点我也懒得下床去食堂,而是用手机点外卖或是让同学帮忙打饭。为了考英语四级,买的单词书一年只背会了第一个单词“abandon”。以前制定的计划书好歹还能实施一半,现在直接是写完就作废。以前出门还能洗个刘海儿,现在连这个环节也省了,直接变成了戴帽子,甚至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懒惰小人”正式将“勤奋小人”打败,在我的体内宣誓主权。当然,“勤奋小人”并没有彻底消失。当我刷朋友圈看到别人越来越优秀时,当我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当我为日后的工作感到焦虑时,当我看到一直供我念书的爸妈有了白头发时,我的“勤奋小人”就会瞬间苏醒。但可悲的是,弱小的它已经不再是“懒惰小人”的对手,还没坚持一天就又被“打个半死”。
在我最懒惰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隔三岔五地瘫在床上看心灵鸡汤,读一些自律方面的书籍,或是写一张永远都不会执行的计划表。
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开始懒得行动、懒得学习、懒得自律、懒得坚持,如果不把懒惰的毛病治好,即使看很多有用的学习技巧,制定一个个看似很上进的目标计划,又能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作用呢?
在我十几年和“懒病”抗争的血泪史中,我发现自己的“勤奋小人”之所以总被“懒惰小人”打败,是因为“勤奋小人”的体力和耐力严重不足,没打几个回合就累趴下了。这并不是因为“勤奋小人”天生就比“懒惰小人”弱,而是因为它身上的包袱太重了,而限制“勤奋小人”发挥的包袱,都是我自己背上的。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制定计划和目标呢?大多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你猛然发现别人似乎过得都挺好,而自己现实处境和理想生活的差距却很大时,这会让你感到无比恐慌、焦虑和痛苦。于是你默默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下了“改过自新”的计划。在这种“鸡血”分泌过多的情况下,你会觉得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而此时制定的计划绝对是高目标、多任务、重强度、求速度,和自身实际能力严重脱轨。
一本英语四级单词书?我要一个月搞定!减肥十斤?给我21天就行!复习申论?一个礼拜就可以拿下!与此同时,你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誓言,如:从明天开始,我再也不吃晚饭了!从明天开始,每天6点起床跑步5000米!从明天开始,每天看1个章节的书!从明天开始,每天练习英语听力1小时……
目标越大,誓言越响亮,任务定得越多,你给“勤奋小人”的包袱就越重,越削减它的战斗力,“懒惰小人”的胜算也就越大。
造成你痛苦、焦虑、无力的根源是你想要变得更好,却没耐心让自己一点点慢慢变好!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控系统,它的正常运转是需要消耗“电量”的,这个“电量”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志力。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早晨是我们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具体表现就是脑子更好使、更有干劲儿,能够主动地“强迫”自己完成制定的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也在不断地被消耗。当“电量”不足时,自控系统就会进入“自我保护”状态,这时我们的思考能力、自控能力、毅力、执行力等表现就会大幅度下降,变得懒惰起来。如果此时我们没有及时地给自控系统“充电”,而是继续一味地向自己施加压力,企图唤醒体内已经饿得半死的“勤奋小人”,就会进入越自控越失控的状态。越着急、越焦虑,压力越大,意志力损耗就越多,自控系统就越无能为力,执行力就越差,最终只能选择破罐子破摔,通过沉迷游戏、暴饮暴食、无节制消费等方式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
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自我的活动损耗心理能量理论,简称自我损耗[7]。他认为,如果个体将自我管理的资源用来改变以往的习惯,那么个体就会在随后的自我管理任务中产生损耗效应。尽管你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但是每一次的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等,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引起自我损耗最重要的五个因素分别为: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越自控越失控,制定越繁复的任务,执行力就会越匮乏,越苛责自己,就越容易屈服于诱惑。太急切地追求成功,往往会用力过猛。大脑在制定计划时往往会犯“空想主义”的错误,觉得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再苦再累都能坚持下去,但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和自身的执行能力是完全脱节的,等到真正实施时,繁重的任务只会加快自我损耗,直接导致自控系统瘫痪。
懒惰的人并非没有上进心,颓废成瘾的人也只是被自己的计划表压垮了。因为不擅长意志力管理,缺乏执行策略,而让自己的精力被白白损耗。他们之所以选择迷失在短期快感中,无非是在高压和失望之下做出的自保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