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樊川,杜曲。
潏河东岸,少陵塬下。
数骑快马飞驰而至,在丰乡侯府大门前听下。
一个丰俊少年郎跳下马,
“把葡萄取来,跟我去献给老夫人。”
身后两名家丁下马,从马鞍上取下两个陶罐。
门前家丁赶紧相迎:“大郎。”
“老夫人可在家?”
“在,十娘正陪老夫人聊天呢。”
杜构拿过两个陶罐便往内院去,
过了中门,两座中堂立在内院当中,以连廊相接,十分气派。
郭氏跟孙女十娘等在北厅聊天,一边聊天一边插花,屋里熏着香、煮着茶。
婢女通报:“东院大郎来了,说奉父命特来送西域葡萄。”
郭氏没理会,倒是杜十娘笑道:“这大热天,文建还特意送葡萄来,真是有心了,快喊他进来。”
杜构来到北厅,
进屋先向郭氏跪拜,“曾孙儿拜见曾祖母,”
接着向杜十娘道:“见过姑姑。”
又向其它女眷问好。
郭氏表情冷淡,她对大房那边的向来就不喜欢。
“刚才下人说你送高昌葡萄来,在哪呢?”十娘笑问。
杜构便把两个陶罐奉上,里面还放了冰块,又拿纸包了葡萄。打开,葡萄仍很新鲜,绿晶晶的。
“哇,还真是葡萄,哪来的高昌葡萄?”
杜构便按父亲交待,道:“回姑姑的话,这葡萄乃是高昌王遣使来长安进贡的,昨日陛下赏赐了两筐葡萄给臣子,
一筐赐给黄门侍郎判纳言的江国公,一筐则是赐给新授秘书省校书郎待诏门下的浅水县开国男。”
“浅水县男得御赐葡萄后,又特送了几串给我阿耶。阿耶记得老祖喜欢吃葡萄,便特让我送来。”
郭氏这时才道:“你父亲有心了,别人送几串葡萄却还记的我这个老不死的。”
杜十娘则问:“这浅水县开国男是谁家,以前好像没听过,是咱家哪个亲戚吗?”
杜构笑道:“亲戚倒不算,但也是相识,十姑姑更熟些,就是隔着神禾塬的御宿乡罗家堡李逸李大郎,”
杜十娘惊讶,“李郎?他啥时成秘书郎待诏门下了,还封爵浅水县男爵了?”
郭氏也是抬了抬眼皮,目露惊讶。
“就是这几天的事,阿耶说上次秦王来杜曲家中,李逸那次正好也来拜访阿耶,跟秦王见过,秦王还得了姑姑收藏李逸的那幅瘦筋千字文,还赏赐了李逸一把金刀子,给他的学校赏了绢。
李逸后来便也送了秦王一些他师徒云游时用的丹药,这次秦王在泾州打仗,得了疟疾,御医都不能及时医治······无逸献药有功,圣人特赐爵浅水县男。”
“秦王和太子殿下都是大力举荐李逸之才,太子甚至当殿举荐李逸为正七品侍御史呢,
虽然最后以李逸太年少没被陛下采纳,但据说江国公陈相又举荐李逸为校书郎待诏门下,陛下便降旨敕授,还特意把高昌进贡的葡萄赐他一筐。”
这葡萄原来是李逸送的。
杜十娘很高兴,“呀,我早就说无逸很有才华,定然不凡,想不到上次他拒绝了太子正字的官,这转眼就又封爵升官,真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呢。”
郭氏听了这话,心里不喜。
上次她让庶子杜三郎去李逸家贺上梁,特送上了厚礼,然后提醒李逸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希望李逸注意分寸。
