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治疗基础》:治疗态度
“态度”被定义为“对某事的一种稳定的思考方式或感受,并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韦氏词典,2016)。”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体现了情感和意图的表达方向。治疗师通过有意识或潜意识的方式表达态度,病人通过其有意识或潜意识的经验感知治疗师的态度。病人与治疗师能否成为“好拍档”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师的内在态度。
本书阐述的几种态度是治疗师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能帮助治疗师将“个性化”与“专业性”(Adler and Bachant,1998)融入自身能力,使自己在治疗病人时,既做到专业性,又兼顾针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师要完全掌握这几种态度,我们承认只是或多或少地掌握其中几种是了解自身必不可少的一环。当意识到我们无法完全掌握这些态度,但仍把这些态度看作我们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时,我们便跨越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通向更好未来的道路上前进。
重视过去经验的影响
重视个体过去经验是心理动力治疗的基础。在心理动力治疗中,一种必要的工作态度是:理解一个人的过去对其当下的愿望、恐惧、需求、幻想、想法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样的理解令病人愿意探寻自己不适应行为的原因。在心理动力治疗中,病人在情感层面上与过去经验建立连接,对自身的理解更为深入,相比接受其他限时限次的治疗方式,心理动力治疗使病人获益更多(Shedler,2010)。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曾说过:“过去从未消亡,甚至从未过去。”治疗师应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理解过去经验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儿童时期经历的关系、丧失、依恋塑造了当下意识及潜意识的经验。连接过去与当下经验是心理动力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病人了解其愿望、恐惧和冲突的来源。特别是对有复合发展性创伤的病人来说,在情感层面,他们很容易被关系、思维和感受模式干扰,而且这些模式已逃脱了理性控制。因此我们要去探索这些模式因何而成,以及是什么使得病人难以逃离这些模式。无法理解早期的人际互动组织了目前的心理功能,而且组织的方式具有普遍性,治疗师就只能关注病人关心的表层内容,无法了解病人苦苦挣扎的深层问题。
尊重
“尊重”这一态度应根植于治疗师与病人的意识中。尊重代表了治疗师谦虚的态度,即治疗师要知道:只有病人有权利决定是否去探索他的内心体验,只有病人能决定治疗的准确性和深度。治疗师不知道促进成长或者抗拒改变的力量的强烈程度和性质。只有病人有权利探索其内在动力——恐惧、幻想和欲望,它们甚至从未被表达过;只有病人能决定其要改变的程度。总之,鞋子是否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
那些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虐待或忽视的病人,在其过往时光中经常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他们的愿望没人理会,情感被人忽视,行为受到控制。他们能“幸存”到今天,依靠的是建构一个虚假的自我或与自我体验剥离。这两种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在治疗过程中再次上演。抱持尊重的态度,能让治疗师更仔细地倾听病人,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知道怎样做会给病人最好的帮助。那种想让病人变得更好的迫切念头,往往出于治疗师个人的反移情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尊重能给治疗师一个喘息的空间去感知当下的情景是幻想还是再现,这有助于下一步工作焦点的确定。具体体现尊重的方式是耐心。治疗师要理解治疗工作是需要时间的,病人允许我们探索他们内心隐秘的角落需要时间,我们改变他们深深依赖的神经网络也需要时间。认为心理治疗工作很容易或很快速的想法,违背了尊重的原则。
在一次治疗中,莉莉为自己迟到十几分钟向我道歉。这不是她第一次迟到了。我问她:“是什么总是让你迟到呢?”以往她会找一大堆借口来逃避反思。这一次她耸了耸肩,简单直接地回答道:“我总是这样,迷失在了思绪里,不知不觉中,我就又迟到了。”于是我们一起探索了她陷入沉思的部分,其中包括一段儿时记忆:她曾经一连几个小时盯着窗外看,想象她“真正的”父母会把她带走,把她从身边那些疯狂、危险的人手中解救出来。导致她“迷失”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对将要进行的治疗互动感到焦虑;因她自身的解离而产生的强烈舒适感。我们可以在治疗中进一步核实、验证这两点。如果想要从实用性上帮她解决迟到问题,比如建议她设定一个闹钟,就会错过探索她与自身和他人关系这一重要方面的大好机会。如果以尊重、感兴趣和好奇的态度与她讨论迟到的再现,我们就有机会和她探索与迟到相关的自动模式的核心内容。
