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过去很久的事
在那偏远而宁静的祠家村,岁月的痕迹如同斑驳的墙壁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可如今,许多房屋都已破败不堪,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些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渐渐落寞的家园。
在村子的一角,有一座小小的院子,院子里住着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阿寿。阿寿老人身材瘦小,背有些驼,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一段久远的故事。他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有些浑浊,但偶尔闪过的一丝光亮,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历经沧桑后的深邃。
这一日,阳光暖暖地洒在祠家村的每一个角落,几个留守儿童像往常一样,在村子里闲逛了一圈后,便跑到了阿寿老人的院子里来玩耍。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城市里打工,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他们只能留在这熟悉又有些孤寂的村子里,和爷爷奶奶或者像阿寿老人这样的长辈为伴。
阿寿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眯着眼睛晒太阳,手里还拿着一把破旧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看到孩子们跑进来,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眼中也多了几分暖意。
“阿寿爷爷,阿寿爷爷,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孩子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叽叽喳喳地嚷着,眼中满是期待。
阿寿老人轻轻拍了拍身边的空地,示意孩子们坐近些,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好好好,爷爷给你们讲个咱们村以前的故事,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啦,在民国时期呢,那时候的日子啊,可不像你们现在过得这么舒坦。”
老人的目光渐渐变得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艰难困苦的民国岁月。
“那是过去很久的事了,那时候啊,阿寿爷爷家里有兄弟四个,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个弟弟。我们一家六口人,就靠着家里那几亩薄田过活。可那几年,老天爷不帮忙啊,不是旱灾就是涝灾,庄稼收成差得很,一家人常常吃不上饭,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儿。”
阿寿老人微微叹了口气,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大哥,叫阿福,是个老实巴交的人,长得高高壮壮的,力气可大了。他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一口饱饭,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山上挖野菜、摘野果,去河里摸鱼、捞虾。那山上的路可不好走啊,荆棘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可大哥从来都不喊苦不喊累,每次回来,看到他身上被划得一道道的口子,我娘总是心疼得直掉眼泪。”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他们仿佛能看到那个高大强壮的阿福在山间、河里辛苦劳作的身影,心中不禁有些感动。
“我二哥,叫阿禄,他脑子比较灵活,想着光靠挖野菜、摸鱼也不是个办法,得想法子弄点粮食回来。于是啊,他就去给村里的富户家干活,帮着种地、放牛啥的,就盼着到了秋收的时候,能从富户家分到一点粮食。可那些富户啊,一个个都抠门得很,二哥累死累活干了大半年,到最后分到的粮食却少得可怜,根本不够一家人吃几天的。”
说到这里,阿寿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神情。
“我呢,当时年纪还小,只能跟着大哥去山上、河里帮忙。有一次,我和大哥一起去河里摸鱼,那河水冰冷刺骨,我刚一下水,就冻得直打哆嗦。大哥看我这样,就把我拉到岸边,让我在岸上等着,他自己一个人下到河里去摸鱼。可那天运气不好,摸了半天,也只摸到几条小得可怜的鱼。等我们回到家,把鱼煮了,一家人一人分不到几口,根本填不饱肚子啊。”
孩子们听着,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们很难想象那种饿肚子的滋味,毕竟在他们的生活中,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至少不愁吃穿。
“我弟弟,叫阿喜,他是我们家最小的,也是最受宠的。可那时候,他也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好,所以也很懂事。有一回,他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吃一个白面馒头,那香味啊,直往他鼻子里钻,他馋得直流口水。可他知道家里没有,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回家后还跟我们说自己不饿,把自己那份少得可怜的食物又让给了哥哥们。”
阿寿老人轻轻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对往昔的感慨。
“可是啊,就算我们兄弟几个这么努力地想活下去,村里还是有些人欺负我们、陷害我们呢。”
老人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村里有个恶霸,叫李癞子,他家里有点钱,在村里横行霸道。看到我们家这么穷,就经常找我们的麻烦。有一次,大哥好不容易在山上挖到了一篮子野菜,正高高兴兴地往家走,被李癞子看见了。他二话不说,就把大哥的野菜篮子抢了过去,还说这山上的野菜都是他家的,大哥不许挖。大哥苦苦哀求,说家里人都等着这些野菜下锅呢,可李癞子根本不听,还把大哥推到了地上,篮子里的野菜撒了一地。”
孩子们听着,气得握紧了小拳头,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坏,欺负这么可怜的阿寿兄弟几个。
“还有啊,二哥给富户家放牛的时候,有一天,牛不小心吃了别人家田里的庄稼。其实啊,那牛是自己挣脱了缰绳跑过去的,可富户家不管这些,非说是二哥没看好牛,要二哥赔粮食。二哥哪有粮食赔啊,就去跟富户家理论,可富户家根本不听,还叫了几个家丁把二哥打了一顿,打得二哥躺在地上好半天都起不来。”
阿寿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想起了那些被欺负的日子,心里满是难过。
“更过分的是,有一回,村里丢了一只鸡,有人就诬陷说是我弟弟阿喜偷的。阿喜明明什么都没做,可那些人不听他解释,把他拉到村子中间,要他承认。阿喜哭着说自己没偷,可那些人还是不依不饶,非要阿喜的父母拿出钱来赔鸡才行。阿喜的父母哪有什么钱啊,为了这件事,一家人愁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孩子们的眼中满是愤怒和同情,他们觉得阿寿兄弟几个太委屈了,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不仅要为吃不上饭发愁,还要被人欺负、陷害。
“后来呢,阿寿爷爷,后来怎么样了?”一个孩子着急地问道。
阿寿老人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后来啊,情况越来越糟糕。战争越打越近,村里好多人家都开始逃难了。我们一家六口人,也跟着村里的人一起往外面走。可在路上,我父母因为长期挨饿,身体本来就虚弱,再加上劳累过度,没走多远就染上了重病,没多久就去世了。只剩下我们兄弟四个相依为命,那时候,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呀。”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他们能想象到阿寿兄弟四个当时的绝望和无助。
“但是,孩子们,我们兄弟四个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我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大哥阿福说,就算只剩下我们兄弟四个,也要好好活下去,不能让父母失望。于是,我们收拾了家里仅有的一点东西,离开了祠家村,去外面闯荡了。”
阿寿老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佩。
“那他们去外面过得好吗?”另一个孩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