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及案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浅析

理学院 蒲小敏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责任,务必要求弘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在实现伟大梦想、应对风险挑战和走好人生道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培育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要求高校在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教学方式、实践引领等方面发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斗争意识、厚植斗争情怀、丰富斗争方法、夯实斗争本领。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斗争精神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内国外的形势有了新的研判,内政外交的新理念开始贯彻执行,新征程和新使命已然开启。大学生作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因此,他们更应该具备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意识,掌握斗争本领。

一、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的意义

斗争精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能鼓舞大学生顽强拼搏。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胜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招。

(一)斗争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句话深刻揭示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依靠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培育好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是激发他们的斗争底气、保持他们的斗争姿态、强化他们的斗争意识的重要举措,是统一大学生斗争战线,凝聚大学生斗争力量,实现伟大梦想的内在需要。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代大学生要吸取历史教训,认清国内外严峻形势,辨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过硬本领,勇敢担当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斗争精神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艰巨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了攻坚克难、实干苦干的斗争精神。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跳出了历史兴衰周期律。看到斗争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当前风险挑战的严峻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这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当代大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和思想政治的意识不强,无法深刻体会党和国家攻坚克难路上的艰辛斗争,无法清晰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而虚拟空间传播途径多、内容杂,甚至有部分国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向青少年输送错误思想,意图控制舆论氛围。部分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不足。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斗争思维和斗争意识,极易被不良信息诱导,掉入圈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面临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都将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需要认清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挑战,找到奋斗价值,树立斗争意识。

(三)斗争精神是走好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招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很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寄语青年学生:“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青少年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他们的斗争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斗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认清斗争对象、把握斗争形势、掌握斗争手段,积极应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是大学生不断谋求进步、追求卓越的思想武器。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走好人生道路,就要具备斗争精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主动返回家乡到基层一线,勇担脱贫攻坚重任,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的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是让大学生在顺境时居安思危,常怀斗争之力;在逆境时斗志昂扬,常备斗争之姿。新时代大学生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交叉困难和挫折。在学习上,他们要抵制“佛系”和“躺平”等消极思想的侵扰,与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斗争;在生活上,他们要辨别各类不良引导,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在思想上,他们要面对境内外极端言论侵蚀,与各种诱惑作斗争。对于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迷茫和挫折,大学生要欣然面对,发扬主动迎战、主动宣战和主动应战的斗争精神,用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打倒一切阻碍进步的拦路虎。同时,斗争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生要迈出舒适圈,在风雨和挫折中壮筋骨、长才干、增见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困难挑战形形色色的时代,务必要求大学生具有生存和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斗争精神,才能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走好人生道路。

二、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内涵意蕴

斗争精神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历史性是指斗争精神是一定斗争时期和斗争事件的产物,时代性是指斗争精神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剖析其内涵意蕴,是培育斗争精神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大学生要认清时代特征,坚定理想信念,将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具备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和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

(一)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秉持创新精神,创造新事物、使用新方法、采用新手段,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有效路径实现人生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传承着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弘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千百年来,革故鼎新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恢宏史诗。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以不断的创新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强大生机活力,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从改革开放的“拓荒牛”“闯海人”到取得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等成就。创新精神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革故鼎新,既要坚守根本、培根固本,又要积极创造、敢闯敢试。在新征程上,我们既要解决内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又要承受外部的遏制和打压,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形式,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做爬坡过坎的“开拓者”,逢山开路的“先行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道路上,要求大学生用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学习上、在岗位中要敢于突破,力争用新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前进方向,做锐意创新的模范,成为行业骨干和青年先锋。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大学生要具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涵养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敢于解放思想,积极开拓进取。

(二)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百年前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把青春投入革命事业的陈延年和陈乔年,百年后有用汗水浇筑奖牌的苏翊鸣,有从不喊苦喊累的航天少女周承钰。中国共产党劈波斩浪,在革命战争年代充分发挥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断地创新路、攻难关。长征路上,战士们不怕艰难险阻,书写了与国家与人民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代在变化,但追求进步的目标不会变,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不会变。在新征程的道路上,广大青年学子要积极学习党史,不忘初心,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努力成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奋斗续写时代故事。在新时代,大学生要着眼当下,把握时代特点,全心全意投入奋斗之中,要敢于肩负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中绽放绚烂之花。广大青年要将个人发展汇入国家事业发展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让青春和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应做到顺境不骄、逆境不躁,要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开天辟地,在困难艰险中开拓前进。新时代青年要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无论事业大小、职位高低,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奋斗不是口号,它需要新时代大学生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学业,做好每件小事,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精彩的青春华章。

(三)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斗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斗争精神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盛,关键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担当作为。他们敢打攻坚战、敢趟深水区,敢干前人没干过的事,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战争年代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和平年代有无数青年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攻克前沿技术难关。前进道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足够的担当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伴随着责任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担当负责的实干精神,直面困难,勇于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伟大使命。要想有作为就要有担当,担当作为既是勇气,也是无畏的精神品格。有行动就有风险,广大青年要无惧风险、挺身而出、全力而为,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奋勇向前。敢于担当还要求勇于斗争,新时代大学生要捍卫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不拘泥于个人得失,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优先。勇于担当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化小我成就大我。勇于担当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和重托,广大青年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主动担当、敢闯敢试、积极作为。