秉持尊重的态度,意味着治疗师不能想着去校正病人。尊重是一种信念的体现,即通过理解,相信最深层的疗愈来自病人自身。我们帮助病人发现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愿望、恐惧;帮助他们面对那些发生在儿童时期,阻碍他们掌控自己人生的可怕经历;帮助他们理解自身选择的复杂性。与之相反的做法是:通过给建议的方式告诉病人应该做什么。这种做法让病人持续性地把自己当作儿童而非成年人,进而被刺激再现其儿童时期的应对策略。这种做法扰乱了病人学习用内在自我指引自己人生的过程,也违背了尊重的原则。
好奇心
也许好奇心是治疗师“工具百宝箱”里最重要的一种态度,它代表了治疗师有强烈的意愿去了解病人的更多事情。好奇心促使治疗师挖掘病人过去经历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探索病人内心最深层的愿望与恐惧的关键。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Loving Vincent)这样评价伟大的画家梵高:对他来说,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治疗师要学着对细节持有好奇心,还要对各种细节如何组合到一起感兴趣。对他人不加掩饰的经验抱有开放的态度,是好奇心的支柱。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不同于他人的经历,而我们天生带有的偏见会弱化我们接受这些不同的能力。如果治疗师极为真诚地传达出了对病人内心生活真实图景的兴趣,病人就会愿意与治疗师分享之前从未被人知晓的那部分自己。即使是很微小的细节也能激发联想、想法、感受以及幻想。基于这样的意识,治疗师和病人不仅能弄清组织模式,也会更有兴趣去做接下来的探索和理解工作。
治疗师也要对那些未被说出口的、被遗漏的内容保持好奇心,还要关注这些内容与被表达的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对病人的未言之语持有好奇心,有助于治疗师探究相关的感受、意义以及组织。这就需要治疗师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摒弃封闭式问题或限制探究的问题。当内部或外部刺激发生时,对互动的细节感兴趣可以帮助治疗师看到和感受到病人在哪里,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对刺激做出反应。从治疗师和病人的人际关系层面来讲,治疗师的好奇心向病人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哪怕你很讨人嫌、怒气冲冲、心情沮丧或深感绝望,我都渴望了解真正的你。这个信息并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达的,而是糅合在治疗师对病人内心世界的好奇里,无声胜有声。尤其是在面对早年经历过关系创伤的病人时,治疗师要真诚地表达对他们过去经历的兴趣,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不会因创伤退缩,我们想要全面地了解你。
不评判
在治疗中,如果我们保持了好奇心而没有做到不评判的话,好奇心的力量就会被削弱。病人带着问题来找我们,他们的问题包括核心情感问题:性、攻击性冲动、难以与他人建立连接、各类创伤、愧疚、羞耻感、童年愿望和自身无法控制的行为。好奇,使我们渴望了解病人不适应的行为因何而起,以及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还在影响着病人现在的生活。好奇,帮助我们远离评判。随后,治疗师以不带偏见的态度接近每位病人,这对让病人愿意袒露自己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有创伤史的病人来说,评判意味着治疗环境不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武断地判定(即使未说出口)病人是怎样的,违背了治疗原则,破坏了创建病人与治疗师友好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创伤往往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天真和奇怪的想法。无论我们发现病人的经历多么令人反感、恐惧或不安,我们要知道,一定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使病人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相比直接作评判,这更有助于我们探索病人的内心。
共情
