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研究意义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围绕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我国基本构成了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最明显短板,这势必阻碍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总要求的实现,势必阻碍和影响乡村全面振兴,影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理论价值和意义。

①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具有基础性的理论价值。本书通过探寻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理论模型,构建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与模型,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评价和影响机理进行实证考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空间关联度,丰富和深化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因此,研究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无疑具有基础性的理论价值。

②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要求。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认为,产业资本只有在循环运动中才能实现剩余价值,在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实现价值增值。在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中,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的“惊险的跳跃”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4.,这是资本循环中一个十分关键和特殊的阶段。如果商品卖不掉,那么资本循环就不能回到它原本的出发点,资本的再生产就会中断。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商品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必须由流通过程来完成,由市场来实现。马克思还讨论了商品储备和商品运输等流通现代化的理论,认为商品储备是流通中的“蓄水池”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313.,运输业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4.。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商品流通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的创新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要跟着市场走”“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在指出农产品流通短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因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逻辑,而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要求。

(2)应用价值和意义。

①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的实现,一方面通过质量兴农,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解决生产问题,解决“产得出、产得优”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问题,解决“卖得出、卖得好”的问题。实现产业兴旺,生产和销售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②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指根据市场导向,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产品,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优化,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最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管理一体化体系,促进农业实现自我发展、积累、约束、调节的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销售,即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与经济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相连。相较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

③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化更多是解决农业的生产问题。实现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完成农产品的“惊险的跳跃”,需要流通过程来完成,需要流通现代化来实现。

我国农村农产品“卖难”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我国农产品产后的分级、包装、仓储、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营销等设施与观念存在明显短板。落后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因此,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