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走西口到荣归故里
从个体视角来看,明清晋商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充满财富和荣光的发家史,也是一部充满艰辛和进取的奋斗史,从走西口到荣归故里,被世人冠以精神符号的晋商特征,就从一幕幕的晋商往事里,跃然而出。
(一)走出去开阔了眼界,孕育了开拓进取创新求变的种子
1.思想开放、积极进取
地狭人稠难以谋生,外部条件提供了机会,为了讨口饭吃,众多山西人离开家乡,去口外打工或经商。在安土重迁且交通不便的农耕社会,走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定决心走出去,就抱着混出点样子来的志气,做成功了,能够衣锦还乡荣耀乡里;失败了,则无颜回乡见父老乡亲。所以,跨出杀虎口,就只能一往无前。但一步跨出,外面的世界有信息、有机会、有人缘,摸爬滚打,逐渐开阔了视野。打开了眼界,就打开了思路,有了思路,就有了进取的底气。祁县务农的乔贵发,先到包头给人拉骆驼、做豆腐,到与人合伙创业,开了广盛公草料铺,发展到二代、三代,独资开设复盛公,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数十个门面,开大德诚、大德兴茶庄,开大德通、大德恒票号,成为祁县最大的富商。原本务农的乔氏家族,因为乔贵发走出口外,打开了眼界,所以才有了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的成果。
2.博采众长、创新求变
走出去就看到了外面的天,生意做大了,生意伙伴也越来越多,原有的业务领域就能一生二、二生三,众人的智慧和资源,都能为我所用,就有了博采众长、创新求变的可能,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制度就在借鉴、尝试、应用的迭代中产生了。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在那以后的一百年时间里,陆续由晋商开办的这些票号曾一度控制了整个大清国的金融流通,晋商票号因此被梁启超称为“执中国金融界牛耳”。从此,晋商有了一个既省力又赚钱的行当,并以信誉和资本实力为竞争者竖起了壁垒。晋商创建的东掌制、身股制也为晋商建立了将财东与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机制,为晋商兴旺发达提供了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山高路远背井离乡,培育了吃苦耐劳、笃学勤思的精神
1.不畏艰险、不怕吃苦
走出杀虎口,开辟了万里茶路的晋商,是在九死一生的颠沛流离中艰苦创业的榜样,山高路远,风餐露宿,漫漫驼道上,有数不尽的凶险和意外;背井离乡外出赚钱,也有来自人生地不熟的风险;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孤独和煎熬,加上做生意本身的商业风险;可谓前路坎坷,逆流而上。成功的晋商毕竟凤毛麟角,失败的才是多数,一朝出口,甚至不知是死是活,但正是因为有了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千千万万个晋商,才有了日后兴旺发达的晋商商帮。
2.勤奋学习、殚精竭虑
经商既是一项需要勇气和意志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知识和智慧的工作。走出口外的晋商,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商机,因为付出了远超他人的辛劳,只有以聪明才智不断超越他人和超越自我,才能抵补太过艰苦的付出,才可能使从事的营生能尽量地少一些辛苦。唯有鸡鸣即起,勤奋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冥思苦想,殚精竭虑,为一个想法、一个做法。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些用在背后的功夫才成就了日升昌脱颖而出,晋商票号汇通天下。日升昌的大掌柜雷履泰和二掌柜毛鸿翙都是自律勤学的经理人,为解决分号之间现银调度的押运风险问题,想出了汇兑的方法,但从汇兑方法中看出商机到设计出完整精妙的票号运营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且开发出汇兑以外的其他业务,则经过了无数次的思虑、讨论和学习的循环。凭借一张自家发行的纸票兑换真金白银,在没有信用制度的农业社会,既能使顾客相信一张纸的信誉,又能在一张纸上做出花样,杜绝冒用,还能以此营利;没有笃学勤思的精神,不可能横空出世。
(三)异乡谋事业,培养起以义制利、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1.信义为先、以义制利