共情是治疗师的第一语言。治疗师必须熟练掌握这门语言,以便与病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并推进治疗。共情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的能力,也是母婴关系早期交流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共情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不通过言语来表达。共情指基于身体的情感表达,通过声音、语调、眼神交流、触摸以及动作姿态来实现,并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发展。婴儿读取这些非言语信息,并通过自身的感知建立起内在工作模式(Schore,2015)。治疗性互动使双方理解言语之间和言语之外的意思,进而了解自我与他人,并与自我、他人建立连接。共情的连接与切断会激发早年的情感调适问题,如果能成功攻克这些问题,治愈过程就会有进展(Abend,1986;Beres and Arlow,1974;Kohut,1971,1982;Orange,1995;Shapiro,1981;Zwiebel,2004)。谢弗(Schafer,1959)将共情简明地描述为:分享和理解他人短暂心理状态的内心体验。共情为治疗师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治疗得以生根,病人的成长也备受滋养。在动力性探索中,共情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治疗有创伤经历的病人时。因为在他们的既往经历中,共情失调以及紊乱的依恋的问题很常见。
然而,我们必须要分清共情和过度认同病人的经验,尽管这两者的界限很模糊。共情不是指治疗师在理解病人经验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而是能够作为独立的个体与病人的经验相连接。界限很重要,一个好的共情连接的特点是独立分享、互不兼容。作为治疗师,我们要发展出一种能力,即在共情性认同与观察距离的紧张关系中具备倾听的能力(Zwiebel,2004)。
治疗师过多沉浸在共情中,会失去使用治疗工具的能力和外部观察视角,特别是在治疗那些有复杂发展性创伤的病人时。在治疗之初,我们并不知道病人的完整经历,保持警觉、避免过度认同病人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与病人的经历相连接,但不能过度沉入,以免自己陷入其中,并与严重影响病人的恐惧和障碍产生共鸣。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能够在共情性回应和客观觉察这两种能力之间灵活切换。
真诚
真诚指治疗师做真实的自己的能力。真诚建立在接受完整自我的能力之上,是一项终生任务。在治疗互动中,真诚必不可少。对真诚的感受也因人而异。通常,我们在见到一个人时会判断这个人是否真诚可信,对于那些在童年时遭受过虐待、忽视的病人来说,他们在判断时则更加谨慎小心,因为他们早年的经历告诉他们人是不可信的。有过创伤经历的病人,经常对一个新认识的人持有观望的态度,他们并不确定这个人是否为之前施虐者的新版本。试图成为一个比实际更好的人或更完美的治疗师的意图或举动,都会被病人感知并解读为不值得信任。此外,治疗师接受自身的局限,能够给病人树立一个接受自我的榜样,同时也让病人清楚感知到自己正在与谁建立连接,从而产生安全感。有多种方式向病人传递自己的真诚,既可以通过我们对病人所说内容的真实性,还可以通过非语言的表达。
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病人有他们自己的日程安排、时间规划以及各种限制,治疗师也是如此。接受我们自身独特的局限是认识自我的一部分;接受在建构心理治疗计划时遇到的局限是治疗工作的一部分。在每一次制定治疗框架时,治疗师都在接受、制定着各种限制,例如:是否持续治疗,是否准时开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以及希望能够按时收到付款。当然,在治疗中,总会发生一些情有可原的情况,比如我们不想把一位正在哭泣的病人赶出门。我们通过维持治疗框架和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来展示接受和设置限制的能力。此外,我们也需要接受我们个人的、情感的、理性的局限。我们是人,不是神,都有不足之处。在努力克服自身局限时接受自己有局限这一事实,有助于帮助病人了解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并且承认自身的局限和错误并不可耻。病人可能会与局限抗争,经常想要否定它们的存在,或者去试探治疗师对自己的容忍度到底有多高。局限通常与强大的、怪异的幻想捆绑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大力挖掘这些。利用治疗框架的局限性产生的问题,我们可以立即接触核心冲突和问题。了解了治疗师也是有局限的,而且他们还能够接受自己的局限,病人就获得了一张安全网,能让自己体验自己的内心生活。
治疗师要知道自己的另一个局限,即自己并不能帮助每一位病人。治疗师会因为一些病人触发自身创伤,会被一些病人吓到,或者发现,这只是一个糟糕的匹配——我们提供不了病人所需要的,比如治疗时间安排、费用,或者最佳拍档。
