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3:太公三书
太公吕尚,姜姓吕氏,字子牙,也是后世俗称的姜太公。
其为东夷吕地之人在商朝斗转数十载而不得道,最终前往西岐,与文王结友,辅佐文王建立功业。
之后又辅佐武王姬发、成王姬诵……
与周公姬旦左右为卿,一主内,一主外,安定了大周开国后的诸多异乱。
史伯徐徐道来——
“太公必然看过《乾坤》,也参与了《周易》的编写,更是经历了《周礼》的封国。”
“外戚不可干权,这是周规。”
“武王死后,太公大权旁落,周公全权接管,这就是印证,而太公自知在《乾坤》《周易》《周礼》三道上,越不过文王、武王、周公三人。”
“遂太公在封地齐国,迁子孙前往后,就前往了边域,继续征战,为大周抵挡域外邪祟!”
“周灭商,已无大战之地,太公不可能放弃自己的道。”
“……兵道!”
“以《乾坤》《周易》《周礼》,加上他的兵道,太公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言》《谋》《兵》。”
“其也称作《太公金匮》《太公阴谋》《太公兵法》。”
“此三书合称《太公》,可惜如今《太公》失传了太多,即使齐国也不知有无原本,而剩下流传的残篇嘛,你应当听过,名叫《六韬》。”
“借助《六韬》,老夫得幸,又看见了一丝圣人契机,就以六韬入了极位大能。”
“可是啊,老夫之言不得幽王之用,什么《言》《谋》《兵》,都是空谈。”
史伯也觉得好笑。
“就和浮游君当初上谏许君一般。”
祈新摸摸鼻尖,他那点小智慧,可不敢与史伯比较。
但……
以史伯的过往也可看出,士者也能,但君主不听,所修之道也不过是一场空。
所以此时史伯欲出仕祈国……
是因为他听话?
他可没有听史伯当初说的上下二策。
史伯也看得出祈新的想法,他道:“非乱世,不得英主,老夫的道无用。”
“老夫总不能以一己之私,而乱天下,也不会傀儡一主而乱国,此与我道初心不符,心不和,怎么能成为圣人呢?”
“此时非乱世,以老夫来看,真正的乱世恐怕在《周礼》的余威下,还有数百年的时间,当《周礼》中提及的仁义礼皆无之时,才是我道盛世……之前老夫曾留下一书于山中,也算传承我道,不至于让它泯灭在岁月之中。”
“而此时却不想,浮游君能修行卜者之道。”
“如此,或许老夫可择道之优,传授浮游君,也算欣慰。”
闻声。
祈新哪里还不知道史伯的想法。
一位有望圣人的极位大能,要教导他修行。
此乃大机遇!
出仕君主是行我道,而教导弟子是传授道统。
相比起来,君主无德,应当恭敬疏远,更或者不出仕。
但弟子无德,师长却有责任,性命相关,应当悉心教导。
如此,关系大不相同也!
祈新恭敬一礼,道:“还请史伯收新为弟子,新……”
“不……”史伯勾腰,扶起祈新。
“在外,君为君主,我为臣子,在内,我虽为师长,君却也当为君,如此……足以。”
祈新一愣。
这是好处都被他占了?
史伯却道:“君主不可亲我,而应当对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疏远,如此,才能时刻警惕那些心存祸心的歹人。”
祈新缓缓凝眉。
“史伯……疏远小人即可,此外,我是否可亲所有人?”
史伯垂目闪烁,哈哈一笑。
“浮游君果然非寻常人,只是何为小人,何为可亲之人,这可需要浮游君‘耳聪目明’,不然反被伪善之人利用。”
祈新微微一笑。
“日后,就劳烦史伯等人为我把关!”
史伯笑着摇首,道:“此乃我道,有何劳烦?”
“浮游君且等待,过几日老夫就将《乾坤》易交给您……老夫修行之路颠簸坎坷,若是重来一次,也当以修行《乾坤》为优。”
“待《乾坤》之后,才是《周易》,再之后是《周礼》。”
“而太公的道,也可参考,不过《六韬》之言众多,还是得想办法从齐国得到最为接近《太公》的原本,才对您有益。”
思索一二。
史伯抚须垂眸。
“那齐侯的尸首,齐国之人在听闻您醒来后,必定也会如同郑国一般,派遣使节前来。”
“而鲁国也当如此,才能补全道义。”
“短时间三国都不会对咱们明面上出手,这是咱们唯一的一次机会。”
“老夫一会就让人传言祭祀伯夷之事。”
“齐国也为伯夷之后,想必也会借此台阶而来,少些剑拔弩张,趁机,咱们也可交易一场。”
交易……
虽说是交易,但祈新还是不舒服。
这三国杀了他们多少国人。
今日能安然地放走那些郑国将领,也是因为史伯在身侧对他一直暗示摇首。
不然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借助‘暗箭伤人’的无德之事,在城门口当着郑国使节的面斩了那公孙子都,狠狠抽郑伯一巴掌,还让郑伯不敢说话,给国人出口气。
不能义气用事。
杀死一个公孙子都,对此时的祈新并无大的帮助。
反而郑伯虽然丢了面子,却不用伤脑筋处置公孙子都,得了个里子。
此刻把人丢给郑国去,才是给郑伯找麻烦,牵制一番。
“来人,去看看国人们对结盟一事的商议如何了?”
祈新看向远处的近侍。
“诺!”
早先祈新就让甲兵言说给国人听,询问对于和郑国结盟一事的看法。
当然,此时祈新知道结果。
所以他才在听到以殖民鄢地为交易,就毫不犹豫地驱赶了郑国使节。
来自后世的祈新,可不会利用‘被殖民’当做一种‘缓兵之计’。
对付郑国,绝无缓和!
“呦呦呦!”夜空下,鹿蜀在祈新的宫殿内鸣叫。
祈新闻声对史伯辞别。
“天色已晚,还请史伯休憩,勿要劳伤身体。”
“鹿蜀的尾毛,我准备让大司徒制成民符,趁机也可重新统计一次城中的国人数目、亲属、居地……身份”
郑、齐、鲁三国不顾一切,忘却德行也要攻占祈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鹿蜀的出现。
鹿蜀因为自责他带来的‘灾祸’,断尾赎罪。
这赎罪的对象,自然是祈国所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