在农耕社会,信息被空间阻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主要靠熟人关系做保障,所以才有了费孝通所说的中国社会结构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差序结构”,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越往外,关系越薄,信任度越低。晋商异乡谋事业,除了尽量依靠同乡互相扶持(这也是那时外出经商的商人包括晋商都愿意结成商帮的根源)以外,最主要的客源和生意伙伴、朝廷官员等利益相关者还是外乡陌生人,如何在陌生人的“圈子”里长久做生意,只能依靠信义积累信任,建立商业圈子,谋求长久利益,这也与儒家文化中的伦理观一致,所以晋商将忠勇义气的本乡人关羽尊奉为武圣、关帝,将信义为先、以义制利作为经营理念,也通过践行这样的经营理念积累起晋商群体的信誉,最引以为傲的票号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来源于票号业务与晋商信誉的相互成就。
2.广结人缘、互利共赢
在陌生人的社会里以信义建立信任,不是基于感性,而是基于商人的理性。要将事业越做越大,就要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朋友圈”。首先是与本乡本土人的圈子,晋商走南闯北,被称为“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遍布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山陕会馆就是晋商建立“朋友圈”和发掘商机、扩展业务的场所;其次是与各种合作伙伴的圈子,与财东们发展圈子,通过合资可以扩大资本规模扩展商业版图,著名的蔚字五联号就是单个晋商与不同财东合资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例子;与上下游的伙伴发展圈子,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扩大经营范围,节约经营成本,曾享誉欧洲的川字牌砖茶,就是晋商与福建商人合作的成果;当然,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下,晋商作为皇权统治下的末流商民,即使腰缠万贯,也需与各级各类官员处理好关系。广结人缘、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使晋商突破了血缘、亲缘、地缘的人际关系纽带,通过商业的利益纽带将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构筑起越来越大的商业帝国。
(四)荣归故里,高墙大院束缚了进取的雄心
1.守业有责、畏首畏尾
以决绝的勇气跨出杀虎口,克服了艰难困苦,磨炼了意志和胆识,积累了才学和能力,一代又一代苦心经营,无论是商业模式、治理体系还是规章制度,都在日臻完善,财东和掌柜们都有了荣归故里的资本。一处处高墙大院既向父老乡亲们展示着光宗耀祖的成就感,也成为晋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所。已经建立起足以睥睨天下的产业根基,已经打造出严丝合缝的商业模式,已经构筑起运转自如的管控系统,坐在“祁太平”的深宅大院里,遥控调度着分布各地的人财物,一切似乎成竹在胸。如果世界永远安稳,晋商的事业可能就江山永固。但外部环境变化太快,既有战乱动荡,也有外洋银行竞争,曾经开拓进取的晋商,享受着高墙大院的荣耀与满足,面对不断被蚕食、被盘剥、被裹挟、被蒙骗的事实,面对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却宁愿守着成法,期待环境早日复归安稳,不愿革新,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进取心渐失。
2.闭目塞听、坐失机遇
在健全成熟的商业体系下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晋商,大多是百里挑一的商界精英,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审时度势,灵活机变。但为什么在清末社会大变革时期丧失了判断力?后人对晋商的衰败有各种归因,有人归于宿命论,认为社会动荡是不可抗力,人不能跟命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运不济谁也没办法;有人归于市场萎缩,如对票号来说,兵荒马乱,人对未来的预期不好,自然不会再存钱,以汇兑和存放款营利的票号自然既没了财源也丢了市场;有人归于清廷腐败,晋商与清廷之间的种种联系,导致树倒猢狲散。但从更积极、对未来更有建设性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更应将其归为内因。李宏龄,一个既具远见卓识又赤胆忠心的优秀晋商,在清末社会大变革时期,曾任蔚丰厚票号设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的分号掌柜,因为处在社会变革最前沿的城市,所以率先倡导票号改革。为说服远在平遥的大掌柜接受变革的建议,曾几次三番写信恭敬邀请总号掌柜们来北京看看,到汉口走走,还煞费苦心地在信里给掌柜们寄去繁忙热闹的武汉风景明信片,期望他们走出平遥看看外面已今非昔比的世界,但总号掌柜们却一次也没有回应,李宏龄提出的建议自然也被束之高阁。高墙大院里的掌柜们走不出大院,走不出“祁太平”,曾经执中国金融界牛耳的晋商票号,在清政府户部筹办大清银行时,拒绝参加,致大清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从此中国的金融业渐被江浙商人控制。高墙大院束缚了思想,闭目塞听,坐失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