李逸这个年轻人的回复让郭氏很满意,表示没有非份之想,还回赠了一对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这对杯子极得郭氏喜欢,而且看的出不比她送出的金碗银盘价值低。
本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
想不到李逸这转眼居然封爵,还待诏门下。
京兆杜氏虽是名门望族,但她这一支,现在嫡出子杜淹在洛阳做五品持书侍御史,长房孙子杜如晦在长安为秦王府属兼兵曹参军、陕州总管府长史,也是五品官,
但这一子一孙分别效力长安、洛阳,都是五品,却一个爵位都没。
这丰乡侯府,还是亡夫当年的爵位。
家族并没有人能继承。
一个刚还俗的小道士,被她嫌弃,让对方认清地位的年轻人,现在却赐爵封官,还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高昌葡萄。
郭氏皱眉。
更让她不满的是,她觉得杜如晦让儿子送这葡萄来,其实就是故意来堵她的心的。
“我牙不好,吃不得酸甜的,这葡萄还是带回去给你母亲她们吃吧。”
杜十娘笑着道:“阿祖,这是高昌的马奶葡萄,白马奶,看着青青的,但早已熟透,又脆又甜一点不酸呢,以前我们不也吃过。只是如今战乱,河西走廊丝路中断,长安倒是很难见到高昌来的马奶葡萄了,只能买到高昌葡萄干,这新鲜的葡萄难得一见呢,这也是我阿兄的一片孝心呢,”
郭氏看着孙女这天真的样子,心里叹息一声,
御宿乡那小子,好像没那么简单。
“阿祖,正好昨日阿耶派人从洛阳送来新上市的鸡头米,三分清甜七分软糯,我们给无逸送几斤过去。”
鸡头米,水中八仙之一,尤以苏州的最有名,白嫩甜润软糯香,这些水中珍珠产量少季节短,工序繁杂、要手工一粒粒剥壳,在吴地人心中比大肥蟹还珍贵。
十斤蓬剥五斤子,十斤子剥二斤米。
在洛阳和长安,这些鲜嫩的鸡头米,都是宫廷、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从苏州采办,锦盒装纳,快马快船北上。
李逸送西域高昌葡萄,杜家回赠江南苏州鸡米,
礼尚往来。
郭氏却被孙女这一声声无逸叫的不满,本以为提醒李逸后,他知难而退,这事就结束了,郭氏也就没跟孙女十娘提过这些,
现在看来,这事比想象中难办。
这丫头,情窦初开,似乎对那小子真有些情愫了。
“好,我让三郎送一盒鸡头米去,顺便恭贺一下李大郎赐爵封官。”郭氏道。
“阿祖,我送些葡萄和鸡头米给六娘姑姑,顺便给无逸送鸡头米去,我还是无极小学校会的会员呢,我最近买了些纸笔,给学堂送去,顺便瞧瞧那些学生学的怎么样了。”杜十娘拉着郭氏的手臂摇晃撒娇。
郭氏很无奈,
“好,让三郎陪你去。”
“三郎。”
“夫人。”
“拉十石麦子去,算老身给他学堂的一点点支持,顺便提醒下他,人无信不立。”
“是。”
杜十娘好奇的问,“阿祖你说的是啥啊?”
