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路径初探
摘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对教育事业规律理性思考的结晶,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成功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遵循的科学原则。其科学内涵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需要进一步从思想认识、党建工作、教育改革、政工队伍培养等方面不断提高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地生根。
关键词:教育工作;党的全面领导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办好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回答,他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够确保中国教育事业向好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要充分发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办好中国教育事业中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置于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首位,并要求“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是源于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新时代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政治保证。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给出了答案,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深刻回答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培养出永远跟党走,衷心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与文化,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对教育事业规律理性思考的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即要遵循教育事业的规律,这凸显了教育事业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言之,何为教育事业规律?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视野里,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那么,教育事业规律就是教育事业所具有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书。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中的“教书”有明确要求:“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生成长所需要的科学的思想营养,帮助其打好一生成长的正确的思想根基。二是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所培育的人是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事业中充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且源源不断。从上述教书和育人的内容可知,教育事业需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方可确保其科学的教书内容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深刻把握教育事业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与理性思考的结晶,要在实践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结论与思考结晶。
(二)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成功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凸显,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相对于其他方面的获得感,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有增无减,中国教育事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明显提高,亿万中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明确指出,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和完善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深刻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深入持久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补齐教育事业短板。党的二十大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明确部署。教育部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简言之,正是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才使得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并得到全面发展。
(三)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遵循的科学原则
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需求越加旺盛,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越加期待,这就决定了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所提出来的新的更高要求。而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则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的科学原则。实践证明,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够更好地抓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超前布局;能够更好提升其历史站位,拓宽其国际视野,培养其战略眼光;能够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高度对其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能够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先手棋下好。
二、准确把握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此,在新时代,要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的中心是什么,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育的基础工作是什么。只有搞清楚、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教育事业规律的认识。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根本任务有明确的指示,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再次明确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导向,而且还更加强调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更加凸显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方针与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新时代,要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涉及的相关环节,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环节等;贯彻到教育各个领域,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等。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各个体系,如教学教材、学科以及管理体系等。此外,师生必须遵循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来开展教学实践,任何阻碍这个目标实现的教与学,都必须进行改正。简言之,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育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与各个体系以及教学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明确了我们国家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中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社会主义的办学道路,决不能在办学方向和道路上犯颠覆性错误,这里所犯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道路来培养人,它一旦出现,不仅无法挽回,而且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弥补与估计。鉴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于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局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实践,不打折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与政策;持续不断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帮助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营造优良的社会主义办学之风,成风化人。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这就决定了在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要维护好事关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切身利益,唯有如此,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才能获得人民的力量,进而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历史伟业。那么,人民群众向往什么样的美好生活呢?换言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道,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从这一重要论述可见,教育是人民群众相对于就业、收入、社保等众多关心问题中首要关心的问题。那么,要把“有更好的教育”作为治国理政全部实践奋斗的首要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必须优先部署,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必须快速推进,以更优质的教育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教育的方针必须狠抓落实,以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人民群众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办好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教育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有明确的梳理,并指出,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可以知晓,教育的兴衰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能否顺利实现,即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回顾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目标上,此时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在新时代,教育要承担起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教育要在筑牢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养成奋斗精神与提高综合素质上着力。此外,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弘扬劳动精神,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丰厚的人力支持。
(五)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所担负的时代重任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既阐明了人民教师在人类灵魂的塑造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阐明了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即“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这里所提到的“重要作用”和“重要责任”都一致表明了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全党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与职业地位,并享有与其政治、社会与职业地位一致的社会声望;教师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份光荣,珍惜人民教师这份职业,执着于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及时依法依纪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予以严惩。总而言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和教师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将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三、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情况。在教育工作领域,党中央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对教育工作全面有效领导的作用,改变教育领域中出现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的情况,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既有教育改革的突破,也有教育短板的补齐,还有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但是,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不适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些不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有一些不匹配。要将这些“不适应”转化为“适应”,“不契合”转化为“契合”,“不匹配”转化为“匹配”,就必须从思想认识、党建工作、教育改革、政工队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不断提高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工作者
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形势面临着新的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完成新形势赋予的新任务。一是要学深悟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专心致志地读、细嚼慢咽地感悟思考,方可明白为什么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方可明白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二是要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众多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学习和领悟,从而厘清这一思想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进而更好把握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所蕴含的理论深度、历史厚度与实践广度,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理论认同、历史认同与实践认同。三是要真信笃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自觉运用其指导教育实践工作,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强起来。
(二)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有详细阐述: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详细阐述直接明确了党在“学”的领导地位,即领导“学”的一切工作,这就决定了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换言之,学校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决定了办学治校的成效。只要学校党建工作开展得越扎实,办学治校的根基就越牢固,办学治校的效果就越有保障,自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就成为现实。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换言之,党的建设方向正不正确、效果好不好,其关键在于党的政治建设情况的好坏。这就决定了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的选择上,在政治方向的把控上,在政治原则的遵循上,在政治道路的走向上,自觉主动地与党中央的政治立场、方向、原则与道路高度契合、保持一致,确保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我们的学校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杜绝错误的办学政治方向。三是要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执行到基层,党的决策部署要落实到基层,必须加强学校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与服务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将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重要性的课题给出了重要的新论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鉴于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将“深化教育改革”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报告凸显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要将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以发挥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作用。第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扭转以分数、文凭、论文、帽子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的导向,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对教育作出科学的评价,要始终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第二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相比于以往任何时候,当前党和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无比渴求,高等学校要从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双一流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发挥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优势,并将其优势转为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优势。第三要扩大教育开放。要在与全世界高水平高等学府合作办学中进一步整合世界一流资源,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鉴于此,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小、做实提供强大的专业力量。首先,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一言道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是“做人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做人的工作开展的情况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那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做人工作”来开展,即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来判断做人工作的好与坏,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其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课堂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为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最后,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直接地带来了知识获取方式、传授方式以及教和学关系的革命性变化,政工队伍要适应这一革命性变化,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新媒体技术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增强其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零一八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8-01-01(0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