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指南·教养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语言发展

支持宝宝早“咿呀”

支持宝宝早“咿呀”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许多爸爸妈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我家宝宝还不到3月龄,他需要更多的是休息和睡眠,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宝宝的说话问题吗?

为您解答

蒙台梭利认为0~6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出生1~2天的宝宝就能对人声或音频中出现的语言产生有别于其他声音的反应,宝宝对于语音,尤其是“婴声儿语”十分敏感,此时积极创设环境助力宝宝说话,有利于宝宝语言的习得。

根据宝宝的语言发展进程,0~12月龄正处于宝宝语言发展的准备期,尽管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说话,只会“咿呀”,但是与宝宝“咿呀”说话密切相关的听觉系统、发音器官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此时可以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训练,为宝宝后期真正开口说话做准备。因此对于还不到3月龄宝宝的“咿呀”说话问题,照护人需要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准备。

给您支招

1.尽早和宝宝多说话。宝宝一出生就很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偏爱妈妈的声音,频繁地和宝宝说话能够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语音刺激,进而激发宝宝的交流意识与发音意识。

2.及时回应宝宝。1~3月龄的宝宝已经具有一定的交际倾向,并且能够发出“咿咿”“呀呀”“哦哦”的声音了,此时照护人需要有意识地留意宝宝的不同发声,辨别宝宝不同发声背后的不同需求并积极回应。当宝宝感觉自己的发声得到回应后会有更强的发音兴趣,并喜欢上这种活动,这对于宝宝学说话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睡前儿歌听起来。在睡觉前可以给宝宝听一些舒缓优美的儿歌,这不仅有助于宝宝睡眠,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倾听能力。此外,照护人也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节奏感强的儿歌,采用朗读的方式读给宝宝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与节奏并适当重复,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感受儿歌,促进宝宝语音辨识能力的发展。

4.营造愉快、温馨、安全的氛围。在愉快、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宝宝的发声频次、与照护人的互动频率都会增加。照护人可以通过抚摸、拥抱、亲吻等身体接触增强与宝宝之间的依恋情感,推动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此外,多微笑,用愉快的语气和宝宝对话也有助于营造温馨、安全的氛围。

阅读延展

宝宝的言语发展准备期

宝宝的言语发展准备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0~3月龄):哭是宝宝最初的发音,也是1月龄宝宝的主要发音,在这个月里,宝宝学会了调节哭声的音调、音长等。到了2月龄,哭声中会增加出现m-ma的发音,之后即使在宝宝不哭时也可以听到宝宝的发音,尤其是有照护人引逗时发音更加明显。连续音节阶段(4~8月龄):这一阶段宝宝的发音大增,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存在连续重复同一音节如ba-ba-ba, ma-ma-ma的情形,但此时的这些音符还不具有具体意义。在该阶段宝宝的发音主要是对照护人社会性刺激的回应,在与照护人的交往过程中出现学习交往规则的雏形,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命令等。学话萌芽阶段(9~12月龄):处于该阶段的宝宝,其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现象明显增多,音调多样化,近似词的发音增多,似乎在说话,但这些“话”仍然没有实际含义,是宝宝为“说话”所做的练习与准备。此外在照护人的引导下,宝宝逐渐可以将一定的语音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语音开始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