郭氏拍了拍她手臂,笑而不语。
······
李逸回到了罗家堡,
村民们听说此前去服役的村民被困在泾、豳战场,既是担忧又有些庆幸,起码得到确切消息,人还在。
生活继续,
老师一时还没招到,
李逸便让姬素君也暂时代课,其实她名门千金,从小也是有西席教导,甚至母亲也一样很有文化,姬氏能做诗写赋,对经史也很了解,教儿童启蒙那是绝对足够。
就连新罗婢其实也是受到数年较好的中原文化训练的,尤其是音乐舞蹈礼仪这块就很精通。
于是金玉漱也做了代课老师,教孩童们唱歌绘画,虽然李逸认为对穷人孩子来说,音乐绘画这些没什么用,但一旬上个一两节课也不是坏事。
三个班,四个老师,暂时也够了。
仍是中午上课,第二节课间,增加了个课间操。
李逸选了八部金刚功做课间操,边教边练,
现在一百三十多个学生了,还有不少家庭条件不错的自费生,但总体的气氛还不错,学生们大都能认真听课。
每天的那顿饭,得吃掉一石多小米。
好在现在校会接受的捐助不少,钱绢粮食田地纸笔,李逸让姬氏整理后记账,田、粮、钱、绢,除留下部份开支,其余的都拿出来出租、借贷,
田租、利息要比公廨、寺庙、乡里地主们要低许多,而且优先是借给本乡的乡民们的。
这样既能帮助乡邻,同时也能让校会的这些钱能够滚动增值,长远发展。
现在无极学校的学田,上面赏赐的,官府划拨的,还有大家赠送的,加起来已经一百多亩了。
可以说,仅凭这些学田的租子,一年都有近二百石租粮,就能解决学校食堂大部份的口粮。
何况自费生还是自己交伙食费,每月还要交六斗米助学金呢。
而校会现在接受捐赠,但要成为会员,一年就得两石粮会费。
傍晚,
秀芝小心翼翼的把两个土豆交还给李逸,晾晒了一天,也看守了一天,没敢离开过视线。
李逸看了看,明天再晾一天就能种了。
担心天寒,这两个试验品,李逸打算不直接种在地里,他到空间露台巡视一圈,搬来两个花盆。
这两个原来是种栀子花的,买的时候花好看盆也大,满树的花苞,谁知道这玩意最不好养,没绽放就全掉花苞了,还很快就都死了,
老婆干脆拿盆去种菜。
现在李逸直接拿来种土豆,
庭院里,李逸把两个盆里的土倒出来,全都敲散,然后让石头去灶房装了一筐草木灰过来,把盆土和草木灰拌勺,既增加了土肥力,也让土更松一些,种土豆的土壤就不能板结,要疏松一些最好。
一群人围着李逸,看着他在那里弄来弄去。
“这两个盆真好看,”
“这是要拌土种花吗?”
李逸举起两个土豆,“种这个,这两个疙瘩是宝贝,比金疙瘩还宝贝。”
大家不信。
但谁也没见过土豆,像芋头又没毛。
“无逸兄弟,俺老郭来了。”
门外,传来隔壁郭庄村正郭二郎的爽朗笑声,他后面跟着杜三郎,还有她妻子杜六郎陪着杜十娘,那个牙尖嘴利的丫环疏影也在。
以前郭二郎让李逸喊他叔,现在自降一等,以兄弟相称了。
“郭叔,杜三郎,你们怎么来了,快请进。”
“不敢当不敢当,我们以后平辈相称,我斗胆喊爵爷一句兄弟,”郭二郎客气里带着几分奉迎巴结,
谁能想到呢,不久前还来他家典当家当的李逸,现在居然封爵授官,待诏门下了。
人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李逸三十天河东、三十天就河西了,真是莫欺少年穷。
他现在都恨不得喊李逸一声叔,就是年纪相差太大喊不出口。
杜十娘笑嘻嘻的上前来,“恭喜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呢,”
看着这丫头,李逸再看看一旁一直看着他们的杜三郎,冲他微微一笑,杜三郎回以难看的苦笑,便秘一样。
“老夫人让我拉来十石粟,给无极学堂的一点点心意。”
“还有这是十娘他父亲从洛阳差人送来的苏州鸡头米,老夫人也让送来一盒给李郎尝尝鲜。”
李逸不解,
这时杜十娘在旁边解释,说堂兄如晦从长安送了高昌葡萄给老夫人,
“这葡萄是陛下赏赐你,然后你送给我堂兄的,我阿祖说感谢你的葡萄······”
看看那包装精美的鸡头米,再看着一车的粮食,还有杜十娘带来的一箱纸笔墨等文具,
李逸仿佛看到了此时郭老夫人那纠结难受的心思。
郭夫人这还是始终看不上他,担心他高攀了杜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