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公园是国家、人民、民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国家公园至少具有4个层面的意义:就国家治理而言,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主导作用;就人民而言,它是最美丽的国土,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华民族而言,它是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彩乐章;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它将在保护地球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以管子的“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为代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和人、自然和文化从来都不是二元分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m以上,为崇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有岷山、秦岭和子午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辽阔无边的戈壁瀚海、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但同时其国家公园边界内外的人口密度极高,这要求甘肃省必须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因此,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积极寻求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良性互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模式,这也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探索。甘肃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甘肃省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建设国家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严格保护、世代传承。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是甘肃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
2.建立整体性保护机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省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具有维护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陇南山地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三大沙漠南侵,保障黄河、长江、河西走廊内陆河和青海湖水源补给的重要功能。开展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现有保护地,增强生态系统连通性,统筹跨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统一管理,更加有效地保护甘肃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对于完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甘肃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区。长期以来,大熊猫、雪豹、白唇鹿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态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较大压力。设立甘肃省国家公园体系,整合相关区域和各类保护地,有效修复高原山地生态系统,打通野生动物活动迁徙廊道,增强大熊猫、雪豹等珍稀动物栖息地的适宜性、连通性,保护和恢复野生种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提高生态服务效能,增加民生福祉和促进社会稳定
甘肃省国家公园所在地区以传统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甘肃省统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转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推进绿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对国家重要自然资源资产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与修复;充分发掘和利用历史遗迹、民族传统、民间技艺等丰富文化内涵,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促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联动,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5.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甘肃省不仅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落实自然资源的权利主体,推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将各类自然资源的质量、数量全面摸清,并通过合法手段公示明确,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产权人或使用权人身上,分类施策、强化管理,破解管理机构重叠、多头管理问题,解决生态环境破坏乱象,这对促进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