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就过去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码头扛包工作

有一次,他们听说一个小镇上的码头正在招工,要招一些能扛包的苦力。阿寿兄弟几个听闻这个消息,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那个码头。一路上,他们饿了就摘些路边的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几口河里的生水。等到了码头,才发现来应聘的人多得数不清,大家都为了这难得的工作机会挤破了头。

阿寿兄弟几个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瘦小和狼狈。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招工的老板,眼神中满是渴望。老板打量了他们一番,皱着眉头说:“你们这几个瘦小子,能扛得动那些大包吗?别到时候干了一半就累趴下了,我可不想白养闲人。”

大哥阿福连忙上前说道:“老板,您放心,我们虽然看着瘦,但都是从小干农活长大的,有力气着呢,您给我们个机会吧。”老板哼了一声,还是不太相信,但看在他们那副急切的样子上,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试用的机会。

于是,阿寿兄弟几个便开始了在码头扛包的工作。那大包沉甸甸的,每一个都得有几十斤重,他们要把这些包从船上扛到岸上的仓库里,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肩膀被压得生疼,脚步也踉踉跄跄的,但他们咬紧牙关,互相鼓励着,硬是坚持了下来。

一天下来,他们的肩膀都磨破了皮,手上也起了血泡,整个人累得几乎瘫倒在地。可当他们拿到那微薄的工钱时,心里却满是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终于又有了能活下去的资本。

然而,好景不长,在码头干活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有一天,一艘大船靠岸,上面装着满满的货物。阿寿兄弟几个和其他苦力一起忙碌着扛包,突然,一个工友不小心在船上滑倒了,他扛着的大包顺势滚落下来,正朝着阿寿砸了过来。阿福眼疾手快,一把推开了阿寿,自己却被那大包重重地砸在了身上。

顿时,阿福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众人急忙围了过来。只见阿福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他的腿被砸得骨折了,鲜血不停地从伤口渗出来。阿寿和其他兄弟们心急如焚,赶忙把阿福送到了附近的医馆。

可那医馆的大夫看了看阿福的伤势,摇了摇头说:“这腿伤得可不轻啊,得好好养着,起码得几个月才能恢复,这段时间可不能再干重活了。”阿福一听,着急地说:“大夫,我不能歇着啊,我歇着了,我兄弟们可怎么办呀,我们还得挣钱吃饭呢。”

但大夫也无奈,坚持让阿福卧床休息。这对于阿寿兄弟几个来说,无疑是又一个沉重的打击。阿福是他们的大哥,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主心骨,如今他受了伤,不能干活,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将会锐减,生活又将陷入困境。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阿寿和二哥阿禄商量后,决定由他们两个继续在码头扛包,而弟弟阿喜则留在医馆照顾阿福。阿寿和阿禄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试图多挣一些钱来弥补阿福受伤带来的损失。

在码头扛包的日子里,他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面对其他工友的排挤。有些工友觉得阿寿他们是外来的,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便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故意刁难他们。有时候会把他们要扛的包放得远远的,让他们多走好多路;有时候会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说他们是没本事的叫花子,只能靠卖苦力为生。

阿寿和阿禄虽然心里委屈,但也只能默默忍受着。他们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努力干活,挣到钱才能活下去。

就这样,在码头扛包的工作虽然艰难,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阿福的腿伤渐渐好转,可以勉强下地行走了,他们才离开了码头。

离开码头后,他们又听说一个工厂正在招工,是做一些简单的苦力活,比如搬运原材料、打扫车间等等。阿寿兄弟几个又一次踏上了寻找工作的征程。

到了工厂,他们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了工厂的工人。在工厂里,他们依旧是最底层的苦力,每天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但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里至少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住处——工厂的宿舍虽然简陋,但比起破庙和桥洞,已经好太多了。

然而,工厂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工厂里的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导致生产停滞。老板大发雷霆,认为是工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要从工人的工资里扣除一部分作为赔偿。阿寿兄弟几个虽然极力辩解,说他们根本没有操作过那台机器,但老板根本不听,还是强行扣除了他们的工资。

这让阿寿兄弟几个又陷入了困境,本来就微薄的工资变得更少了,他们又开始为吃饭发愁了。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通过多干活来弥补工资的损失。

在工厂里,他们还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工友,叫刘大叔。刘大叔看他们几个年轻又可怜,便经常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会给他们分享一些自己的食物,教他们一些在工厂里生存的小窍门。在刘大叔的帮助下,阿寿兄弟几个在工厂里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寿兄弟几个在工厂里也逐渐站稳了脚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熟悉了工厂里的各项工作,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老板看到他们的努力,也逐渐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开始给他们安排一些稍微轻松一点的活儿,工资也有所提高。

在这落败的祠家村,阿寿老人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些留守儿童心中的角落,让他们在这寂静的村落里,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温暖与激励。而那些过去的故事,也将继续在这小小的院子里,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传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