让病人接受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不是治疗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这些兴趣能促进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尽可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心理治疗并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接受的首选治疗方法。耐心是接受局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心理治疗不存在快速修复。耐心,特别是对治疗速度和限制的耐心,是培养建设性分析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灵活性
结构化和灵活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特征。灵活性使治疗师适应病人的需要,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当我们感知到病人迫切地想要表达些什么时,我们可以运用灵活性,将原本想向病人提问的问题延后。灵活性使治疗师跟随着病人的联想,而不是让病人被治疗师的想法束缚,说着治疗师认为他们该说的,想着治疗师认为他们该想的,做着治疗师认为他们该做的。灵活性使治疗师不带防御地理解病人的指责和愤怒;灵活性使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病人不断变化的联想,让治疗师和病人一起航行到未知的海域。特别是在治疗有童年创伤经历的病人时,灵活性对我们的治疗非常有帮助。我们借助灵活性建立有助于病人的治疗过程。
勇气
勇气在心理治疗中不可或缺。在这场与病人携手探索未知领域的旅程中,无论是最初的扬帆起航,还是旅途中的乘风破浪,都需要勇气。心理治疗过程像是一场冒险,我们与病人一起登上了一艘不知要将我们带往何处的船。我们要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进入独特的互动过程,才能进入心理的最深处。我们需要勇气面对和接受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觉、幻想,以及病人在我们身上的种种投射,并朝着病人通常希望远离的方向前进。
有创伤史的病人有时会挑战治疗师的勇气。他们倾诉的内容可能会让人感到震惊、恐惧、尴尬、不安、被诱惑。当病人的创伤被激活,而我们还要继续在创伤再现中进行治疗时,也需要勇气——通常病人为了保护自己,会启动自己的攻击性防御。能够留心自己是否在治疗中犯错需要勇气,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也需要勇气。我们的挑战是鼓足勇气诊察病人情绪和行为的强度,允许他们吐露心声,发展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有助于病人将其经验整合到自我意识中。倾听有创伤的病人需要勇气,尤其是当创伤开始在治疗关系中展现的时候,不要像普通关系那样仅仅对创伤做出反应,而是要坚持探索和剖析。
最为重要的是,治疗师把自己作为一种工具,允许病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使用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这也许是心理治疗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以好奇和感兴趣的心态,允许病人将我们看作我们不认识的幻象,并倾诉、挖掘自己的内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确实会体会到深深的困扰,但也不要以防御性的心态去纠正病人。允许病人将与之相关人员的幻象投射在我们身上,是一种慷慨的行为;允许自己暂时性地脱离自身身份,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人。这种出于对病人的成长有利而采取的暂时性脱离我们原本身份的方式,对于治疗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治疗师对自身有稳固的自我认识。
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需要勇气;被他人了解需要勇气;成为我们不认识的投射对象需要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勇气。治疗师就像消防员,我们要鼓足勇气,奔向人们纷纷逃离的火场。
希望
最后要讲的态度是希望。希望是基于我们的了解和亲密情感体验的一种信念,它激励着我们连接、融合、成长,同时心理治疗滋养了这一过程。有不愉快的经历的病人通常在深陷无助时前来寻求心理治疗,这种无助感与他们年幼时没有能力减轻痛苦的无助感如出一辙。这种无助的体验经常会在治疗中被激发出来,并再次上演,这会使双方都感到绝望。确定这种无助感的诱因,了解病人陷入这种无助感消耗了多少心力,能让治疗师帮助病人改变他们与这种令人状态越来越差的感受的关系。“希望”的信念建立在我们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了解病人内在和外在的发展,使他们找到新的寄托,做出更好的决定,并改变他们与使他们内心饱受折磨的根源的关系,变成范德考克(2014)所说的“以朋友态度相处”的身体体验。要想在绝望的阴霾中保持希望,就需要敏锐地感知病人艰难行进中不断进步的部分。
本章提到的所有治疗态度,每一种都可以有更多的阐述,但相比更为抽象的讨论,我更愿意通过本书中的临床案例来着重强调如何在治疗中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