(四)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

自我革命就是敢于正视错误,并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涵养干净和过硬的精气神。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逃避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失误后的拨乱反正,有遭受挫折的奋起战斗,正是通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够一次次地校正方向再出发。经受了千锤百炼,自我革命已经成为宝贵的品质,新时代大学生要传承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追求,革故鼎新、勇于开拓的胆识,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广大青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他们更应该毫无保留地进行自我批评,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在处事中考验担当精神,坚持不懈地同苗头性、潜在性问题作斗争,时刻磨砺品行、端正行为,用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锤炼自己,提高斗争本领。自我革命不能坐而论道,要知行合一。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首先,要进行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通过艰苦地学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打破思维定式,抵制诱惑,保持自我革命定力;其次,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小我和大我有机融合,牢牢树立回馈社会的理念,保持自我革命动力;最后,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干事创业中善发现、勤思考,展现青年担当。

三、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的路径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意识,可以从善用教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融合多项举措和加强实践引领四个方面着手,增强他们的斗争意识、厚植斗争情怀、丰富斗争方法、夯实斗争本领,将新时代青年锻造成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勇士。

(一)善用教育资源,增强斗争意识

大学生还处于集中接受教育的阶段,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将斗争意识入脑入心,只有将所学用于实践,才能将斗争精神转化为实质性的力量。首先,课堂是大学生获得斗争精神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教师要活用思政课,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理论上感召学生,做到以理服人。要增强对斗争意义、斗争方向、斗争原则、斗争对象等的解释和阐述,提升大学生对斗争精神的深刻理解,增强斗争意识。同时,思政课教师要避免纯理论讲授,可以把我国的航天故事、大运会故事、奥运会故事等挪进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做到以情动人。思政课要联系当前国内外热点,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讲清楚斗争形势,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任课教师要把杰出科学家的斗争精神融入课程教育,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其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资源,加强斗争底蕴建设。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斗争哲学思维,夯实要斗争、善斗争的文化根基。引导大学生弘扬斗争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讲述浴血奋战的故事,感受红色物件和读本,加强大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最后,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营造斗争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关于斗争精神的征文比赛、理论知识竞答、读书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在读原著、悟真理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进行思考。

(二)建设校园文化,厚植斗争情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能够深刻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和认知活动。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加强斗争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厚植大学生的斗争情怀。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建设。一是以斗争精神为主题进行文化墙设计,将斗争精神分类为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等主题,分别进行文化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展览,营造斗争氛围。二是在校史馆进行斗争精神专栏展览,通过介绍展现斗争精神的物件、人物故事、科技成果等,增强大学生对斗争意义、斗争价值的理解和肯定。其次,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为大学生斗争情怀的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退伍军人、科研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分享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并为之斗争的过程。二是可以选树与学习困难作斗争、与家庭困难作斗争、与关键技术作斗争的榜样,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他们的斗争过程素材,彰显榜样的立体性。最后,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组织建设。高校的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要重视斗争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将斗争精神融入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提炼好的做法,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斗争氛围,身心得到斗争精神的浸润。

(三)融合多项举措,掌握斗争方法

大学生斗争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的斗争方法。

一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好教学效果。”不能只有纯粹的理论知识,也不能缺少实践锻炼。要把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自觉斗争思想和斗争行动。可以把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等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讲清楚,坚定新时代青年的信心,并从这些波澜壮阔的案例中找到适宜的斗争方法。二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犹如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显性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可以让大学生对斗争精神理论有系统地了解。例如,高校开办关于斗争精神的讲座、开展课堂学习等,或者学院开展对斗争精神的知识宣讲、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提高斗争艺术,掌握斗争方法。隐形教育则是“润物细无声”,通过隐蔽且有效的培育方式,消除大学生对斗争精神学习的排斥心理。将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等融进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在做好线下教育的同时,高校可运用优质的网络文化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新时代大学生线上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渠道宣传有关斗争精神的知识、案例和文献等。高校要做好网络平台的运营,提高传播内容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群体的黏度。

(四)加强实践引领,夯实斗争本领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回归于实践。发扬斗争精神就要用理论指导实践,把斗争意识融入斗争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磨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大学生通过参与关于斗争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将内在的斗争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实践活动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紧贴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和积极性。相关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关于斗争精神的校内活动种类多样,包括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关于斗争精神的校外活动主要包括支教活动、创新创业、下三乡活动、大学生西部计划、基层调研等。斗争本领不是看看书、听听课就能获得的,校内外的实践让大学生经风雨、长见识,在脚踏实地中壮筋骨、见世面。新时代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严格的斗争锻炼,才能掌握斗争规律,获取斗争经验,强化斗争意识,并选择适宜的斗争方式和斗争策略,淬炼斗争艺术,夯实斗争本领。

参考文献

[1]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2]张猛.新时代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的三维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3(6):68-70.

[3]谢雪瑜.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14-117.

[4]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2024-04-0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5]刘婷.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2.

[6]学而时习.关于思政课,总书记提出的这些问题必须想清楚[EB/OL].(2021-03-09)[2024-04-05].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3/09/c_1127188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